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120年前的手绘笔记里 日本建筑师画下古老四川的细节
近代日本建筑学科的创始者、亚洲建筑研究的先驱性人物伊东忠太(1867~1954)120年前创作的中国建筑手绘笔记——《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日前正式在国内出版。
伊东忠太一生致力日本传统建筑以及亚洲建筑的研究,曾影响过梁思成等中国著名建筑学家。1902年4月至次年6月,伊东忠太在中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自北京起程,途经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然后进入缅甸,共记录了5册野外笔记。
《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一书是对原笔记进行了拍摄、整理、附加图注以及解说等后编纂而成。900余幅手绘图片中,大部分图片为彩图。其中所绘建筑,因战乱及自然灾难等原因,有的已经损毁,有的则已不复旧时模样。因此,这部手绘笔记也成为中国建筑文物珍贵的历史记录。
“在我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时候,日本先辈者如伊东、关野等先生的著作,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
——梁思成
成都的建筑人文风景
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章
在这900余幅手绘图片中,有100余幅都是关于四川的。其中有关成都的建筑、人文、风景,更是成为他笔下浓墨重彩的一章。
根据笔记记录的时间,光是在成都,伊东忠太就停留了大半个月。他拿着笔,边走边看边画,从武侯祠到望江楼,从文殊院到昭觉寺,从杜甫草堂到青羊宫,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引起他极大兴趣。
他按照不同形状,对文殊院的窗格花样进行分类,还注意到其中有阿拉伯风格的花纹。他对城内民居楼屋“防火山墙”大感兴趣,根据形状分成阶梯形、圆拱形等三类;他几乎不放过城里任何一座有特色的古老建筑,画出每一个角落,并进行解读。
伊东忠太认为,双流县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参观的建筑,但民居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建筑手法。除此之外,一些复杂美妙的花纹也引人注目。他还写道,虽然新津只是一个小县城,但仍颇有一些值得看的建筑,圣庙就是其中之一。他细细描画下圣庙中的窗户,并评价其“新颖有趣”。
他早上八点吃过早饭,坐轿子去杜甫草堂。当时那里是草堂寺和杜公祠。他记下祠堂中央供奉着杜甫的塑像,左边是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山谷像,右边则是诗人陆游像。
翻看《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可以发现,伊东忠太沿途还去了双流、新津、新都、彭州等地。在峨眉山玩了几天后,四川的绵阳梓潼、德阳罗江、广元千佛崖、剑门关和泸州等地,也都一一留下了他的足迹。伊东忠太似乎很喜欢峨眉山,他用了二十多幅绘图,记下了山上建筑和自然风光。
历史文化、乡土风俗……
他对中国古建筑寻根探源
这本书的内容不光是关于建筑,对当时的山川地理、日常生活、服装头饰等都有所记录。伊东忠太笔下,有天府之国的田园风光,有他的行进路线图,还有他遇到的新奇事物,比如鸡公车、抬轿子、踢毽子。
伊东忠太也记录了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些个人经历:比如他骑到成都的马死了,这匹马虽然脾气不好,还踢过他几脚,但任劳任怨。于是他想为这个忠实的伙伴建一座坟墓,当地人却都觉得他这想法很好笑。
又比如,他受到当地衙门的热情款待,被八抬大轿抬上峨眉山,却在路上发现衙门负责人徇私舞弊。他辞退了轿夫,徒步上山后,随即发现了更多乐趣。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建筑的手绘笔记,也是一本来自120年前的手绘游记和记录奇闻趣事的历史绘本。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日本人,伊东忠太认为,国土与国民是艺术的两个方面,也是建筑产生的基础条件。因此,在中国田野考察的过程中,历史文化、乡土方言、风俗习惯,都是伊东忠太对中国古建筑寻根探源的素材。
梁思成曾说:“在我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时候,日本先辈者如伊东、关野等先生的著作,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仔细研究伊东忠太的田野考察笔记及其相关图书,可知伊东忠太拥有建立亚洲建筑体系的学术大视野。
希望这本充满学者执着精神的手绘笔记,能继续和铭刻着中国先人智慧的古建筑一起,随着历史的长河,向下流传。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从“有住的”到“住得好” 住房改善托起百姓“安居梦” 聚焦“民生工程”之住房保障篇
游金香给老伴整理衣物。?游金香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万华仙和孙女在院子里晒太阳。张君华和老伴在东街78号小区里了解...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