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税绍荣:父母多病妻子离开 昔日放羊人要做产业大户

三江都市报 2017-05-12 07:46 大字
税绍荣(前)在屋后的山坡上扩大种桑规模人物档案:我叫税绍荣,今年42岁,是犍为县金石井镇柏林村七组的村民。因为家里贫穷、父母多病,2012年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家,这让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大家的帮助下,我重拾信心学习技术,如今我开始种桑养蚕,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

穷山沟里没出路 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家

我家住在柏林村的一个山沟里,家中原本有5口人,靠种地养羊生活,一直没什么积蓄。父母年纪大了,有高血压、心肌缺血等病需要吃药,所以我家的经济状况很不好。妻子受不了这种生活,在2012年跟我离了婚,带着孩子离开家。

这件事让我深受打击,眼看着家中就剩3口人,我失去了干劲和信心。

2014年,我家被申请认定为***户,犍为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和村镇干部多次到我家了解情况。2015年,我家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得了2万元补助,改善了居住环境,搬进了焕然一新的家。看到大家都在关心我、帮助我,我也逐渐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身强体健,我还能拼搏。

要想脱贫,光靠政府帮助是不行的,我还得自己发展产业才行。由于家里一直都养着10多只羊,我想,能不能将养羊的规模扩大呢?2016年,我将羊的规模扩大到了80多只。同时,看到村里在发展养蚕产业,我也决定跟着大家试试,在房前屋后种桑养蚕。

养羊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天都要将羊赶到山上去放。在我忙着种桑树的时候,63岁的母亲祝秀英就会帮我放羊。但母亲年纪大了,有时候羊的力气太大,她拉不住,为此摔伤过几次。去年羊的价格不高,所以我养羊的收入并不多。

学技术种桑养蚕 我要当村里的产业大户

养羊太累、收入不多,于是我将目光转向了养蚕。

柏林村一直都有养蚕的历史,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村里就有不少人养蚕,后来这一产业被大家渐渐丢弃。看到村里的土壤条件适合种植桑树,村支书决定带领大家投入到种桑养蚕的产业中,他带头尝试,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看到村支书成功了,我也有了信心。但在2016年刚开始种植桑树的时候,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效并不明显。我知道发展产业不是轻松的事情,我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于是我虚心向村里成功的农户学习技术,终于让桑树长势良好。

为了帮助我种桑养蚕,扶贫干部帮我申请了产业补助,减轻了我的经济压力。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我将房前屋后的坡地都利用了起来,种下新一批桑树。如今,我家种植蚕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0亩,能喂12张蚕宝宝,等到桑叶的丰产期,喂15张蚕宝宝都没问题。

2016年,我家已经在各级扶贫干部的帮扶下成功脱贫,但我的目标不仅如此,今年我准备再发展10余亩蚕桑,争当村里的产业大户。

不仅发展蚕桑,我还准备利用现有的条件在蚕桑地里养殖生态土鸡、生态山羊,发展林下养殖,让资源充分利用。有时间我还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蚕桑种植与养蚕技术培训,我希望学到的技术能给更多贫困户提供帮助,让大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记者 宋雪 文/图

新闻推荐

心在宋室的邵溥

罗家祥大儒邵伯温有三子:邵溥、邵博和邵傅。除邵傅没有事迹外,父子三人中邵伯温学问最高,邵溥做官最大,邵博最受乐山人喜爱。邵溥长期在外做官,回到犍为是一直隐居,所以乐山人对他并不熟悉...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