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生态葬期待“厚”起来
故事
老人去世其子申请生态葬
3月29日上午,市民邓先生来到乐山市人民公墓,为刚刚去世的父亲邓建农申请生态葬。
享年88岁的邓建农老人,曾是某单位干部。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他,生前就多次向两个儿子表示,去世后要选择生态葬。
“父亲原本希望死后能水葬,但乐山暂时没有这种殡葬方式。2013年,乐山市民政局推出了花葬、草坪葬,去年又增加了树葬。父亲得知后告诉我们,他死后要进行树葬。”邓先生回忆,为了郑重表明自己的态度,也防止儿孙们在自己去世后,可能会迫于外界压力选择传统殡葬方式,邓建农老人还在遗嘱中特别强调了此事。
今年3月28日,邓建农老人逝世。当天,邓先生就按照父亲的嘱咐给乐山市人民公墓管理处打来电话咨询。乐山市人民公墓管理处咨询接待科科长郭莉向他详细介绍了申请生态穴位需要的材料和手续,并建议次日带上相关资料前来办理申请。因此,才有了前面一幕。
80后小吴是在去年得知乐山推出了鲜花葬。“一看到鲜花葬,我就想起《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情节,‘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今年4月1日上午,在乐山市人民公墓,手捧鲜花前来为逝去亲人扫墓的小吴告诉三江都市报记者。
在省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小吴,别看年纪不大,她对自己的身后事已经想好了。“我告诉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离世,不需要墓碑、也不要棺材,请将我葬在鲜花下,如果鲜花盛开,那就是它在代替我看着这美好的人世。”小吴告诉记者,她还曾咨询过乐山市人民公墓管理处工作人员,看能否提前为自己预定一个生态穴位。得知穴位不能预定后,她感到十分遗憾。
郭莉告诉记者,目前乐山选择生态葬的人,以干部、医生等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居多。“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新兴事物的认可程度较高。”郭莉说。
现状
鲜花葬认可程度高树葬逐渐被接受
2016年乐山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向社会免费捐赠180个生态穴位。2017年清明节前,为了让更多市民树立绿色生态葬的观念,乐山市民政局在全市8家公墓开展了“节地生态葬”公益活动,共捐赠100个生态穴位,涉及全市7个县(市、区)8家公墓。
2017年,乐山市人民公墓有30个生态穴位等待申请,意向者可选择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殡葬方式。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30日,有15人向乐山市人民公墓进行了申请,其中6名亲属为逝者选择了树葬,9名亲属为逝者选择了鲜花葬。
“乐山市人民公墓推出免费生态穴位捐赠活动是在2013年开始的,当年有13位市民选择葬在鲜花下。”郭莉查阅档案后告诉记者,“2014年有3人选择了鲜花葬。2015年5人选择了鲜花葬。2016年,有14人选择鲜花葬,2人选择树葬。”
除了鲜花葬、树葬外,乐山市一些公墓还推出了草坪葬,比起鲜花葬、树葬,草坪葬是现有生态葬式中最受市民追捧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光亮整洁,既庄重又经济。据了解,草坪葬是一种源于西方的殡葬形式,现在在我国也得到了推广,草坪葬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骨灰盒的石椁埋入地下,整个墓地看上去是绿草一片,改善了环境,节约了土地,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尊重。草坪葬既符合传统殡葬文化‘入土为安\’的理念,又体现了生态环保和文明。
“草坪葬”顾名思义,是在指定的区域,将骨灰深埋在地下50至60厘米,上面覆盖草坪,每个墓位间隔20至30厘米。树葬是用布或可降解的骨灰盒,将骨灰包裹,在花树下深埋50—60厘米,每棵树下设两个墓位。鲜花葬,是指鲜花下面免费骨灰深埋服务,即将骨灰深埋地下,上面覆盖土壤,再种植鲜花,不保留骨灰盒,集中镌刻墓碑。
这些生态殡葬方式,既节约土地资源,又减少费用开支。记者在墓园内看到,树葬和草坪葬区域,绿草青青,鲜花盛开,环境清幽。在墓园的另一边,有一处花坛,写着生态鲜花园,这里就是鲜花葬(鲜花下骨灰深埋)墓位。在“鲜花葬”区域,红色、黄色的鲜花争相绽放,为庄严肃穆的墓区平添了几分生机。
由于鲜花葬在乐山推出时间较早,市民接受程度相对较高,截至2016年底,乐山市人民公墓已为34人提供了免费鲜花葬服务。而去年才推出的树葬,当年就有2位逝者选择,今年增加到6人。
