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坚守家乡 毛平综合开发山地

乐山日报 2013-02-24 13:42 大字

■ 本报记者 张清

春节过完,外出务工的人们纷纷又背上行囊,开始远走他乡打工挣钱。犍为县塘坝乡跃进村八组的毛平却坚守在家乡的土地上,信心满满地继续着他的养牛事业。

2月18日,记者来到犍为县塘坝乡,搭乘毛平的越野车,一路攀山来到该乡跃进村八组探访他的养牛事业。这里的海拔高于周边地方许多,山上草木茂盛,环境清幽,人气不旺。“过完节,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去了,剩下一些老人、儿童留守。”毛平告诉记者,这些年,随着人们成批外出打工,村里的田地荒芜了不少。

毛平今年39岁,敦实的个头,他祖祖辈辈生活在塘坝乡跃进村八组的山地上。曾经,他也外出打工,当过厨师、搞过建筑、开过货车。直到几年前,毛平再次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宽阔的山地上杂草丛生,痛心于田地的荒芜,毛平的脑中谋生了利用家乡的土地资源创业致富的念头。

好几年前,毛平就流转了村里200多亩山地,再加上自家的30亩山地,全部种上了树。“在树林里再种草,草用来养牛。”毛平介绍,2012年3月,他开始从事水牛养殖,买进小牛犊,喂养6至7个月卖给屠宰场,每头牛的利润在4000元左右。第一批牛已经全部出清,除去初期圈舍等方面的投资,净赚了10万元以上。

目前,毛平有2个牛舍,一个是最初在山下利用荒弃的工棚改造的,一个是在卖出第一批牛后在山上老家附近新建的。时下圈舍里的牛儿已经是第二批,共50多头,总价值40万元左右,准备在今年3、4月份出售。

2月18日上午9点过,在山上的牛舍里,60岁的饲养工人邓中堂正在清扫牛舍。记者在牛舍里看到,20多头水牛长势喜人。在圈舍旁边,有一个依山而凿的蓄水池,一池碧清的水来自山里的地下水。“养殖业对于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山上水好、空气好,环境无污染,很适宜养牛。”毛平告诉记者,他正着手将所饲养的牛全部转移安置到山上的牛舍里,淘汰山下的牛舍。

说话间,毛平已经端起了牛食给圈舍里的牛喂食,并向饲养工人邓中堂交流着怎样给牛防疫防病。喂食的东西包括玉米粉、酒糟、青草、甘蔗等。“主要喂食青草,青草和甘蔗都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先粉碎再喂食,便于牛进食,它们吃得干净,不浪费,喂养成本较低。”毛平说,适时也会在食物中加入中草药预防疾病。

“平时要精心管理,提前做好防疫工作。”谈起养牛的经验,毛平介绍道,自己刚开始也是一窍不通,为了养好牛,曾赴苏稽、简阳、资阳等地参观取经,还通过电脑学习,请师傅指点,穿梭于乡村的田间地头与养牛的老农交流经验。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他也受到了当地乡政府、兽医站的关注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虽说在养牛的近一年时间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也有犯难的时候,比如小牛犊刚买回来时,因为不熟悉环境,小牛犊不肯进食,这时就得像教婴儿吃奶一样,耐心地让小牛犊熟悉食物的味道。

“目前市场上对牛肉的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形势喜人。我的目标是再扩大养牛规模,达到300头以上的饲养规模。”毛平充满希望地说,目前村里已经有几户村民跟着他养起了牛,他准备将来成立合作社,充分利用家乡的水土资源,更多地带动当地老百姓养牛致富,再考虑发展林下养鸡。眼下,毛平需要筹资周转,用以扩大规模。下一步,考虑建设沼气池,既解决养殖排污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全组用气用电。希望有相关方面的专家能给予技术支持,同时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相关配套资金的支持。

新闻推荐

高河,节节高

■黄未本报记者何锐6月19日,一场透雨润泽大地,记者驱车高河村:———水泥村道蜿蜒平整,通组联户;———幢幢“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丛中;———绿色瓜果、漫山茶园一一掠...

犍为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犍为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