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读《岳全传》

黄海晨报 2019-05-20 09:25 大字

蒋学贡

大家都知道,《岳飞传》是艺术家刘兰芳为了说评书改写后的书名。原著的名称是《精忠宋岳武穆王全传》,简称《岳全传》。《岳飞传》是现代白话文,字句浅显,读起来朗朗上口。《岳全传》基本上是半文言半白话,有的地方是纯粹的文言文。

“文革”前期,我正在读小学。老师们“停课闹革命”去了,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也就辍学了,到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我们的大队会计是个中年人,读过几年书,会记账,算是全村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大家都叫他“史会计”。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史会计因为家庭出身不是贫下中农,因此被降职做了副业组的会计。

当时我们村有个棉花加工作坊,大家俗称“洋弓房”。就是把周围村庄每家每户手里的籽棉收集起来,把棉籽挤出来榨油,棉籽饼当做饲料和肥料,然后派出专人把弹好的棉絮挨村挨户送回去。停学之后,因为我出身好根正苗红,口碑也不错,加上个子高长得像个大人,于是被“革委会”破格安排到“洋弓房”跟着大人们干活。在当时,那可是个众人羡慕的好差事。

“洋弓房”共有四个人加一头毛驴,有人戏称是“五大员工厂”。那时候我们村还没用上电,弹棉机是靠那头毛驴拉着,我们四个人两人一组,轮流在后面推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日复一日,倒也心情愉快。

有一天午饭后,我提前到达“洋弓房”,听到库房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声音。我蹑手蹑脚地近前向里张望,只见史会计从靠近墙角的棉花堆里拿出一大本书,然后悄悄地读起来。于是我装作啥也没看见,轻手轻脚地退到大门外。

第二天一大早,我特意提前到达“洋弓房”,悄悄地从那个棉花堆里找出了那本书。一看,竟然是一本《精忠宋岳武穆王全传》。酷爱读书的我,如获至宝,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之情,无以言表。喜的是早就听父亲说过岳飞的故事,今天终于见到了这本书。惊的是那个年代只允许读“毛选”,史会计竟然敢冒政治风险偷读古书,那可是属于“四旧”之列,当时属于“禁书”。现在这本书竟然又到了我的手上。于是我如饥似渴,偷偷地读起来。从这天起,我起早摸黑,提前到达“洋弓房”偷偷地读那本《岳全传》。没等史会计读完,我提前读完了。但是那几个人谁也不知道。

后来政治气氛逐渐宽松了,史会计就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讲岳飞的故事。有一次,他讲到“宋康王泥马渡夹江”这一章时,把其中的句子忘记了。我随口接上:急急如丧家之犬,匆匆像漏网之鱼。史会计十分惊异。我就把自己偷读《岳全传》的经过如实告诉了他。他听了十分高兴,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主动把自己的藏书借给我看。

在“洋弓房”干活那段时间,我除了读《岳全传》,还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苏沃洛夫》《秋瑾》《青春之歌》等中外书籍。读不懂的地方,就问父亲和史会计。

新闻推荐

夹江坚决查处黑恶势力“保护伞”

本报讯(夹纪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夹江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委成立形成的强劲合力,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