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思考前行的综艺市场,这里有一场关于文化教育的《同一堂课》
传媒内参导读:节目展现出的无论是科教底蕴, 还是对文化同根同源的追寻,都代表了当下综艺市场对文化类节目类型和内容的思考。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迟迟
在广电总局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中,重点聚焦“青少年节目”的内容和导向,其实是在为暑期综艺划定范围,那么什么是适合青少年看的节目?
作为暑期周末黄金档为数不多的文化类节目,《同一堂课》的答案是,既要兼顾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更要获得青少年对“适合”内容的认可。
节目邀请22位明星、专家走进两岸三地的小学课堂,讲授了22堂带有个人特色、完全不一样的语文课,不仅获得节目中学生、学校的欢迎,豆瓣评分8.7,学生、家长、老师等观众好评,也表现出大众对节目的认可。
代课老师、知名演员王洛勇
在语文课中挖掘差异化,
让书本知识不再流于知道层面
7月15日,《同一堂课》发起了“同文同宗,同根同脉”的主题研讨会,节目主创团队及国内知名教育专家、节目模式专家共同探讨这档文化节目的生命力和更多可能性。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
研讨会上,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从教育层面肯定了节目的积极意义,但也表现出对语文教育探索的希望,“现在的电视综艺节目关心教育,而且做了一些示范,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举,语文教育需要媒体推一把,甚至示范一下,告诉大家课可以这样上,书可以这样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档节目非常有价值。”
语文课作为基础学科,与生活、语言相关,却也最容易被忽视,其中记录的情感、风景、故事、人物、历史等内容更是被一带而过,但这些内涵却构成了《同一堂课》差异化的素材。比如张国立演示六艺,孟非从古诗《峨眉山月歌》带入地名,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城市的风土人情,让这些书本知识不再流于知道层面。
孟非与台湾屏东县泰武小学学生
而且《同一堂课》在文化同源的大背景下,将两岸三地的22所学校纳入样本,呈现出的既有小学生群体的语文课观察,也有内地与台湾的文化交流,内地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等等。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
节目表现出的无论科教底蕴还是对文化同根同源的追寻,都代表了当下综艺市场对文化类节目的类型和内容思考。这也获得了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博士“文化节目需要清流也需要暖流”的高度评价,他为《同一堂课》总结了四个“核心”,孩子真心、授课细心、克服教学难关的耐心、文化搭建两岸沟通的恒心。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贾秀清
“还有让语文启蒙每一颗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副学部长贾秀清教授站在文化教育者的角度上表示,“一堂课、一篇文,通过对作者的经历挖掘,探讨文章中包含的中国博学的文脉延展,是目前很多博学类的节目,不管是朗诵还是竞赛所不能体现的,这是非常有生命感的整体模式。”
代课老师、知名演员王洛勇也表示,在《同一堂课》的教授过程中,感受到了传承,“《同一堂课》是一种互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交流。”比如山区的孩子们没有看过海,城市的孩子没有看过动物,“我们应该把概念变成经历,把经历变成文字,记录下来传承出去。”《同一堂课》也成为记录的载体之一。
探索“星素”关系表达,
一年时间打磨出22堂课
《同一堂课》总导演陈涤
《同一堂课》这档总导演陈涤口中“做得最辛苦的节目”,从去年6月份开始策划准备,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拍摄制作,这在季播节目中并不常见,而且节目不仅要求明星嘉宾有资历、有阅历和学识,担得起老师的责任,还要求他们拿出3-5天的完整时间与孩子们相处。
节目最终却邀请到了濮存昕、徐帆、蒋雯丽、王洛勇等鲜少在综艺节目露面的表演艺术家,陈涤坦言,“灿星制作和明星嘉宾都是把节目当公益在做,这是一种社会责任。”
同样辛苦的还有后期制作,据执行总导演郑益介绍,《同一堂课》每期有30T的超大素材量,使得节目拥有充足的叙事空间和表达方式,但给后期剪辑工作增加了不小难度,如何取舍,如何在60分钟内讲好两条平行线故事的争论贯穿制作始终。
但毫无疑问的共识是真实,所以观众看到了明星嘉宾们的奇思妙对,也看到了他们的束手无措,有气氛火热时,也有沟通断档处,代课老师、京剧名家王珮瑜坦言,“三天拍摄,什么都演不出来了,最后非常真实的把那种疲惫、无助以及看到他们每个人点滴变化过程中收获到的欣喜,甚至感动呈现出来。”而这些真实的状态和化学反应,构成了节目的重要看点。
代课老师、京剧名家王珮瑜
对于更广泛的观众而言,《同一堂课》的另一突破性在于构建起以师生和师友关系为基础的“星素结合”,“星”并非流量鲜肉鲜花,“素”却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孩子,乐正传媒联合创始人、模式专家彭侃博士认为,“这是一种很巧妙很自然的人物关系,所以说《同一堂课》找到了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没有过分煽情,而是用比较克制的方式进行表达。”明星没有了“星味”,素人孩子也没有与明星的距离感,这样节目中形成的星素关系才是有效的。
快速发展时期,
文化类节目如何常做常新?
文化类节目是当下电视剧市场的东风,不仅有政策层面的支持、评奖评优的青睐,市场关注和口碑潜力也让播出平台和制作公司格外看好。
灿星制作副总裁、《同一堂课》宣传总监陆伟
但在经历2017年的密集爆发后,文化类节目2018上半年的内容和声量明显冷淡平静了几分,在灿星制作副总裁、《同一堂课》宣传总监陆伟看来,这是因为文化类节目非常忌讳同一模式反复被消耗,“惊喜感已经没有了,文化类节目对于创意和模式的要求也更高了。”
冷凇也表示,文化节目一旦策划不好,就流于空泛、高冷,“《同一堂课》的突破性在于,将纪实性综艺和场景化教育两者结合,这也是世界电视的发展方向之一。”
《同一堂课》中的课堂并非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所有代课老师讲课前的第一件事都是“破冰”,这是陌生人与陌生人间的交际方式,也是老师对学生的平等尊重。
同时,节目延伸空间,走向户外走向情境,如上周日播出的第八期节目中,刘谦带着学生在古长城上讲述“茶马互市”的故事,郑渊洁带孩子们用身边的景、物写故事激发想象力。
虽然没有强竞技,没有流量明星,但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涓涓细流式的情感融入,正符合青少年的审美养成,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堂课》能够以课堂形式赢得学生、家长的认可。
总导演陈涤表示,《同一堂课》“同”在城市、农村的小学基础教育是一样的,“同”在两岸三地同根同脉,“同”在语文课切入,“同”在这也是人生的一堂课。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代课老师与不同的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了极具实验意义的探索,什么样的课堂表达更高效且受学生欢迎,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中又有什么感受等等内容,都为当下教育提供了参考样本。
通过节目,学生可以感受到国学之美和趣味,家长可以了解同龄孩子的学习状态,老师可以参考多样授课方式的探索,大众也可以看到文化的多元表达,便实现了灿星制作对《同一堂课》作为一档文化节目所承载的希望寄托。
新闻推荐
12日下午2时40分,昭化区昭化镇凤凰村三社突发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16户63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命令,接到灾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