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定州(6)
经济的发展带来商业的繁荣,特别表现在农村场镇的发展。由于四川古代农民居住方式一般为自由散居式,很少有集中聚居的村庄,故场镇星罗棋布。道光《安岳县志》载:“场镇利之所在,人必趋焉,便民裕国。”是场镇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历《嘉定州志》特撰写了“市集”一章,记录州境内商品交易情况道:“城中日一集,乡各有定日。凡相近者,各不相妨。在城曰市,在乡曰场。”城乡均已有了固定的赶场日期,州城是每日一场,乡场则“各有定日”,大约是每隔一两日一场了。
州志载州境内之乡场(不含属县),有:广水庙场(《嘉定州志》载“广水庙场,北十五里”。民国《乐山县志》载:“牟子场,创自明时。”据此考证,当为今牟子镇)、麻平场(《嘉定州志》载,麻平坝,东北四十里,出土门子。民国《乐山县志》载:“土主场,明时设。”据此考证,当为今土主镇)、安谷场、苏稽场、迈东场(据《太平镇重修金仓庙记》,当为今太平镇)、马家场(《嘉定州志》载:“马家场,保平乡。”民国《乐山县志》载:“童家场,在明为马场。”据此考证,当为今童家镇)炭场(《嘉定州志》载:“盐场,协气山。”“协气山,东二十里。”)、盐场(《嘉定州志》载:“盐场,红岩。”今牛华镇红岩子)等8场。
此外,民国《乐山县志》又载明代还有6场,即:“河二坎,明时设。”“白马埂,创自明代。”“观榜场,明时创设。”“牛华溪,明时设。”“回龙场,明万历时设。”“五渡场,即五渡溪,明代创设。”加上前述广水庙等8场,明代州境内乡场数至少多达个。
《嘉定州志》又特别补充道:“此有名者,其它时兴时废,不可殚书。每有神会,则移而就之,谓之赶会。即城中亦走集焉,颇盛于场,然亦无奇。”就是说,州境内乡场还多,“时兴时废,不可殚书”。且有不固定的临时设置的市场——“赶会”“走集”。
《嘉定州志》又详细列出了嘉定城内个、城外2个专门市场及其固定地点,如米市、布市、丝市、炭场、盐场等。连萝卜市的地点也未漏掉,——“沙坝,与米市近”。不少专业市场还列出了其随洪水季节的变化而迁移的地点。如“米市——水涸,沙坝;涨则大什字”。“盐市——水涸,沙坝;涨则馆驿街”。盐场在红岩子,则是一处设在产盐地的市场。看来,嘉定州的集市贸易已经十分发达。
属县商业同样繁荣,乾隆《犍为县志》载:“按前志市场颇多,遭明季屠戮,生聚数十年尚不能如旧。”而该志载犍为县在清乾隆时有场,则明代犍为一县的市场数当多于清乾隆时的场数。
在峨眉县,乾隆《峨眉县志》列出了青龙场、九里场等个市场,指明其中的桑园子场等4场“久废”,可知明代峨眉县的场数也是多于清乾隆时的场数。峨眉县市场在明代的繁荣还载于文献,“邑自洪武迄崇祯时,人烟辐凑,厘市如蚁穴蜂房。铺面仅七八尺一基,接檐层入,俱砖甃,其上无半席苫盖者”(乾隆《峨眉县志》)。商铺局部采用砖木结构,颇有点“超前”。
欢迎乐山本土作者赐稿
电子邮箱:@qq.com
新闻推荐
张大富摄于犍为县罗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