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川神韵画心中色彩 踪萍国画艺术浅谈

拂晓报 2021-10-15 16:53 大字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国庆期间,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市文联、市美协、市政协书画院等单位主办的“可爱的家乡——美丽宿州”踪萍书画展在玮华艺术馆开展。

踪萍是一位艺术成就早已闻名遐迩的著名画家。专业期刊对其国画艺术作了专栏介绍且如是评价:“画域广泛,画风严谨,笔墨流畅,施彩典雅”。1982年巴金先生出山后的第一本著作《秋天里的春天》世界语海外发行,在几万件征集作品中巴金先生慧眼独识了踪萍的《松梅颂春图》,可见其艺术造诣之深厚……

踪萍1940年生于宿州,是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南京财经大学特聘教授。此次先生携160余件精美佳作在宿州展出,为家乡人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踪萍先生1958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在那个金陵画派最鼎盛的时代,他有幸受教于国画大师傅抱石、杨建侯等老一辈艺术家,系统的理论学习及绘画基础的磨砺,为其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踪萍先生秉持师承与造化并行,师承在造化中对比、验证、升华!师古而不泥,觅迹山林,潜移默化,让奇峰峻岭、急流长瀑,入心立意,搜尽奇峰打草稿,积累素材创新作。他醉心于山水之间,痴情于造化入画,在天地间、自然中,登峰觅流,开悟通灵。他上天池,为飞瀑长舞;登黄山,听松涛高唱;访峨眉,栈道上九天;去武夷,虎啸十八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自然万物,了然于胸。正因如是,先生笔下之千山万水,方能化作丰富、深远、清新而优美之意象。其牢记恩师傅抱石之教诲“……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锁雾,苍茫雄奇……这是造化给我们的恩惠,是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外师造化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中得心源是艺术再现的情感与意念表现,纵观踪萍先生六十余年游历国内外的艺术踪迹:足迹遍布黄山、天山、峨眉山、长白山……远至德国、奥地利、新加坡、尼泊尔、泰国、澳大利亚等地,留下了精彩的笔墨瞬间。

有观者感悟道“踪萍的画,抱石的魂”,先生的山水作品或磅礴,或精妙,或情怀,或意趣,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踪萍先生主工山水、兼习花鸟,后由傅抱石教授引荐,拜国画大师张振铎先生,潜心研习画鹰。

上海著名的艺术鉴赏家唐恺先生评论踪萍的鹰:“他承袭了张派画鹰的精髓,力求形神兼备。在继承之上,孜孜以求突破、发展。古往今来,画鹰的大家不少,但在鹰的精神上下功夫,变形到一笔勾睛,七情具显的绝妙精炼笔法,堪称绝无仅有。”细细品味踪萍画鹰的老到笔法,大笔触的鹰翮与碎笔相间的丰羽,精炼的勾嘴,特写的爪与神睛之笔是那样的和谐统一,静中育动,栩栩如生,踪萍画鹰在中国画写意领域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踪萍先生六十余载笔耕不辍,对艺术的追求不遗余力。多年来,在新加坡、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地举办画展,精美的画作被各国使馆、名流收藏。中国画《鹏程万里》,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与文化;巨幅作品《春满人间》,云海相连,千鹤翩翔,立意唯美,气势恢弘。

他的画作使人感受到源于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创作激情和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善于将水、墨、彩融合一体,点染勾皴,酣畅淋漓;精妙处,刻画具微,气韵传神,笔墨间凸显了艺术家博大宽厚的人文精神,赋予了作品通融和谐的思想和宁静自在之意境。《当代中国》画报编委主任徐立翁先生对踪萍的艺术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踪萍先生虽已至耄耋之年,然其艺术青春,心怀鹏程万里之志,扶摇九霄之力,飞跃上无限风光的艺术险峰……”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彝汉一家亲 共庆丰收年 沐之源举办车间联欢晚会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林立记者苟邦平)近日,在地处峨眉山市绥山镇万福村的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区里,一台别开生面的...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