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羌小三峡,有多少迷雾需拨去
荔枝湾荔枝平羌小三峡水上运动荔枝古树
■汪建
岷江从发源地岷山弓杠岭到宜宾与金沙江汇合,全长711公里。在都江堰以上,全是在大山中穿行,一出都江堰就再无山的阻挡,唯独在青神与乐山交界处形成三个大的湾环,这就是岷江中下游唯一的一个三峡,今称平羌小三峡。此峡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而蜚声天下。
平羌小三峡得名
大约在西晋末年,邛崃山以西的羌人陆续移往乐山,乐山逐渐形成汉羌彝杂居的局面。羌人来乐,沿旧习以穴而居,于是东汉时期的崖墓纷纷被占为居所。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因大量羌人被赶走,在小三峡出口处建平羌县城。由此,三峡出口到乐山城一段江称平羌江,小三峡的最后一峡也称平羌峡,而三峡也称平羌小三峡。李白经此留下的《峨眉山月歌》才有那么一句: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与小三峡
古代,水路是重要的交通通道,而岷江则是成都平原出川的主要水道。家住江油的青年李白(24岁)于公元725年(唐开元十三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就是走的这里。他先在三峡口子逗留,因思友心切,趁着月色夜发轻舟,出峡后留下那首著名的诗歌。诗里有“夜发清溪向三峡”之句,但这里的清溪绝不是犍为的清溪,在古志中有的把今市中区牟子镇的板桥称清溪,其实也不准确。因为是发清溪而向三峡,清溪在三峡上游,而板桥在三峡出口,板桥是清溪无论如何也说不通。古代青神金沙坪(今市中区悦来镇所在上逆岷江2.5公里处)设有金溪驿。从夹江而来的金牛河在此与岷江相汇,因金牛河中可淘砂金,此河出口处称金沙坪。这在两位乐山文化学者40年前的文章中都有考证。一位是康鉴老师的《太白佳景初探》。一位是罗孟汀老师的《峨眉山月歌地名谈》。后人音转,把金溪发音成清溪了。从逻辑上推也是如此,李白是先发清溪向三峡,三峡在下游。后述思君不尽而下渝州,渝州还在三峡下游,那么这个三峡在清溪与渝州之间,从地理上我们可以得知,今重庆到乐山犍为是没有三峡的,而青神与乐山之间才有一个小三峡,那么这个清溪必在小三峡上游。同时又描述:“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乐山称平羌江的只有岷江与青衣江,但李白家在江油,他不可能跑到雅安顺青衣江下,同时,青衣江上没有三峡之说,那么这个清溪就应该在三峡附近,而不会是三峡百里之外的犍为清溪。之后苏轼的《送张嘉州》诗以及黄庭坚在平羌三峡出口的锦江山头建的太白亭,都是重要例证。
平羌小三峡
笔者过去戏称平羌三峡是“岷江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绕了几个大湾”,平羌小三峡是三个大湾形成的三个峡区,计十五里。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岷江至青神汉阳入境,下流五里入犁头峡,次经背峨峡,又次经平羌峡,三峡水平如掌,曲折十五里。”所入第一峡,左岸天公山,右岸阚山,两山相峙,雄峻异常。这在清人陶澍的《蜀輶日记》中可找到印证,他写到:“五里入平羌峡,两岸石峰峻起,古藤蔓延,望之森然。”在左岸观音岩上,雕有观音菩萨至今尚存。2000年6月,笔者陪同四川民俗建筑专家季富政考证过,两边有联“芙蓉关江,嘉阳风水”是对此的最好写照。峡前,明朝设有犁头湾巡检司,悦来场口立有“犁头关”大石碑,而对岸山腰有关子门,可见地势险要,雄关巍峨。
