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从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
□ 本报记者 肖婷
以泸州为起点,向东南画一条直线,需要多远才能到达海洋?
答案是超过800公里。
海洋,开放起航之地。泸州要开放发展拥抱海洋,必须向东或向南。在南向通道打通之前,抵达海洋,泸州只能沿长江向东,这条水路长达2000多公里。
尽管有“先天不足”,但泸州仍旧不断探索对外开放路径——4月4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命名6个市为“四川省开放示范市”,泸州名列其中。这成绩正是泸州孜孜不倦开放探索的力证。
深居内陆腹地,泸州,缘何成为全省开放前沿?
仔细探索,你会发现,泸州对外开放的脚步,并不止于跨越这2000多公里水路。
水陆并进 坚定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步伐
泸州向东跨越2000多公里,依靠的是长江黄金水道。
地处长江上游的泸州,拥有四川第一大水港——泸州港。多年来,泸州港一直发挥着外贸的“主力军”作用,水运外贸箱量占全省水运外贸箱量约80%。
拥有如此高占比的水运外贸箱量,得益于多条班轮的开行:常态化运行“泸州—武汉、上海”外贸集装箱往返班轮10余班/周,外贸航线涵盖近洋航线和地中海、西欧、北欧、北美等远洋航线。更得益于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多式联运的交织:开通“广州—泸州”外贸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泸州—昆明、攀枝花、成都”等内贸铁水联运班列。
尽管如此,泸州港班轮依旧以向东或向南为主。
但,不破不立。
1月25日9时30分许,满载着50个40尺集装箱、713吨货物的首趟泸州至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泸州号)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鸣笛起程,向西而去,经霍尔果斯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这趟班列所载货物不仅有“泸州造”,也有来自上海、南京的“华东造”以及川渝等地的货物。
中欧班列(泸州号)的开通,打开了泸州一条向西的开放之路,也让泸州成为全省唯一具备国际水运、陆运双通道的城市。
市口岸物流办物流产业科科长陈跃介绍说,泸州及周边企业货物到泸州集聚,通过中欧班列(泸州号)就可以直达欧洲,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泸州。
“中欧班列(泸州号)开行数量增长,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泸州对外开放通道能级。”泸州海关党委委员王冀表示,中欧班列(泸州号)采取全国通关一体化,到达通关口岸向海关报关,单证海关放行,货物口岸放行,既便捷又快捷。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机遇在泸州交汇叠加,特别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提出,让泸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及的高质量发展“八大行动”中,“实施开放合作提升行动”特别点到港口。在凸显港口及通道重要性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泸州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的步伐。
平台联动 为落户泸州的企业带来诸多红利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刚刚度过5周岁生日。
5年前,川南临港片区正式挂牌运行,这让泸州成为四川省内除成都外,唯一拥有自贸试验区的城市。
5年时间,从0项到397项制度创新成果,川南临港片区为落户泸州的企业带来诸多红利。
依托“内陆水港”特色,川南临港片区全面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形成了397项创新成果。
其中,创新推出的“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作业模式,口岸查验多方协同服务模式等系列改革举措,极大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节约了查验成本,减少了货物在港滞留和查验时间。
发挥港口和国家级开放平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开放新高地。这既是泸州对外开放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泸州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体现。
随着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陆续“解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泸州拥有的国家级开放平台数量仅次于成都、重庆,为对外开放奠定了优势基础。
目前,中信建设、新康意等重点企业成功入驻综合保税区,开展粮食、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加工制造业务;腾迪、深圳宇飞等企业,以保税供应链服务融入全市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综保区+口岸平台”联动发展常态化推进,汽车零配件、塑料粒子、稀土“三大货源”业务量稳步提升,出口丰田汽车零配件、峨眉山竹叶青、美美家具等项目成功落地,实现了泸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双向同步、良性发展。
3月11日,跨境电商生产型企业四川鲲志运动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目前,该公司依托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跨境电商平台优势,已与部分本地生产型企业签订了出口协议,帮助其产品销售。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月直山隧道全长14085米,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1810米,是我国当前埋深最大的双线铁路隧道四川日报讯(冷润...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