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多宝道人”迎90寿诞 “天下名山”牌坊题字由他放大
“天下名山”牌坊题字由他放大 林木老人收下为他祝寿的书法作品。
林木老人迎来90岁寿诞。
8月25日,峨眉山市文化馆家属区不时有欢声笑语传出——二楼的一套房子里,主人林木迎来90寿诞。除了满堂儿孙,还有峨眉山市书协副主席彭涌泉、当地歌唱家罗克勤等文化人。
“参天的青杉喜招手,漫山的杜鹃笑点头,欢迎远方的客,都来峨眉游……”罗克勤翻开林木歌曲集,演唱了一首《中国有座峨眉山》,他唱林木的歌已有40多年。而林木除了创作有100多首歌曲,还在绘画、书法、篆刻、文学等方面颇有造诣,被称为峨眉山“多宝道人”和“峨眉山三老”之一。
丹青一生
从事文艺工作70余年
因为已经虚岁90高龄,老人行动已有些不便,但思维还是很清晰,提笔写字也很工整。而且老人记忆力很好,在家人介绍相关情况时,他大多数时候仔细聆听,不时频频点头,但有细节不对,他都会及时纠正。
林木原名林维燊,出生于峨眉山市青龙场(现罗目镇)。父亲林人梅是一位传统雅士,系“西昌三学士”之一。在林木的记忆中,他最早学会的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并在父亲的讲解下了解了何为押韵。
在父辈的熏陶下,林木很早就喜欢上了文学艺术,从诗歌到书法再到绘画,各种形式都潜移默化进了他的生活。1947年,林木从峨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做过小学音乐老师、部队文化教员、区文化教员,后来长期在文化馆等单位工作。1983年退休后,他仍从事着文艺工作,至今已有70余年。
涉猎广泛
擅画牡丹得名“林牡丹”
儿时的启蒙奠定了基础,而在长期的文艺工作中,林木进一步广泛接触了多种文艺表现形式,诗、书、画、印、影、文史、文学、歌曲、篆刻、楹联均有涉猎。
林木的书房里,随处可见以牡丹为题材的画作。“喜欢牡丹,喜欢画牡丹。”林木画牡丹,是从“读画”和临摩开始的,所谓“读画”就是多看名家作品。他也勤于写生,先后前往彭州丹景山、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牡丹之乡写生。
对峨眉山万年寺的牡丹,林木更是情有独钟,多次造访、潜心研究,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光线、环境下,对着各种形态的牡丹写生,旨在弄清各自的“物理、形态、物情”。积累大量素材之后,林木将素材融会贯通再创作,逐渐画出了许多备受好评的佳作,并被人送雅号“林牡丹”。
钟爱峨眉
曾放大“天下名山”题字
林木对家乡的钟爱,不仅表现在万年寺牡丹。今峨眉山天下名山牌坊上“天下名山”4个字,是他1959年在文管所工作时,郭沫若为峨眉山题字后,他亲手放大的。上世纪70年代,峨眉山已毁的“报国寺”门匾3个大字,也是他根据一张侧面照上的小字放大还原。
文史方面,林木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如《峨眉武术初探》《峨眉茶文化考》《峨眉方言考》等;歌曲方面,他创作了100多首歌曲,以峨眉山为题材的有60余首,出版了《峨眉放歌·林木歌选》和《中国有座峨眉山》两本歌曲选集。
书法上,林木的隶书取法于泰山金刚经,融入行书之神韵,自成一格;篆刻上,以砖刻最有特色,不同形状的废砖块,能随形刻出古朴大气的作品。因在多个领域成绩斐然,林木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著作中,也被誉为峨眉山“多宝道人”和“峨眉山三老”之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丁伟李昕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朱炳仁独创了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受访者供图实习生陈婉婷摄朱炳仁称自己为“手艺人”,希望多留下一些作...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