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川味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春节回家,无意中看到老爸30多年前的老照片,是刚参加工作时几个同事的合影。一一听到他们的故事,我才晓得,原来爸爸有2个来自四川乐山市的同事:夏伦群和靳建忠。
这才想起来,一二十年前即便辣得涕泪横流,也好吃到停不下来的腊肠,便是出自夏叔叔之手,是正宗的川味。夏叔叔20多岁就招工到邢台市的一座煤矿,从井下干到井上,所到之处必有川菜飘香。
“他吃米饭吃散的,不像我们吃粘的,每次都先煮熟再蒸一下,”老爸回忆道:“每盘菜都有辣椒也是自不必说;为了做腊肠,还让家人从四川寄回来辣椒、胡椒、花椒等调料,肉和肠衣都得亲自挑选,按比例装好以后,挂到一个直径有60-70公分的桶里,烧柴用烟熏。”夏叔叔很仔细,辣椒面都是亲手来磨,为此还专门买了个石磨,老爸还帮他推过。
当然,他的床底下少不了几大罐子既辣且酸的泡菜,下饭必备。夏叔叔退休时,慷慨地把泡菜水转赠老爸,还仔细叮嘱洗澡泡菜的做法:切好萝卜,在罐子里泡一夜,第二天就能吃。但老爸一碰酸的就倒牙,天生与泡菜无缘,不然,我们的饭桌上也能添一道发酵美食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中的第七件更是乐山的特产。夏叔叔在老家犍为县有茶园,自己种自己炒,尤其是清明前的早春茶,一杯清香就征服了北方的同事。然而,早春茶能卖出好价钱,总是要顶着妻子的数落,夏叔叔才能把茶带出来。
另一位叔叔靳建忠的身世有些曲折。他的父亲是邢台人,随军南下的时候在四川娶妻生子。靳叔叔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选择到父亲的故乡插队,想着当地还有姑姑,能照应一下。后来没有等到返乡的通知,便在煤矿招了工。靳叔叔也是乡音难改,川味更难忘。每次从食堂打了菜回去,都还要再加辣椒回一下锅,才能下饭。
由于重视家庭伦理、家族牵绊,安土重迁被看成是国人的传统,但其实人口流动几乎没有断过,更没想到老爸的单位竟然就有这么多四川老乡。在几十年远离亲人的日子里,还好有故乡的味道能够陪伴左右。它已经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依恋,每一道菜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统合了视觉、听觉、感觉、触觉,在潜意识里牵动你的情绪,口腔回荡这股熟悉的香气时,即使身处异地他乡,周边是不熟悉的语言,也倍感安心、踏实。
邢台已经成了夏叔叔不折不扣的第二故乡,不仅妹妹嫁了过来,小儿子也在邢台煤矿工作,孙儿已经读了小学。如今,夏叔叔已经退休回到老家犍为,但逢年过节还会跟同事电话互相问候一下,茶叶也不忘记让小儿子捎过来些。
已经去世的靳叔叔在邢台娶妻生子,儿子成为矿工二代,相隔一代后,孙辈又重新在祖辈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历经迁徙,不变的是那永远在发酵、沸腾着的故土家园的味道。
新闻推荐
四川发展生态林产业促贫困户脱贫致富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