清嘉定府(24)
犍为文庙 唐长寿 摄清政府重视人文教化,主要通过建设教育设施来落实,最重要的,就是从府到县建设庙学合一的文庙学宫和书院。
在乐山,重建了嘉定府文庙(未建县文庙)。嘉庆《乐山县志》载:“上川南道张能麟重修。”其后,“嘉庆末,知府宋鸣琦又改建之,道光中又重新改建”。有“正殿三间,东西庑各五间,棂星门六柱,棂星门外坊二,左圣域,右贤关,泮池一居中”(民国《乐山县志》》。还有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忠孝义祠、节孝祠等配套建筑。正殿(大成殿)供孔子、四配等贤人“木主”。现存文庙正是清代道光改建后状况。现在文庙尚存泮池、棂星门、圣域、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文庙依山取势而建,形成了殿阁重重,逐级升高,气势宏伟的壮观景象。大成殿用材最为硕大、柱材优良,为四川全省所罕见。殿内外共28根木柱,直径均在90厘米以上,最大的金柱直径达1米,材料均是珍贵的金丝楠木,据我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讲,使用金丝楠木,在当时的北京皇城也极为罕见。
犍为文庙,“康熙九年,知县刘靖寰督诸生复建。”此后,不断增修、补修,直至清代嘉庆十八年知县王梦庚建修万仞宫墙照壁,“功乃告竣”(嘉庆《犍为县志》)。“正殿三间、东西庑各三间、更衣所三间,斋室各一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坊二:圣域、贤关”(《嘉定府志》)。现存文庙从万仞宫墙、圣域、贤关、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门),到庑殿、正殿(大成殿)、崇圣祠,层层递进,气势磅礴;石栏红墙,碧瓦琉璃,富丽堂皇,实为“金犍为”的标本。
峨眉文庙,“顺治中,以旧察院废廨重建。康熙中,知县李庄迁治西北对峰白鹤潭。清代雍正十年闰五月蛟变倾圮,迁于城西桐子山。寻改迁今地,在县治之南”(《嘉定府志》)。不断搬迁,今已不存一殿。
夹江文庙,“康熙十一年知县乔振翼重建,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孙调鼎增修之。正殿三间,东西庑各四间,戟门、棂星门、泮池各一、东西坊各一”,“泮池外,宫墙万仞坊一”(民国《夹江县志》)。还有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孝悌祠、节烈祠等。现在,夹江文庙只有大成殿保留下来,迁建于千佛岩景区之内。
府、县各学宫均与文庙相邻,如府文庙右邻即学宫。入学宫者即为廪生、增生、附生、例生等生员,统称“诸生”,即秀才。学宫有一定名额,如“府学额文武取进各十五名,乐山县学额文武取进各十六名。永广学额文武各二名”(同治《嘉定府志》)。如峨眉县学“学额:文武取进各八名,永广文武各一名”,犍为县学“学额:文武取进各十二名,永广文武各三名”。
学宫有地产,府学有学田三处,共十九亩,每年收租银二十两。夹江县学每年收租银二十三两九钱。犍为县学每年收地租银三十六两,最高,不愧是“金犍为”了。或因此财大气粗,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居然“题准于乐山学额裁拨四名”给犍为,犍为县“学额进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嘉庆《四川通志》)。秀才名额超过了乐山县学。
此外,四川学政在嘉定府还设有试院(即考棚、考场),试院是童生们十年寒窗后考秀才的地方,初在“福泉门内大街”(即学道街),1805年迁至上川南道署旧址(今海棠广场)。
新闻推荐
刘泉深暑假来临,我带着刚初中毕业的儿子到犍为嘉阳坐小火车观光游玩。刚坐上这原始的烧煤的小火车,就让我想起了20年前那不堪回首的初恋……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父亲的国营煤矿考上...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