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和禹王宫

三江都市报 2019-09-17 08:21 大字
朱华高

古时,峨眉县城内有不少宫观寺庙。报恩寺和禹王宫就是其中两座。

报恩寺遗址位于今峨眉山市城区报恩寺街坛罐市尽头。报恩寺寺庙来历无考,但清乾隆时期已有报恩寺的位置、功能的详细记载。据清乾隆五年版《峨眉县志》卷四《祀典》载:“报恩寺在县东门内。凡读诏讲约拜牌皆于寺内行礼。

“龙亭于报恩寺内以其在东也。凡遇贺典,则预日习仪于寺。旋具仪卫,诣寺接亭至县署,官员序头门外伏迎。夜奏鼓乐炳廷燎以伴亭至黎明,行礼毕,复于门外伏送,仍供亭寺中。

“接诏,则大门外旧有接诏亭。官员集彼叩接,随迎入县署设台。于月台之东伏听开读。

“讲约,则或在城中或在四路公所,原无拘定向……”

据现年93岁,1945年在报恩寺内读小学的朱华清老人回忆,报恩寺坐北向南,在今坛罐市尽头。1943年至1945年她在寺内读小学。进了寺内,两边是大教室,中间是一个大的天井样的空坝,但有房屋遮盖,尽头有一高大的台子,疑似菩萨打掉后的台座。两边是老师办公室。出高台背后,是一个更大的空坝,犹如操场。其时,寺内已无一尊菩萨。若对照1947年刘君泽《峨眉伽蓝记·报恩寺》文,朱华清读书之处乃报恩寺旁的药王庙。

据1947年刘君泽《峨眉伽蓝记》载:报恩寺在县城东街,早已废弛,街民居之。药王庙在左侧,今设学校。灵祖殿、葛翁庙品列前方,并废为民居。寺之经始,今已难详。寺之附近,颇有隙地,米、纸、棉花、包谷、杂粮,坛坛罐罐诸市在此经营。寺前戏楼,倾斜欲坠……四门各立会,筹金演戏庆贺,年一轮转。演戏之地,北门在观音堂;西门在城隍庙;南门在十方院;东门在报恩寺。寺西南为新市街。街在宋元间为东岳行祠;明正德间,为峨山书院;清时为县试考棚。民国以来,屡设楼阁,自毁于大火。新市街,今丝、布、钱、蜡四市在此。圣庙背新市场,向育贤街,庙建自宋庆历元年。宋、元、明初皆在城内西南,成化末乃迁治西,弘治间迁南街,嘉靖末迁马赛山,万历中迁东街,天启初复迁马赛,清顺治中更迁南街察院废廨,康熙初迁治西白鹤潭,雍正末前迁西桐子山,乾隆壬申又迁马赛。今庙则乾隆甲辰移建,庙不宏敞,兼又荒秽,今诛茅葺败,设立学校,琅琅然书声远闻。宫墙之右有周纲墓。纲滇人,绥山县令,皂角堰周氏鼻祖。

笔者考察,今报恩寺街仍存,一如往昔窄小,U形弯曲小巷。两条主街分别长约50米,一条以卖坛罐为主,一条横街约10米。很是奇怪,峨眉城内数不清的市场东迁西移,偏坛罐市场从未迁移,仍然集中于此地。

80多岁的退休教师黄运泉回忆,禹王宫遗址在今新建商场一带。据清嘉庆版《峨眉县志》卷二《建置》载:“禹王宫在县正北街。”据1947年刘君泽《峨眉伽蓝记·禹王宫》载:禹王宫在北街(都和黄运泉先生回忆吻合),坐东向西,盖两湖会馆所在。今为峨眉山接引殿下院圣钦上人卓锡於斯。殿宇不高,绘饰宏丽。殿后小院雅洁,亦习净地。在昔閤城民房柱小檐低,半就倾圮,盖嘉道间古屋也。蜂房栉比,无三尺隙地,街衢宽度不及一丈,光绪初年,乃铺修石板。曾两经失火,祸延六街,罹灾居民千二百户,损失之剧,殆数十万,而禹王宫殿天井敞广,浩劫之余,巍然灵光。会馆置铺房在状元街。(笔者注:按此文描述,禹王宫的位置大致在今峨眉山市委老宿舍及市委原址一带,和状元街毗邻)。状元街者,宋进士杨甲故居所在也。城隍庙在西街,隔县府与宫宇遥相正对,比丘居之。庙建于唐之乾元,重建于明之嘉靖,毁于甲申。清康熙戊子又督理重建。嘉庆中,士民捐修,规模宏敞……

禹王宫何时建,供奉哪些神祇,均无考。笔者望文生义,猜想主神当是大禹吧。1929年2月、3月两次失火,宫宇毁光,早已不存。80岁以上本地老人,或许略知一二,能指其遗址所在者,寥寥也。

新闻推荐

“拉客三次要拘留”之外 峨眉山还需要做什么?

中秋、十一假期将至,旅游市场又成了焦点。前段时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处理的四川峨眉山,祭出了大招。9...

峨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峨眉山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