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嘉定州(7)

三江都市报 2016-12-10 00:00 大字

“蜀江第一”碑刻犍为文管所供图明代嘉定州加强了交通建设,尤其在岷江道和阳山江道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岷江水道上,继承了元代的驿站建设,但不称水站而称水驿。据《永乐大典·天下站赤》和万历《嘉定州志》载,岷江水道上有平羌水驿(位于今乐山市中区关庙苏坪村)、凌云水驿(即嘉定站,位于今福泉门州城北)、赵坝水驿、三圣水驿(位于今五通桥区金粟镇)、净江水驿(位于今犍为县沙嘴)、沉犀水驿(位于今犍为城)、下坝水驿(位于今犍为县孝姑镇)。另在州城设递运所。水驿人员设备配置也有所加强,如凌云水驿有站船6只,水夫名,厨子6名。平羌水驿有站船4只,水夫名,厨子2名。递运所编制更多,有马船只,红船8只,水夫名。“红船”即救生船,多配备在滩恶水险之处。

同时,政府大规模治理岷江航道,平险滩。其中,治理有“蜀江第一”之称的犍为蟆颐滩最为著名。安磐《平蟆颐滩记》载:“戎州以西滩以百计,犍为之蟆颐最险。”“人死是滩者岁以千数。”嘉靖《四川总志》载:“险能坏舟,御史卢雍夷之,人以为便。”人工平滩之后,航道情况有所改善,但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除了水路以外,岷江道陆路均设置铺递。在州境内有平羌铺、横梁铺、州门铺、青衣铺、红岩铺等。又建桥梁,有竹溪桥、大石桥、洞山桥等,均是可以“并马而驶”的大型桥梁。其中竹溪桥“石上架木,覆以屋”,是座可避风雨的廊桥(今张公桥前身)。

在阳山江道上,明代政府也开始大规模建设驿道,设置驿铺。

《明史记事本末》卷十二载:“洪武十七年(公元年)冬十月乙酉,景川侯曹震奏言:四川至建昌驿道,所经大渡河,往来之人多死于瘴疠。臣问诸父老,自眉州峨眉至建昌,有古驿道,平易可行,无瘴毒之患,而年久蔽塞,已令四川军士乘闲暇时开通其道,以温江至建昌各驿马移置峨眉新驿为便。诏从之。”曹震重整驿道,新设驿站,到洪武二十九年(公元年)五月全部完工,成为明王朝从四川通往云南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军用驿道。驿道在镇西千户所(今甘洛境内)接零关道,故称“镇西古道”,“较之旧路反近二三百里,日日可行,不必守候哨期”。然而,在通行了一段时间后,此道又逐渐荒芜遗弃。

到百余年后的嘉靖年间(公元—年),零关道因天灾人祸时常梗阻,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富好礼及宁越营指挥丁鳌再修此道,并专为此路在镇西千户所之东置“新驿”。道路从镇西千户所起“自岭西之首途,随山刊木,缘罗回之境而东之”,几月之内便告成功。该路又称“越嶲东路”。余承勋《修复越嶲东路记》载:“凡为戍堡五:曰小菩萨,曰黑麻沟,曰一碗水,曰板房,曰金口;为公馆四:曰舒快,曰老木坪,曰罗回,曰射箭坪。堡、馆间置,连络三百余里。”古道交通,更臻完善。因富好礼字春山,古道一度又被雅称为“春山路”。

阳山江道从嘉州起经苏稽、符溪、罗目、高桥、龙池、射箭坪、沙坪、罗回(今金口河永和镇)、大板、甘洛县阿兹觉、到镇西驿接零关道。在州境内有中渡铺(今草鞋渡)、苏稽铺、海会铺(今高山铺)、古城铺、符文铺等。同时又新开辟右路,从射箭坪下虎皮岗(今峨边新场)分道,经金河、天池、松坪、马烈到汉源炒米岗接零关道。新开右路途经大瓦山,大瓦山麓的大、小天池、鱼池等五大高山冰川湖因之名著竹帛。后人有联道:“瓦屋云生沛为霖雨,天池春涨变起鱼龙。”为峨边第一胜景。其后,在隆庆年间(公元—年),越嶲指挥程昱又作了一次修整。但不久因所经“鬼皮”部落多不友好,古道又告荒废。

平羌江道也设置有驿铺,在州境内有白岩铺、九溪铺、棉竹铺、门坎铺等。

三条驿道建设的加强,使嘉定州成为岷江道、阳山江道、平羌江道的交汇点和交通枢纽,故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云:嘉定州“北去成都不过五驿。宋牟才子言:嘉定为镇西之根本。以其州据黎、雅上游也。然津途便利,密迩叙、泸,讵非成都之噤吭乎。”“当六达水陆要冲,舟车傍午无宁日”(《嘉定州官题名记》)。“商埠之盛,甲于川南”(民国《乐山县志》)。

新闻推荐

艺体修身活力校园

科艺体节活动现场学校供图四川省犍为第二中学创办于1958年,位于犍为县玉津镇龙池街168号。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06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现有教学班30个,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明嘉定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