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爷爷, 谢谢您为我们留下的一切! 本报记者 刘娟 实习生 李文君 文/图
工作中的余德槐。(资料图片)鲜花寄托了人们对余德槐的哀思。余德槐老人给学生讲课。(资料图片)余德槐老人向青少年宣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资料图片)余德槐老人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片)余德槐生前的办公室。学生给余德槐写的信。余德槐的寝室里,陈旧而简单的书架上装满了书。
眉山青少年的“知心爷爷”余德槐走了。
9月5日凌晨4点40分,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余德槐在三个子女的陪同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半个月前,朋友探望病重的他时,对他说:“你这病不轻啊,去跟组织说下嘛!”他却微笑着说:个人的事,少给组织添麻烦,人老都要死。
余德槐今年83岁了。几十年来,关于个人的事,他从来不找组织。但是关于学生娃娃、特别是关于问题青少年的事,他经常找组织。余德槐的朋友邹登品告诉记者,正因余老一心关心下一代,东坡区委、区政府对他的工作非常支持。“不仅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只要余老去找区委主要领导汇报情况,无论领导在忙啥,哪怕是在开常委会,都会先停下来,请余老先说并立即表态。”
领导的支持,让余老工作起来非常愉快。因此,他每次在半夜接到学生家长的求助电话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他都会焦急地出门,和家长一起去寻找孩子、教育孩子。家人偶尔劝他:你这么大年纪了,就不要干了嘛。他却说,我就这点爱好,我不干,这些娃娃出了事怎么办?你们不用说了,我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对得起党委政府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余德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标签”。全国、省新华书店系统先进工作者、东坡区少年转化学校校长、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中国韬奋出版奖得主、全国禁毒优秀志愿者、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等,被誉为“老槐树”“知心爷爷”“今日阿里巴巴”……
他几十年如一日,到各中小学、机关、军营、医院、农村、管教场所上课,讲“爱国、守纪、守法”“人与科学”“家庭与子女”,开设关爱教育讲座达1800多场,听众达80多万人次,深受群众和青少年的欢迎。他还先后撰写了《余德槐青少年品德杂谈》《知荣明耻谈家教》两本青少年励志读本,发表120篇有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章,真正将劳模精神进行到底。
余德槐走了,他留下了几千封跟学生娃娃的信件,留下了爱,留下了美德,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他留给家人勤俭节约的美德
余德槐的家在东坡区下西街18号,是原新华书店分给他的老房子,底楼。9月5日上午,前来这里为他敬献花圈的市、区领导,亲人朋友、家长学生络绎不绝。
走进他的家,眼前的一切让记者很吃惊。客厅里只有两样简单的家具:一张用了多年的凉椅和一张吃饭用的小方桌。墙脚的白灰已开始脱落。他小小的卧室里,一张床用了大概二十年。他的三儿子余建忠告诉记者,房间里那个破旧的书架也是余老几十年前买钉子和木板自己做的。
“父亲平时很节约。前些年,我说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一下,他都不肯。但是对那些娃娃,他又非常舍得。他的退休金不多,除了家里的生活,他几乎都花在了那些娃娃身上。”余建忠说,记得二十年前,父亲为了给一个监狱里的小伙子买医学书,骑自行车跑了上百公里去双流给他买回来,寄给他,并在回信中给他写道:“你在逆境中,不气馁,立志学知识,我很感动。希望你努力改造,争取立功减刑,做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最后,在余老的鼓励和帮助下,那位小伙子终于获得“新生”。
在余德槐的三个孩子心中,他们的父亲总是很忙碌。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打好豆浆,简简单单吃过早饭就提着包包出门了。很多时候出去就是一整天。曾经,孩子们并不理解,但渐渐地,看到通过父亲的帮助,以往一些叛逆的孩子爱上了学习,考上了大学,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终于理解父亲了,并为此感到骄傲。
“父亲很忙,但他有空时就会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过去吃饭。”余建忠说,父亲不仅工作干得出色,做菜也是一把好手。他最拿手的菜就是家常鲫鱼和糖醋排骨。“我女儿最喜欢吃他爷爷的这两道菜。”
余德槐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女。在余建忠的记忆里,几十年来,他的父亲只有在孙女初中毕业那年出去旅行过。“他平时太忙了,几乎没有周末。那次也是因为要带他帮助的两个孩子出去交心,才到峨眉山玩了三天,也顺便带了我的女儿。”余建忠说,当时,他担心父亲的身体,所以请假陪父亲一起出去。但就是三天时间,他都不停地接到家长、校长的电话。“有的是找他帮忙的家长,有的是请他去讲课的校长。”
看到父亲如此忙碌,他生气地说:“你就休息这三天,把手机关了吧。”
