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门山艺术团 草根文化也精彩
亮相犍为猴年春晚滚铁环表演■本报记者 曾文
●他们是犍为县九井乡峰门村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们用20年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还曾到国外演出。
●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上百个节目,可以连续演10场不重复。
●他们在舞台上是演员,在田地里是农民。他们的表演最接地气,最受老百姓欢迎。
今年52岁的潘复元戴着一副眼镜,身上透露出一股文气,做事干练,思维敏捷。在当地人眼里,他可是个了不起的农民。原来,潘复元着手创立了峰门山艺术团,而艺术团的演员全是犍为地地道道的农民。
犍为县猴年春晚中,峰门山艺术团的农民演员表演的杂技“顶板凳”,让很多观众至今记忆犹新,峰门山艺术团的名气也渐渐在犍为叫响。
离家学艺实现理想
潘复元说,自己从小就对表演情有独钟,每每看到台上的表演,他渴望学艺的愿望就越加强烈。年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外地艺术团,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他便跟着艺术团奔走各地,学习技艺。
“刚开始很不适应,四处奔波,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自己选择了就不会后悔。”潘复元坦言,当时年轻气盛,什么困难都不怕。
就这样,一晃6年过去了。这6年里,他不仅学会了很多表演上的技艺,也因为走遍各地而增长了见识。潘复元说,其实这6年里,他一直想回家乡成立艺术团,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鼓励热爱艺术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6年后,他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了。是回家,还是继续留在艺术团?潘复元开始面临新的抉择。
如果回家,一切将从头开始,甚至会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困难。继续留在团里,可能压力小,但离梦想只会越来越远……一番深思熟虑后,他仍然割舍不下内心那份对文化艺术的追寻,最终辞掉艺术团的工作,回乡组建艺术团。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虽然心里没底,但还是得去做,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后悔。” 潘复元这个决定很坚决。
满腔热血回乡组团
那时候,在农村组建艺术团可谓天方夜谭,潘复元一开始就面临很多困难。组建艺术团,一方面需要跑各种手续,另一方面得招人,准备道具、服装。“很多人一开始不愿意来,他们觉得不好意思。”潘复元说,自己招的对象全是农民朋友,大家都没有一技之长,对他们来说,上台表演是自己从不敢去做的梦,尽管向往,却又不敢去尝试。
“只要你们热爱表演,愿意学习就有机会上台。”潘复元看出了大家的顾虑,一个劲鼓励大家报名参与,并承诺会手把手教大家一技之长。
这样的耐心和决心让一些蠢蠢欲动的人打消了内心的顾虑,开始尝试着学习。6年的艺术团表演经历让潘复元积累了很多表演方式和技巧,再加上他很有耐心,总是手把手教大家,渐渐地,很多人都掌握了一门以上的表演技能。
潘复元的艺术团有过三次更名,最初叫佛光艺术团,后来改为犍为县金鹰艺术团,再到如今的峰门山艺术团,前后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期间,艺术团的脚步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演员们的技艺也在一次次磨练中提升。现在,表演对他们而言,再也不是最初那般沉重,而成为他们尽情享受的舞台。
2015年下半年,艺术团回到家乡后,迅速走红,并在犍为县2016年春晚上亮相。
顽强坚守圆梦舞台
峰门山艺术团凝聚了潘复元一辈子的心血。为了让艺术团更好地在本地发展,他将自家两层的楼房全部贡献了出来,一楼的空地和楼顶专门供给大家日常排练。不管是演出前还是平日里,这里总会聚集一大群人,大家吹拉弹唱,切磋技艺,热闹得很。
“虽然台下是农民,可大家一上台就是演员。”潘复元说,“峰门山艺术团里都是一群热爱表演的人,不管舞台大小,只要看到观众的笑容、听到观众的掌声,大家就满足了。”
当然,艺术团的节目编排也很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虽然表演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这种展现农民精气神的表演形式,散发着一种亲和力,令观众没有距离感,像是在讲述自己的生活。
这些年来,峰门山艺术团到过繁华的城市,也去过偏远的山区,他们用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送到人们身边,阐述着他们的理想和抱负。
在他们的节目中,既有变脸、吐火等富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川剧,也有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术,更有惊险刺激的杂技,以及融入地方特色的小品。“全是自编自导自演,差不多有上百个节目,可以连续演10场不重复。”潘复元的话语里充满骄傲。
在潘复元看来,回乡近1年的峰门山艺术团还只是株刚刚破土的幼苗,知名度不高,效益也不太好,为了发展,也承接婚庆、寿庆、开业庆典、大中小型文艺演出等业务。但是因为热爱表演这一行,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吃再多的苦,大家都会坚持下去。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草根文化”演绎精彩
潘复元一登上舞台,就能立即沉浸在自己的表演中,能说会唱又富有亲和力的他总能在现场吸引一大批“粉丝”。而这样一个舞台上光鲜亮丽的人,在生活中却完全相反。
潘复元在家时,经常在田地里挽起裤腿、挥起锄头,种地除草,挥洒汗水,手脚沾满泥土,与舞台上的光鲜亮丽形成鲜明对比。
其实,除了潘复元,艺术团里很多人都是这样。“在台上,我们都是演员,而下了舞台,扛起锄头,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潘复元说,“基本上团里每个人家里都有土地,不演出的时候,大家都要下地干活。我们本身就是农民,和别的农民不一样的,就是多了一门技术而已。”
看到潘复元和他的艺术团,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了“草根”一词。我国较早关注并研究“草根”现象的社会学家艾君曾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草根”就是指那些既普通又顽强的老百姓,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动态、可变的,并不存在永远的精英与“草根”,谁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潘复元和他的艺术团恰恰诠释了“草根”的“普通”与“顽强”。
尽管艺术团已经创作了很多节目,但探索与创新却从未停止。潘复元希望,今后能创作更多表现当地民俗风情的节目,通过舞台将正能量的东西渗透到乡亲们的生活中,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鼓励更多人勇敢走上舞台,表达自己。
(本文图片由犍为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选手们经过绿心环线廊桥冲向终点车手风采比赛瞬间■本报记者曾文文/图这是一场国际化赛事,成为继环法、环西、环意三大赛之后竞赛天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是一场专业化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