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定府(14)
清代,府属各县均有茶叶的生产。康熙《四川总志·山川》载:嘉定州“茶山,治西二里,山产茶。”是乐山城郊有产茶地的唯一记载。可惜明代名品凌云茶“今亡矣”,“凌云不闻产茶也”。民国《乐山县志》载:“茶,有红春、白春、家茶之别。红白春叶大味甘,家茶叶小味苦,春分前后采者曰毛尖,最香嫩。清明采者味浓而价低。更有野茶,以剌梨、山麻柳叶代之,价最贱,亦可食。”民国《乐山县志》又载:“盖邑中茶树,听其自然生植,即自由采摘,不甚爱惜。求其特别垦种加以人力护蓄壅料培植者,未之有也。故牛羊之放牧,樵苏之斫伐,率以为常,安得不根株渐绝哉。”乐山以城郊山地茶园为主的茶叶产业已走向灭亡的边缘。
峨眉茶的生产状况也不佳,乾隆《峨眉县志》载:“然良材佳种,培植维艰。今园户树艺有限,付之荒烟,但将萌时一除其茸蔽而已。至多者岁获二、三百斤,少者不能满百。皆雇工采摘,信手抓拿,沤贮篓间,至夜归而始揉之,炕以柴火熏烟,性伤味败,宁望其佳?”
嘉庆《峨眉县志》则载:“邑原来产茶,自峨山万年寺以下一路山地多系茶山,皆园户采摘,于市上发卖。”茶园还不少。“然良材佳种,培植维艰,出亦无几。加以迩来茶户多杂以冬青等树叶,辛苦不可进口,品愈下矣。”居然以冬青叶等混充茶叶,峨眉茶叶产业乱象丛生焉。
犍为县产低档茶,乾隆《犍为县志·山川》就载道:“观斗山,在县东十五里。其地有寺,名老人寺。相传有老人植茶于此。树皆连抱,服之者年至百岁。今其树尚存,乡人采食,名老人茶。”又在《卷三·居民志》中细说:“土产茶叶,价廉者有二种:曰老人,曰颗子,可供贫民家之日用。佳者为毛尖,细嫩如毛,谷雨采者为上品,名雨前茶,味清美而味苦,县境以泉水场附近地产者为最。”又说:“毛茶一种,小康家多用之。最上者饮用云南普洱茶。”特別有意思的是,说贫民饮茶就是老人茶、颗子茶,家境富裕者,则饮用毛尖茶,再富裕的,便饮用外来的普洱茶了。贫富差距,在饮茶上也体现出来。
夹江县有高档茶,《雅安府志》载:“夹江城南七里依凤山产茶,乾隆九年始依制上贡。”也就是说,夹江在清代一度还产“贡茶”以上贡京都皇室。但主要的,还是大路货,光绪《夹江乡土志》记载说:“茶叶,陆运雅州,每年销行三四十石。”
席草种植是新引进的产业。席草又名灯草、灯心草。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后,“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孝感迁来的农民带过来的。因水土适宜,很快就在峨眉平原推广开来。席草在峨眉山市符溪镇一带产量最大,以之为原料的峨眉草席编织业也以符溪为中心,清代并出现了草席市场。峨眉草席色泽鲜亮,坚韧密实,透气滤汗,不粘不腻,在川西小有名气。
新闻推荐
(杜媛夏娟黄春祥胡开铭)连日来,全省政协各级组织纷纷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深刻领会和把握党代会精神实质,以会议精神为引领,不断提升履职实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乐山市沙湾区...
夹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夹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