第二峡称背峨峡,因为岷江入第一峡前先是从北向南,过中岩便向西绕汉阳,过汉阳向东直抵阚山脚,被山阻挡又折向西。入第二峡又转向东,此湾处山崖垂直背向峨眉山方向,古书上称飞蛾峡,石壁上依稀可见过去有寺庙的痕迹,比如架梁的石洞,垮于江边的飞檐、石柱墩、石狮等,而此山巅上是一个未完工的大佛头。据说宽五丈长六丈,已有耳朵,未有眉目口鼻,建于何代不详,志书也未记载。但当地传说很多,较为广泛的是师徒二人相约同时造大佛,天亮为限,徒弟怕赶不上师傅,就在对岸学鸡叫,师傅以为输了,把斧头奋力甩向鸡叫方向,打死徒弟,徒弟变成石公鸡。对岸一个石笋,过去称石公鸡,今已不存。
出第二峡如果遇上小水天,是一个滩,过滩后就是平羌峡。如果在冬季,河中冰川遗迹露出——一节一节的石埂如同鸭子,当地人称石鸭子。此时河右岸有石棺材,笔者不下三四次亲临于此,并非有些人说的那么悬,就是当地人取石材形成的一个斜面,在船上看,如同侧面看到棺材大飞翘而已。在不远的左岸有一高台,相传李白在此垂钓,此处又称钓鱼台,而台的背面是一个陡峭的山峰,上有老鹰筑巢,又称老鹰岩。钓鱼台下游不远处有一顺流向的乱石,江水淹一半时如母猪率一群小猪,又叫母猪石。过了母猪石,岷江出峡,东岸有一天生桥,桥下鳝鱼溪穿过汇岷江,江边有著名的鳝鱼洞,宋代在此设平羌驿,志书可查。
荔枝湾与锦江山
讲述平羌小三峡,无法漏掉荔枝湾与锦江山。岷江出峡口向下行五里,即经过鼓儿坝(平羌县旧县城外)西岸就是锦江山和荔枝湾。锦江山又名顶高山,是市中区境内仅次于剑峰石桥山(海拔718.8米)的第二高峰。由于雄峙峡口,显得特别巍峨,因李白缘故,过去山上有太白庙。黄庭坚逗留乐山时建有太白亭,今又原地重建。山下荔枝繁茂有别于他处,但今天的荔枝湾仅有明朝之树,早不见唐宋时的踪影。
为什么此地叫荔枝湾,这与荔枝习性有关,荔枝是亚热带植物,喜温湿不耐寒,零度以下不易成活,而此湾两山相拥,加之河上空气是顺河方向流动,起到隔离作用,刚好此处形成一个半封闭状。据了解冬天此处气温没有下过零摄氏度,因此目前尚有明朝时期的贡荔树。1810年过此的陶澍在《蜀輶日记》中有载:“十里荔枝湾,有荔树大数抱,旁枝拱矗,其叶有青绿碧白,每开花结果则东西南北四年一周,亦一异也。”在唐宋时期,荔枝的生存线在成都,唐朝诗人张籍有《成都曲》可查:
锦江近西烟水绿,
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
游人爱向谁家宿。
一两百年后,陆游乐山为官,也有不少诗写本地荔枝,如《登荔枝楼》《再赋荔枝楼》可见当时乐山荔枝栽种普遍。资料表明,今气温比唐时平均气温低几度,所以不仅成都,眉山无荔枝,乐山也仅此地较多,由此可以推断,过去朝廷贡品,应出自四川而非南粤,这是因为此水果小气,白居易说:一日离枝色变,三日味变。至今荔枝售卖都必须带枝就是此道理。古时向朝廷送荔枝,是摘下装于楠竹筒内,由驿站快马接力传递,就四川去长安,昼夜不停也要四五日,如岭南送早都坏了。那么杨贵妃所食荔枝必出于乐山、泸州等地。杜牧有《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人也有“蜀中荔枝出嘉州”的感叹,清李调元有诗“一生饱食岭南姝,不及嘉州色味殊”。当然,赞美乐山荔枝的诗句还不少,就不一一例举了。
(本文图片由记者杨心梅摄)
新闻推荐
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支公司机构编码:000149511181许可证流水号:0266529业务范围:财产损...
峨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