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站” 百姓之家

齐鲁晚报 2020-05-22 05:02 大字

5月15日,是峨山镇河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民事直说”的日子。这天一大早,村民张玉来到村委会会议室,准备“说”两句。“‘民事直说’刚开始时,好多人说这都是走过场的,没啥用!可是没想到,提出的建议,干部们都记在了心上,好多事都给我们解决了……”说起“民事直说”,张玉有一箩筐的话要说。只要群众“说”,村里马上“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过程中,峨山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办到了群众家门口,结合“说、议、办、督、评”为一体的“民事直说”平台,全面开展志愿服务,畅通了民情民意,落实了为民办事。如今,河口村这样的村文明实践站在峨山镇已有36个。一个个文明“小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学校课堂等各个“神经末梢”,筑造了一个个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文明“小站”。

上午9点30分,河口村的“民事直说”准时开始了。“希望村里多邀请农业专家来给我们讲讲课。”“我想加入村里的志愿者队伍,没事可以帮忙打扫村里的卫生……”包括张玉在内的20多位村民围绕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环境整治等事情积极发言。村两委班子也来参会,听大家说心事、说难事。一上午时间,河口村的“民事直说”解决了好几件实事。通过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峨山镇将“民事直说”中群众提出的诉求、需求和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完成了群众“点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运行机制。

“以前大家都愿意说自己的小事,现在越来越多村民说的都是村里发展的大事,村民有了发声的平台,也充分参与了村子各项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这其中,村文明实践站发挥的作用不小。”支部书记张飞说。

高彩礼、大排场……提起过办红白喜事,村里老人直摇头:“彩礼高得承担不起,办事又麻烦又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峨山镇依托村里的文明“小站”,纷纷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制定出《红白喜事操办标准》,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乡风逐渐成了群众的共识。“有这个标准,真是太好了,省心省力不说,还省了一大笔钱,我们太欢迎了!”李堡村村民张峰笑着说,“彩礼、排场都不重要,只要家庭和睦,每天就都是好日子。”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文明“小站”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了群众身边,镇里把文明实践与重点工作、评先树优、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挂钩,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为村庄发展凝聚新力量。“看到我的照片贴到村里“四德”光荣榜上,脸上多有光啊!”西马寨村村民杨黄萍诚实守信,孝敬公婆,光荣上“榜”。和杨黄萍一起上榜的,还有村里勤劳致富的张茂春、邻里和谐的贡长勤等村民,他(她)们既是标杆,也是镜子,时刻激励村里人自省,让大家逐渐在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形成自觉。“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让文明乡风成为我们美丽乡村的重要标志。”说起西马寨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贡福才很是感慨,“变化最大的就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大家有盼头、有奔头、有劲头,都想着如何把日子过好。村里依托国家级核桃产业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相信村子的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村级实践站建设过程中,峨山镇注重层层压实责任,镇村齐抓共管。依托打造的示范片区,既保障整体风格一致又打造一村一品,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好老干部、退休教师、乡土艺人、乡贤名人等人オ队伍,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这些文明“小站”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使村民在参与中得到实惠、获得精神滋养,增强了精神力量,让一个个美丽乡村有了“颜值”,更有“气质”。(李利)

新闻推荐

博睿特校长专访:用思想办学 以文化育人

校长:陈光前奋进的博睿特人2019年9月小学部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朝气蓬勃的博睿特学子游泳池厨艺课音乐厅编者按:于...

峨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