4月3日,记者向另外7家可以选择生态殡葬方式的公墓了解到,犍为县公墓已经有数人报名申请。
“有两位逝者的亲属,是看到三江都市报上刊登的乐山市向全市提供100个生态穴位的报道后打来电话咨询的。”犍为县公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亲属们大多选择了鲜花葬,也是希望老人能与花同眠。”
据记者了解,除了乐山市中区明月公墓在清明节期间已经安排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下葬外,乐山市人民公墓和犍为县公墓按计划将在清明节后,按照亲属要求将逝者进行生态安葬。
其他公布捐赠免费生态葬墓地的公墓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有人来电咨询,不过尚未有人报名申请。
期盼
改变传统观众让生态葬“厚”起来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乐山市民政局都会大力宣传,号召市民选择更加绿色生态的殡葬方式。在得到许多市民支持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相较于传统墓葬,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节约土地、费用免费或是极低,祭扫方式也更加文明环保,可谓好处多多。然而时至今日,多地环保葬的比例不高,这说明公众的认同度依然较低。这其中,“入土为安”传统观念,让不少乐山市民对生态葬敬而远之。
83岁的曾婆婆对“身后事”很敏感,在她看来,去世后必须要土葬,和早些年去世的丈夫在老家合葬。“祖祖辈辈都是土葬,坟修得越大越好,要建在风水宝地,这样才能保佑后人。”曾婆婆告诉记者。
4月2日清明节期间,记者在乐山市人民公墓随机采访了20名前来祭扫的市民,仅2人明确表示,会考虑为去世的亲人选择“生态葬”,但前提是尊重老人意见。“相比年轻人,在中老年人当中,对生态殡葬还是持有保留态度。由于中国传统思想‘厚葬\’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所以部分人觉得死后得有一座墓。”郭莉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就在邓先生为父亲邓建农老人申请生态穴位时,有几位中年男女来到乐山市人民公墓了解传统墓穴。
“墓穴一定要位置好的,这是老人生前特别要求过的,价格高一点无所谓。”一名中年男子表示。最终他们初步定下了一个价值数万元的传统墓穴。
“老人喜欢传统殡葬方式,作为后人,如果忤逆了,会被其他年纪大的亲属责怪。”市民魏先生告诉记者,“所以,我觉得生态殡葬方式的接受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入土为安\’是老一辈的传统观念,相信很多人会秉承老人的观念给家里的老人送终。毕竟你不能改变老一辈的观念。但如果对象是我,不论是生态殡葬还是传统殡葬,我无所谓的。”
魏先生表示,目前部分地方的生态殡葬方式往往在节约土地、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却对如何方便亲人祭拜等环节重视不够,给人以“生态葬就是薄葬”的错觉。虽然节约了土地资源,但对于习惯了到墓前祭扫的人来说,整体体验较差;最后,是否选择生态葬,往往不是由一个人来决定,亲朋好友的接受度也会有很大影响。在舆论压力下,为了稳妥起见,从众就是最自然的选择。如果生态殡葬能够更好地将环保与亲情相结合,注重传统习俗与现代理念的衔接,丰富祭扫体验和仪式感,就会让人们相信,生态葬环保却不低端,不仅利国,而且确实利己,成为人们认可的一种“厚葬”方式。
让每个逝者,不管其生前贫穷还是富有,显贵还是卑微,都有一片葬身之地,这是敬畏生命、尊重逝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过他也觉得,比起“厚葬”,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厚养”。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孝敬老人是要在老人在世时多多孝敬,让老人幸福快乐,这才符合中华民族注重孝道的传统美德。“人都死了,才想起来孝顺,要修个豪华墓地安葬,这不是本末倒置吗?”魏先生说。
记者 罗曦 文/图
新闻推荐
走进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山坡地里开满了李树花。“这些‘凤凰李\’前年栽到去年第二年就投产,400株李子树平均每株收入500元。”站在花丛树下的果农李双均乐开花,“从眼前的花势看,今年每株李...
犍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犍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