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抛头颅 老兵留下什么?

三江都市报 2015-09-03 18:27 大字

七十多年前,乐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辛勤劳作的工人,是淳朴老实的农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甚至是尚未成年的孩子。面对侵略者的凶残与野蛮,他们毅然走向战场,筑起山一般的屏障,抵御日军的入侵。他们用鲜血甚至生命捍卫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保护着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乡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日军人。

青山不老英雄在,浩气长贯荡乾坤。从乐山走出去的这些抗日军人们,为人民赢得胜利,为国家赢得和平,为民族赢得荣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川军:敌军不退誓不还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川军总司令的刘湘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出巨大牺牲:“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

在刘湘的号召下,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缨抗战,30万川军出川抗战。在这首批出川抗日的川军里,就有来自乐山的士兵杨国玉,他当时所在的部队,为川军第二军145师433团2营机枪连。

出川抗战,杨国玉参加了保卫南京的广德保卫战,阻止日寇对当时的首都南京形成三面合围;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激烈攻防对抗;参加了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坚守川贵门户,保卫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一场场战役打得极为惨烈,在广德保卫战中,杨国玉的师长饶国华更是战至自杀、血洒战场。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正如刘湘逝前留下的遗嘱,身为乐山男儿的杨国玉,同其他四川男儿一起,在武器装备、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不如正规部队的情况下,一直坚守在了抗战的前线,用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英勇奋战,直到抗战的胜利。

壮丁:慷慨从戎保家卫国

抗战形势日趋严峻,作为大后方的四川,每年都要向前线输送大量兵员,乐山老兵张学明,就在新兵征召中,被抓壮丁送上了战场。

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原本害怕打仗、不愿上战场的张学明勇敢扛起了机枪。“开始肯定害怕,但是当兵就是要打战,要是一直害怕,就只有等着敌人把我们消灭了。”不会说大道理,张学明心里只知道,日本侵略者残忍又恶劣,跟他们拼命,大不了死了就算了。

护国保家,张学明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抗日战士,像他一样的好男儿,乐山还有很多。在犍为县档案馆关于抗战时期征兵的历史档案中,就记载有不少令人十分感动、积极主动甚至是不顾全家反对而毅然报名从军参加抗日的记录。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八年期间,乐山8县实征壮丁达到10万人左右。

学生:满腔热血奔赴战场

“我们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读书不就是为了报效祖国、给国家做贡献吗?年轻人应该去外面看看,应该去参军!”说这番话的时候,黄允文不过16岁,还是乐山县中的一名学生。响应青年从军抗日的号召,他来不及跟家里说上一声,就报名参加了青年远征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从乐山走出去的青年学生们,成为文化程度较高、武器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的一份子。这些心怀天下的知识青年舍家从军,在离开校园后用智慧与勇气,为抗战胜利奉献着青春。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

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

听到这首歌,是在犍为老兵李道章家中,唱这首歌的,正是89岁高龄的李道章。1942年,李道章被抓壮丁送到了滇西战场,成为中国远征军71军88师262团炮兵连的一名炮兵。在残酷的战场岁月中,李道章和262团的战友们,正是在夜间唱着这首“团歌”——《歌八百壮士》,相互打气、相互鼓励,面对第二天的战斗。

70多年过去,提起当年在滇西战场上唱响的这首抗战歌曲,年近九旬的李道章直起身子唱了起来。虽然声音不再洪亮,虽然歌声不再激昂,但是老兵精神依然闪耀。

将“中国不会亡”当作战斗的信念,将“中国不会亡”当作无穷力量的源泉,成千上万的乐山籍战士们,高声怒吼着“中国不会亡”,与日寇进行英勇不屈的殊死抗争。宁死不做亡国奴,拼死抵抗侵略者,这些乐山抗战儿女,拥有山一般坚强而崇高的精神。

记者 宋雪

新闻推荐

微信公众号“犍为公安”开通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赵芳莹)日前,犍为县公安局开通运行微信公众号“犍为公安”,进一步提升犍为公安机关的网络形象和网络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拓宽了警民交流渠道。该平台通过适时推送文字、图片、视...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