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定州(3)
明代嘉定州农产品十分丰富,农作物品种多。万历《嘉定州志》“物产”一章中,所列农作物,分稻、粟、黍、荞、麦、豆、菜、野菜、瓜等属;经济作物分果、麻、布帛、木、竹、花、染等属。“果之属”中荔枝最有名,天顺《大明一统志》载:“荔枝,本州并犍为、峨眉、夹江三县具出。”明代已成为蜀王贡品。王士桢《汉嘉竹枝词》诗云:“侧生一树会江门,水递年年进大藩。”便指嘉州荔枝每年通过岷江水道船运至成都以供蜀王。当时荔枝有“绿扶苞”、“并头欢”等名品。曹学全《清溪,朱邑宰里人也,以荔枝名绿扶苞见饷》诗云:“漫说故乡相见好,荔枝见饷绿扶苞。”同治《嘉定府志》载;“又有一种开并蒂花,结并头果,一囊双核,名并头欢,仍蜀中绝品。”均是书证。现市中区荔枝湾仍盛产荔枝,夹江县木城中学内也有荔枝树三株。
“花之属”中,嘉州海棠(嘉州香海棠)享有盛名。《花谱》说:“海棠有色无香,唯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张所望在《阅耕余录》中说:“蜀嘉定州海棠有香,独异他处。”袁子让《游凌云和岑嘉州韵》道:“异香棠蓓蕾,晚吹竹箫飕。”汤显祖有《送陈仲道饷延绥归嘉定州》诗云:“海棠香尽归休晚,解道峨眉似远山。”对峨眉山下的嘉州香海棠记忆犹新。因此香海棠,嘉州特称“海棠香国”。万历《嘉定州志》载:“州治枕海棠山,接高标之脉。甘棠楼,知州钟振题‘海棠香国\’于此。”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出现“海棠香国”称谓的记载。万历后期任四川巡抚的李时华有《凌云寺》诗云:“登高且尽樽前酒,香国海棠尚未残”,再次提及。南明时,陈起龙在《重修凌云寺记》中说“平定府旧称海棠香国”。平定府即嘉定州,为张献忠大西国改置。可见在南明以前,嘉州称“海棠香国”已十分普遍了。
副食品中,豆腐小有名气。万历《嘉定州志》载;“豆腐,以黄豆及早豆为之,甜而细嫩,当甲海内。”嘉定豆腐可甲天下,赞美有加。“用卤水点化,凡一瓯可点数斗,其胜也以此水故,他处所无也。然本地亦唯北城外造者佳,余不及。”嘉定豆腐是用卤水而不是用石膏点的,比外地的好就好在这一点,而最好的则是“北城外造者”。笔者从口碑资料判断,认为是指古城北门外的竹公溪一带生产的豆腐,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地还成立了“豆腐合作社”进行集体生产。
明代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州城城郊和峨眉山。嘉靖《四川总志》载:“茶山,州西二里,山产茶。”万历《嘉定州志》载:“茶,产九峰者佳。初出时不异天地,然不多。率以伪者参入之,便恶。”茶山即高新区车子镇茶山。九峰即凌云山,故所产茶称“凌云茶”。对凌云茶的品质,明人评价颇高。郭子章《续刻茶经序》说:“凌云茶,色似虎丘,味逼武夷,而泛绿含黄,清馥芳烈,伯仲天目、六安。”所产茶与龙井、六安媲美,或有所溢美,但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故王世性《入蜀记》载:“凌云茶,蜀中称佳。”
峨眉山茶载于天顺《大明一统志》中:“茶,峨眉山出,味初苦而终甘。”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记载:“蜀之茶,则有东川之神泉兽目,……嘉定之峨眉。”明确把峨眉茶列为蜀之名茶。胡世安《译峨籁》载:“今黑水寺后绝顶产一种茶,味佳,而色一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不知地气所钟,何以互更。”堪称川茶中的异种。蒋超在《峨眉山志》中评价此时的峨眉茶说:“峨茶味清美。”“世又谓峨眉味初甘终苦(疑为“初苦终甘”的笔误),不减江南春采。”“实胜蒙茶十倍也。”十分认可。蒋超《峨眉山志》还提到另一处茶园:“明初赐有茶园,在白水寺,植茶万本,为云水常住之用。万历末,为僧鬻去。至康熙初年,乃以金千两赎还常住。有碑记其事。”峨眉山万年寺在明代有皇帝所赐茶园,存在了200多年,一直由和尚管理,这倒是明代四川罕见的一件事。黑水寺茶及万年寺茶都属寺庙茶园,凌云茶也当为凌云寺僧人生产,看来,在明代乐山茶的生产上,僧人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近日,夹江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深入新中源陶瓷厂进行用电检查。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该公司将秋检工作触角延伸至重要用户,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