“他哪里听我的话哦!特别是最近几年,年纪越来越大,记性也不好了,经常找不到手机。他就着急,喊我们赶紧帮忙找,说万一家长找他找不到怎么办。”余建忠回忆道。
他留给青少年一颗温暖的心
“是余爷爷改变了我的一生。”在余德槐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曾经帮助过的学生夏欢含着泪对记者说,如果没有“余爷爷”的帮助,她可能早就荒废了,不可能考上大学。
那是2006年,中考失利的夏欢一气之下硬要去上职业学校。可是父母认为,她的成绩可以上高中,今后完全可以考上大学,夏欢死活不听。最终她虽然进入一所普通高中,却每天心不在焉,厌学情绪十分严重。父母拿她没办法,学校也拿她没办法。后来,夏欢的爸爸经人介绍,找到了余德槐。“我第一次见到余爷爷,就感到亲切,跟我说话就像朋友一样。那次谈完话,他还自己掏钱给我买了脑心舒。还多次到我广济的家里,给我讲读书的好处。”夏欢说,渐渐地,她和余爷爷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她经常给余爷爷写信、打电话,就连自己早恋的事情,也会告诉余爷爷。在余爷爷的引导下,她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是余爷爷挽救了我的一生。”夏欢坦言,如今,她在成都一家企业做基因检测工作,已有了两个孩子,生活得幸福、美满。
近几年,她每次回眉山,都会去看望余爷爷。平时也经常跟余爷爷通电话。“我和余爷爷最后一次联系是在今年7月。当时他还跟说自己身体好,没想到……”夏欢说着,忍不住掉下伤心的眼泪。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10年前,一位名叫李金凤的家长找到余德槐。“余老,听说你做娃娃的工作很厉害。我对我的娃儿实在是没法了,你帮帮我吧!”原来,她的大女儿放学后总是沉迷网络,有时甚至很晚都不回家。她实在没办法,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余老帮忙。在余老及东坡区关工委同志的帮助下,她的女儿最终戒掉了网瘾,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
为了感谢余老和关工委的同志,李金凤想送给他们一套房子,但被余老谢绝了。后来,李金凤干脆给余老义务当起了司机。只要余老要下乡帮助孩子,李金凤都会跟着他跑前跑后,无怨无悔。“余老做这些事情,没有半点功利心,完完全全是关心孩子们,让我非常感动。特别是跟他到劳教所,看到他严肃而热情地教育失足青年,帮助他们重归正途,我真的很感动。他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成为像他一样无私的志愿者。”
李金凤说到做到。如今,她已先后收养7个孩子,成为另一个关心下一代的“新槐树”。
他留给社会不朽的敬业精神
与余德槐一起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多年的退休老人陈秀蓉这样评价余德槐:他是一位长者,做事踏实,兢兢业业,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关心下一代,他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是我们的好榜样!
余德槐是很多人的榜样。
在他曾经工作的单位,新华文轩眉山市公司,听闻余德槐去世的消息,员工们纷纷来到市殡仪馆,送上最后一程。公司副总经理吴艳红说,她在眉山市公司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余德槐老人的敬业精神非常佩服。“从站在永寿新华书店卖书,到挑着担子下乡卖书,再到获得韬奋出版奖,余老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吴艳红说。
从事图书发行那些年,余德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主动将书“搬出去”,在阳光下销售。他有时挑着书,有时骑自行车驮书,还编出了不少卖书的顺口溜,比如“鸡鸭鱼鹅兔,都是摇钱树;科技出版社,编有这些书;快来买去看,回去照着干。”
在乡间卖书过程中,他还用幽默的语言,鼓励农民多读书,多学习,勤劳致富。他常说,家养五只兔,不愁油盐醋;家养十只兔,由贫转向富;家养百只兔,一年挣个万元户……
东坡区新闻中心记者张涛回忆道,10多年前,他到东坡区党校参加电视台的录取考试。一进大门,就看见余老的自行车和后座的书箱。他说,余老下乡时,书箱里总是装满了养鸡种菜的农技书。“那天,我看到的又全是新闻采访专业的书。我选了几本,那几本专业书籍让我获益良多。”
余德槐的敬业精神,在体现在他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夏欢告诉记者,余爷爷对她的帮助不是一次、两次,也不分白天、黑夜。“他去我家好多次哦,是真的把我当成了他的孙女、朋友。我每次遇到困难、问题,哪怕是很晚了给他打电话,他都会耐心地给我讲。”
早出晚归,对余德槐来说已成常态。他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他的假期,都用在了给学生开讲座和禁毒宣传上。今年6月25日,国际禁毒日前一天,已查出糖尿病、肺结核、肝硬化三种病症的他,同往常一样,推着自制的手推车,从东坡区少年转化学校出门了。这天,他依旧走街串巷,一路进行禁毒宣传。直到活动做完,他才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三儿子余建忠。
与病魔斗争的两个月时间里,他依然不停地接电话、打电话,跟孩子们交心,直到他说不出话……
感谢余爷爷给我们留下的一切!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李昕锋丁伟)9月7日上午至9月8日上午,第五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一对一”交易洽谈,在四川国际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