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出川之路上 光景有变诗情依然
□本报记者杨琳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出蜀,也是在寂寥的秋季。高峻的峨眉山上挂着的这半轮秋月,和一千多年以后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明月。“在月光照耀下,游峨眉山,吟咏回味李白的诗词,不就当了一回李白吗?”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笑道,在他看来,李白出川之路上,当年诗中的光景,虽有变迁,但依然能让人品味当年诗情。
平羌江水长流帆影远
在袁庭栋看来,李白从峨眉山出发,是有深意的,“因为峨眉山有‘仙山’美誉,李白很可能在成都生活时上过峨眉山学道、学剑。”
波光粼粼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白月光,顺着江水,李白从清溪行至三峡。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入岷江。这条水路曾经是出川的主要通道,也是青年李白辞亲远游之路。
顺江而行,感受一路上李白笔下的旧时光,或许会更深刻地体会李白“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恋恋不舍之情。不过,如今要想像李白那样乘船游览,可有点难。这也让袁庭栋感到遗憾,“过去平羌江行船是畅通无阻的,现在江水没有过去那么丰盛,行船比较困难,现在要水好的时候才走得出去。”
驿站停运驿名犹存
诗中的清溪,过去只是一个驿站,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先秦时期就有驿站,即初期的邮驿系统,在没有公路、铁路的年代,总有一些重要的信件要传递,特别是国家军事物资,所以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为了保证国家军事需要、官府需要,建立了简单的邮驿系统。”袁庭栋举例,比如,成都到重庆之间设立20个驿站,每个站有几个人驻守,传递者骑马带着公文,或者不多的重要军事物资,来到某个驿站,那个站会供他吃、住,等他休息好了以后,骑上马又继续赶路。“如果携带的是‘加急’公文,那就不住宿了,直接在驿站换匹马继续跑,用最快的速度传递军事文书,官府公文。”
这样的驿站其实我们并不陌生,从如今很多地名就能看出,比如成都的龙泉驿、锦官驿街。“今天的锦官驿街,就是明清时期出成都的第一个大的驿站,从锦官驿出发,有陆驿,走陆路到重庆、北京;有水驿,乘船通过府河、岷江,再到乐山、宜宾。”
清溪驿就是原来岷江水驿的一个驿站。过去,从成都出发,船到了清溪驿,可以在这里吃饭、住宿。袁庭栋认为,驿站承担了古代“邮电局+通讯局+物流”的作用,虽然规模很小,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系统,过去的军政管理就无法运转。不过,驿站系统到清朝后期就废止了,因为有了更先进的交通方式,就是车。
新闻推荐
2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市法官协会、市文化馆承办的“法官讲法”第三期活动,在新华文轩乐山沫若书城开...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