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请赐教
胡小兵、殷建军仔细研究对联上的内容下联上联乐山百年老宅对联难释读是臆造,还是叠篆?
有人说是:“多竹多梅门户;半耕半读人家。”有人说是:“隹卯隹榫门户;半耕半读人家。”
今年6月2日,历史文化爱好者陈天柱,无意间发现犍为县泉水镇三块田村程家老宅石门上的一副对联,细看竟无一字能够释读。两个多月以来,网友、民间学者、书法家等纷纷参与释读,有人认为是“多竹多梅门户;半耕半读人家”,有人则认为是“隹卯隹榫门户;半耕半读人家”,但仍然难以下定论。
1
面对这副对联
“感觉自己就像个文盲”
陈天柱,是犍为县泉水镇陈家旁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喜欢历史文化的他长期以来专注于搜集程子高的资料。
“程子高是当时泉水乡仁字堂的舵把子,很有威望,是我们泉水镇的一位传奇人物。”6月2日,陈天柱又一次前往三块田村搜集资料,无意间发现程家老宅石门上刻着的这副对联。“走近细看,感觉自己就像个文盲一样,根本认不出来到底写的什么。”陈天柱告诉记者。
回到家后,不甘心的陈天柱一边继续研究,一边将对联的照片发到了一个名叫“泉水乡音”的微信群里,让大家一起来释读。“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副对联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陈天柱表示,就在他发出“对联求释读”的当晚,“泉水乡音”里面就炸开了锅,各种解读和说法纷纷出现,但谁都说服不了谁。
2
上下联字体奇特
横梁上的字却为楷书“善居室”
6月11日,犍为民间学者朱璜、罗长安、杨应东,前往三块田村考察程家老宅,希望能够从老宅修建、长者回忆等方面入手,试图破解对联之谜。与此同时,程家后人程远书夫妇,以及一些网友、历史文化爱好者,也来到三块田村。
据程家后人和当地长者讲,程家先祖于清朝时期,从外地迁到三块田村。来到此地后,先祖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全新规划和新建了此处住宅,取名叫“善居室”。
大家仔细观察后发现,尽管对联上的字体奇特难以释读,但石门横梁上的字则比较容易辨识,为楷书字体“善居室”。
3
似像非像
难道是变形臆造?
“但是我们这次去依旧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罗长安告诉记者。
为让对联上的字迹能够看得更清楚,罗长安一行进行了拓片。“我们进一步印证了这些字体有些不太规范,很难从篆书中找到原型,要么笔划多了,要么笔划少了,反正就是似像非像的,并且个别字体还于上世纪遭到了损坏,更增加了破解难度。”罗长安一行决定将拓片带回,然后继续找人释读。
6月21日,记者与乐山书画界的胡小兵、殷建军,以及罗长安、陈天柱等人再次前往程家老宅,在仔细查看后,胡小兵和殷建军对左联的第四个字给出了一致意见——是个“读”字,而对于剩下的11个字都表示“无法完全确定”。
“我们认为这副对联采用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变形字,某种意义上也叫臆造字,所以很难确定到底写的是什么。”胡小兵表示,由于老宅修建年代久远,修建者也许迎合了当时的时代特色,采用了变形字。
4
会不会是叠篆?
这些释读对吗?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已有一些学者、网友提出了“臣非臣相门户,半耕半读人家”等众多释读版本。
网友“水闲”认为可以解读为“佳卯佳榫门户;半耕半读人家。”他的理由是,该对联上有横批“善居室”,又是斋号,此为旧式门庭常见之格局。一榫一卯,一阴一阳,构建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宏大气象和渊深境界。半耕半读,亦道亦儒,这是古典士人或者乡绅最为理想的状态,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保持一种微妙平衡。
四川楹联协会的陈晓星老师认为,对联上的文字可以解读为“多竹多梅门户;半耕半读人家。”陈晓星给出了3点理由:1、该对联属于篆书变体,上面的字体和竹、梅二字形体相像;2、对联的发现地乃犍为,乐山地区民居,庭院或房前屋后栽种竹梅,符合历来民居习俗和气候条件;3、在汉语文化尤其古诗词中,梅竹同咏寓意傲骨虚怀,符合主人家特征。
朱璜认为,对联应该解读为“隹卯隹榫门户;半耕半读人家。”上联用“隹卯隹榫”来形容“门户”,可以表达家庭门户的坚固,同时也暗喻程子高的地位。朱璜认为,这副对联上的文字并非简单的篆书,是采用了最难认的篆体之一——叠篆。这种篆体由小篆演变而来,主要用于刻制官印和印章。叠篆的显著特点就是笔画反复折叠,尽量填充空白部分,使得整幅作品看起来更均匀、饱满。由于叠篆有很多种,有二叠篆、七叠篆、八叠篆、九叠篆、十三叠篆等多种。同时,叠篆虽有一定的制度,但很多时候叠折的次数,并不是确定的,所以就造成文字上不易释读。
“目前大家几乎都一致认为认为这副对联上面的字体写法不太规范,很难给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解读。”罗长安说,大家都来参与释读,并恳请高人赐教。
记者甘国江文/图
新闻推荐
1914年的牛华溪盐厂色伽兰摄有清一代,四川盐业兴盛。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卷十载:“四川货殖最巨者为盐。……大盐厂如犍、富等县,灶户、佣作、商贩各项,每厂之人以数十万计,而沿边之大宁、开县...
犍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犍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