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暖心帮扶特殊人群 城乡安防智能化升级——乐山犍为县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建设纪实

四川法制报 2016-06-03 23:40 大字

百草园小区门口,门卫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来访人员信息夏修露文/图

35岁的罗某家住乐山犍为县,有16年吸毒史的他,因针管注射毒品感染了艾滋病。由于当地监管场所无法收治,公安机关多次将其抓获,处理之后就只能放了。没有生活来源的罗某变本加厉,不时拿着针管四处恐吓群众要钱,甚至到政府部门威胁工作人员,周边群众都人心惶惶。

然而今年3月,罗某再一次因吸毒被警方抓获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被送到了犍为县精神抚慰中心,有医务人员的针对性治疗,以及专职民警的看管,罗某对社会潜存的危害被顺利化解。

建设精神抚慰中心,集中收治特殊病人,预防和减少社会风险,这是去年以来,犍为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与此同时,该县还在城区开展平安智慧小区创建,在农村试点推进“雪亮工程”,建立起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为深化平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源头预防病残吸毒人员集中收治

犍为县精神抚慰中心位于犍为县下渡乡柏杨村,总占地面积2800平米。5月31日下午,四川法制报记者前往实地探访看到,根据职能和分工,该中心由特殊治疗康复科和精神科两部分组成,仅一墙之隔。主要收治病残吸毒人员的康复科共两层,实行“县卫生局主管、县医院具体管理,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协助管理”的工作机制,经费由县财政负担。根据特殊病人的不同情况,划分为艾滋病治疗区、传染病治疗区和其他疾病治疗区。一楼医务室配备内、外科医生各一名,对每个特殊病人分别建立治疗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隔壁的民警值班室内,4名民警两班倒,24小时值班巡视,实时观察动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康复科副主任王一荃告诉记者,这里收治的特殊病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社会危害行为,危及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的;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监狱因身体原因按有关规定不予收押的。“这类特殊病人如果流落在社会上,会给群众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集中治疗康复不仅实现对特殊病人的人文关怀救治,而且从源头上防范其流入社会造成危害。”王一荃介绍,每个特殊病人进入康复科前,都会征得其家属同意并提交书面申请。

据统计,自2015年2月1日正式投用以来,康复科已收治73人次,短的半年左右,最长的接近一年。疾病治愈或病情得到控制后,特殊病人会被送到戒毒所完成戒毒期限,或由监护人带回家。然而,由于收治能力有限,康复科最多同时收治20人,目前已达最大容量。

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治疗

犍为县精神抚慰中心精神科主要收治对象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为什么要在这里集中收治?主治医生张继安向记者回忆起当地发生的两起“武疯子”伤人事件。家住罗城镇的男子唐某患有精神疾病,内心敏感多疑,认为自己30多岁还耍不到朋友,是干妈在从中作梗,便一刀将干妈捅死。而家属和邻居都表示,实际上罗某的干妈对他非常好。而寿保乡陈某的行为则更加离谱,平日以拾荒为生的他,有一天突然拿起铁锹将邻居打死了,两人在生活中根本毫无交集。“精神病患者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一些还有放火、投毒等过激行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急需有效的治疗和管控。另一方面,原来的场所已无法满足治疗需求。”张继安说,精神科新建的业务综合楼面积达6580平米,设计床位230张,大大缓解了精神病人住院难的问题。科内设门诊和四个独立病区,各病区设医生办公室、护士站、病房、阅览室、棋牌活动室、就餐室、探视室等。

与康复科相同的是,精神科收治的病人也实行“免费治疗,政府买单”。病人的治疗费用大部分都由医保报销,病人只需支付少量治疗费和生活费,而三无人员、五保户等贫困病人则全部由民政资金保障。“精神科目前收治人数近200人,从去年2月投用以来,截至目前,一共已经收治了450余人次。”张继安表示,通过药物治疗加心理疏导,待病人症状明显减轻、确认对社会不再构成威胁后,会由家属将其带回。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整个精神科目前只有5名医生,22名护士和4名护工,而收治病人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医疗人力资源配备方面亟待加强。

精准管控城市社区:创建“平安智慧小区”

反应灵敏的车牌识别系统、与公安机关连网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系统、5种方式解锁的智能门禁、死角全覆盖的高清监控探头、全包围式的脉冲电子围栏……这不是影视剧中出现的画面,而是犍为县试点平安智慧小区建设的百草园小区里,真实存在于居民生活中的日常。

