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乐山家庭农场的“三年之望”

三江都市报 2016-07-19 14:54 大字

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绿意盎然的果园史浩正在检查果树情况近日,四川省农业厅发出《关于命名四川省第二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的通知》,命名了全省300家家庭农场为四川省第二批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乐山市犍为县果然好家庭农场、五通桥区向前家庭农场、沐川县沐野家庭农场等15家家庭农场榜上有名。

这批省级示范场发展如何?又有哪些示范效应?从三年前乐山首家家庭农场的诞生,到如今全市家庭农场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已达782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已达到24家的发展,家庭农场到底有哪些“甜头”让愈来愈多人愿意回到农村当“职业农民”?

曾经的荒山

年轻人懒得种  老年人种不动

近日,三江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犍为县新盛乡新金村的“果然好”家庭农场,一下车便被农场里漫山遍野的果树吸引了,顺着农场的主干道往里走,可以看到不同品种的果树,布置紧凑、用地节约,整片山绿意盎然。

据悉,该家庭农场占地518亩,覆盖该村三个组,主要种植红肉蜜柚、黄金蜜柚、三红柚、李子、桃子、桑葚和柑橘等,其中柚子是“主打”,今年桃子、桑葚已经试挂果,明年所有水果都将迎来“大丰收”。

看着如此生机勃勃的果园,谁会想到,两年前的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山?

“我们这里荒山、荒地太多,只有一些宅基地种些玉米和水稻,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人也没有好好利用土地,种地只为图个够吃。”作为本地人,舒洪集对这片土地十分熟悉,他说,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地都荒废着,只剩那些树木和达一人深的杂草群生。

记者了解到,果然好家庭农场覆盖的这三个组共有95户,近500人,现在留在村里的人不足百人,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像舒洪集和其大哥舒洪章这样四十好几的壮年,村里没有几个。

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对于这片土地,年轻人是懒得种,老年人是种不动。

为了不让这些土地继续荒废,2014年,舒洪集找到朋友兼“技术人员”的王德智和史浩“合伙”,准备发展家庭农场;新金村为此开了几次村民大会,会上,村民们一致同意流转闲置土地。

有了土地,有了技术,有了资金,犍为县果然好家庭农场正式在犍为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目前,舒洪集和舒洪章主要负责农场管理,史浩主要负责技术掌控。

“2014年5月,我们第一次来这里考察时,都傻眼了,人少、地荒、像样的路也没有,都有点想打‘退堂鼓\’了。”回想起自己与这片土地的“初次见面”,史浩直言,地太荒了,但不利用起来也觉得太可惜了。

当然,要想荒山变绿地,第一步就是开山。

据舒洪集介绍,开山耗时耗钱。“每亩地的土地整改费就达到800元,还没开始种植,开山费用就用了40多万元,还耗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此外,他们还在罗城镇上开设了相配套的农资配送站;再加之土地流转费、人工费等各种支出,他们目前已投资近300万。

当然,对于他们的家庭农场项目,政府也给予了支持,不仅召集村民集资硬化了道路,还修了蓄水池,大大改善了村里的交通状况。

如今的果园

村民收入多了  还带动更多人回村种地

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农场已渐渐走上正轨,静待明年的首轮大丰收。

“今年很多品种只是试挂果,明年保守估计,桃子产量会有10万公斤、李子2.5万公斤、柚子10万公斤、柑橘1.5万公斤,至少会有100多万元的收入。”史浩告诉记者,这还只是保守估计,他们的水果好,也不愁销路,一旦成熟直接外销一线大城市。

有技术、有管理、有销售渠道,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业不仅能很好地利用土地,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老百姓增收。

舒洪章就为村民算过一笔账:现在一户人每年至少可以拿到2000元的土地转让费,再加之,如果其又在农场务工(60元一天),一年也有15000元的收入,算下来,一年就能增收近2万元。

“而且这还是在不影响他们生活的前提下增收,因为留在家里的这些人原本是没有收入的,现在他们不仅能照看家里,还能干点零工,增加收入,不仅如此,就连以前荒废长草的土地现在也能为他们创收,你说老百姓愿不愿意。”舒洪章告诉记者,他们不仅为村民创收,还带动了本地人“好好种地”。

记者了解到,由于果然好家庭农场的带动作用,现在新盛乡的一些周边村也开始发展家庭农场,并与其合作,以求共赢,而“打造有机农业,业主农户双赢”也一直是其发展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

“对面那座山就是本地人回来学习了我们的技术后开发的,当地农民可以从我们果园技术员这里学到有机种植技术,与周边农户合作,以农场加农场的形式抱团发展,真正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史浩指着农场对面一座同样种满果树的山介绍到,现在与他们合作的地加起来已经有1000多亩了。

未来三年,果然好家庭农场还将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规模达到5000亩,带动当地农户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当然,除了争做龙头带动周边发展,果然好家庭农场今后的发展也将更加多元化,以观光农业为主,举办各种采摘节等。

未来的发展

示范效应有了  还需更多政策引领和帮扶

近三年来,乐山市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而犍为县果然好家庭农场只是其中一家。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已达782户,而在2013年底,才仅仅只有30户而已。据乐山市工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从2014年开始,乐山的家庭农场才开始真正蓬勃发展,经过两年的发展,全市现已形成了水稻、油菜、茶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种植及产品生产销售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

2013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3年5月,乐山首家家庭农场——乐山“海滨农场”在夹江县青州乡诞生,刘海兵成为第一位农场主。

从当时“摸着石头过河”的刘海兵到现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舒洪集,在政策引领和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唱响“我来种田”的农村发展主旋律。

近年来,乐山也一直将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通过完善经营制度、规范生产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培育了一批家庭农场示范典型,引领带动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目前,乐山市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已达到24家。

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峨眉山茶、市中区蔬菜、五通桥生姜、犍为茉莉花、井研水果、沐川猕猴桃、沙湾药材、马边深山土鸡、峨边竹笋、金口河天麻等一批地方特色产品,有效带动了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有力支撑了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应看到,乐山家庭农场的发展和其他地方比起来,仍有不少差距。

“在成都蒲江,农民在这方面的意识都很高,一是因为有政府带动和种田补助,二来也是因为农民发现把土地利用好是能挣钱的,丝毫不比外出打工差,所以都愿意留在农村。”史浩告诉记者,在他家乡,家庭农场的发展较为成熟,可谓每寸土地都得到了最大化利用,所以,当他来到乐山看到很多地方竟有如此多荒废的土地时,简直不敢相信。

的确,只有通过政策引导和帮扶,农民才会更有积极性,当他们发现农业成为了一个高效的产业,好好种地比在外打工强时,或许才会有更多人选择留下。

[名词解释]

家庭农场: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记者  魏玉婷  实习生  骆爱诗  文/图

新闻推荐

自己地里种别人的菜,村民很乐意

犍为县沙湾村200亩土地流转,50户人家门口打工——□岑正权黄未本报记者王爽文/图3月8日,乐山犍为县孝姑镇沙湾村春耕现场十分热闹。“腿蹲麻了慢慢干!”在一片郁郁葱葱的香葱地旁,一位衣着入时的中年...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