百草园小区位于犍为县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在社区书记杨强的记忆中,小区原来环境脏乱,人员复杂,治安也不好,盗窃案件时有发生。不过,这一状况从两年前开始发生转变。

2014年开始,犍为县针对中心城区很多老旧小区管理不规范、治安防范差的问题,启动了老旧小区平安建设工程,通过完善安全防范设施,健全各项自治制度,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将297个老旧小区改造成了以物防技防为支撑、以居民自治为前提、以群防群治为基础的平安小区,发案率下降了九成。在此基础上,今年,犍为县在城区百草园、裕兴苑两个小区试点平安智慧小区建设,着力提升小区治安防控、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一走到百草园小区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套车牌识别系统。杨强介绍,系统内储存有居民车辆信息,高清摄像机对进出车辆车牌进行智能识别,能清楚掌握外来车辆,提升安全性。而在旁边还有一套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系统,遇有陌生人进出小区,门卫会要求其刷一下身份证,信息将实时传输到公安机关,以此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及时登记、定态分析和动态管理。

门卫室外的墙壁上,挂着一台类似电视机的终端,与每户居民家中的电视机相连,居民发现警情后,可通过电视控制器、手机APP软件,一键报给门卫、网格员、社区干部等,实现一键报警,快速处理。通过这套系统,居民还可以享受社区调解、餐饮、娱乐、公交路线查询等便民服务。值得一提的还有每个单元的智能门禁系统。居民可以通过身份证、业主卡、密码、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开门,如果这些都忘带了,还可以呼叫小区管理处,通过门上的摄像头确认身份后,远程开门进入。

此外,小区出入口、车棚、单元门等都安装了高清监控探头,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实施监控覆盖,外围的脉冲型电子围栏系统,集阻挡、威慑、报警多重功能于一体,并可与其他安防报警系统联动,实现周界安防的全天候智能化安全保障。“居民们反响热烈,震惊各种设备是如此先进的同时,更多的是支持、高兴和放心!”杨强表示,通过平安智慧小区建设,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治安方面实现了零发案,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平安智慧小区的创建,真正实现了流动人口“管理得了”、民生事项“服务得了”、异常情况“发现得了”、突发事件“处理得了”、群防队伍“到达得了”。

农村地区:试点开展“雪亮工程”

城市社区建设平安智慧小区,那么,一直是治安防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的农村地区怎么办?犍为县给出的答案是开展“雪亮工程”。

记者了解到,“雪亮工程”包含高清监控、远程控制、录像回放、一键报警、实时对讲、视频摘要等6项基础技防功能。通过监控视频双向接入,村民电视机、各级联动指挥平台均可查看高清实时监控画面。各级联动指挥平台可对监控摄像机进行远程控制,查看周边区域情况,各级联动指挥平台可对监控摄像机30日内的监控画面进行调取回放。村民可通过公共区域一键报警箱、电视遥控器或手机APP软件将发现的警情报到村联动指挥平台。通过县、乡、村联动指挥平台视频语音设备,可实现各级直接点对点语音对讲、视频通话,识别并锁定监控区域内的嫌疑车辆、可疑人员等情况,协助警方办案。

此外,充分发动基层干部群众,组建综治义务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党员先锋服务队、民兵应急救援队等4支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原则,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建立村、乡、县三级联动指挥平台,依托“雪亮工程”系统,分级响应,形成快速发现、快速接收、快速调度、快速处置的高效联动指挥机制。

今年以来,犍为县在双溪乡柳溪村、岷东乡平安两个村开展“雪亮工程”试点,通过先行先试、探路前行,初步构建起以县乡村三级联动指挥平台为支撑、以民情警情的快速接收处置为关键、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工作体系,试点区域多发性、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参与治安防控热情高涨,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据了解,未来这一举措将在全县的其它农村地区逐步推开。

新闻推荐

骑山地车追花 坐小火车赏景

游客们拍摄金色油菜花。本报记者(右一)与同行们一起,在雨中骑游犍为县塘坝乡“花花世界”。王明希摄天气晴好时,火车喷出的雾气会形成彩虹。资料图片小火车动态表演。犍为县塘坝乡新房村一景。行走...

犍为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犍为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