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背后的经济账

成都商报 2018-05-24 02:46 大字

5月19日成都草莓音乐节演出现场

草莓音乐节现场还设置了麻将区

“盈利的15%”

草莓音乐节解析

5月19日,成都草莓音乐节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开唱。

在诸多音乐节中,创办于2009年的草莓音乐节是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品牌,也是其创办公司摩登天空最具价值的业务之一。2018年,除了上周末(5月19日~20日)在成都和西安两个城市同时开唱的分会场以外,已在杭州、北京、上海完成了3场音乐节。

近十年的发展,使得草莓音乐节被称为“最受赞助商青睐的音乐节”,同时,运营能力也在经受考验。

迅速成为“盈利的15%”

草莓音乐节是国内最早进行商业化运作的音乐节。摩登天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考虑在成都举办‘超级草莓音乐节\’,阵容和规模都将更大。”据了解,在此之前,“超级草莓音乐节”只在北京和上海举办过。

在业内,草莓音乐节被称为“最受赞助商青睐的音乐节”。开办的第一场,就由各类商业赞助筹集了所需资金。到现在,从赞助商处获得的收入依然能够占到总营收的30%左右。

成都商报记者在成都草莓音乐节现场发现,园区内设有地产、啤酒、时尚等多个领域八大品牌的展位。在“集市区”也有多家互联网企业入驻,开设了吸引观众的互动环节。

在摩登天空总经理沈黎晖的估计中,盈利的音乐节不足15%。但对于草莓音乐节而言,商业运作的成功使其早早步入了这“15%”的行列。

据了解,草莓音乐节在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到2013年的第五届,三天入场总人数达24万人次,票房收入近2000万元,最终利润400多万。除了市场,摩登天空也备受资本的关注。

早在2011年1月,摩登天空就获得了天堂硅谷近1000万元的投资。2014年5月,又获得中国文化产业基金1亿的A轮融资。2015年年底,完成与复娱文化1.3亿元现金B轮融资。2016年10月,又完成了君联资本投资的C轮融资。

运营和内容也有槽点

比起音乐节本身,似乎一则“音乐节后112人翻越地铁出口闸机逃票”的新闻更受到网友热议。草莓音乐节在运营和内容等方面也被部分网友吐槽。

记者在成都草莓音乐节现场发现,厕所门口随时排满了长队,且味道难闻。观众所站的草地是一个大“泥塘”,手机信号弱,延迟几个小时才能收到信息。

草地音乐联合创始人陈芋宇告诉记者,面对大规模的音乐节前期筹备、实际开展及举办后的所有工作,对国内整体行业而言,组织者的专业能力都是不足的。

草莓音乐节的“玩法”也越来越丰富。观众除了在草地上野餐、玩棋牌等,甚至园区内设置了四川特色的麻将区。摩登天空旗下艺人臧鸿飞在出场表演时,也花了一半时间用于脱口秀表演。

有网友认可这些新“玩法”,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娱乐形式越来越多样,草莓音乐节的内容反而更匮乏了。“去草莓音乐节已经不是纯粹为了音乐,草莓现在更像一个大PARTY,什么都有。”现场的音乐爱好者告诉记者。

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不可否认草莓是商业运作最成功的音乐节之一。但在资源越来越多,多品牌联名的同时,音乐反而被弱化了,长此下去,乐迷是不会买账的。”

“不盈利的”扎堆上?

音乐节背后玄机

随着夏季的来临,也到了音乐节扎堆的季节。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热波音乐节、天漠音乐节、咪豆音乐节……一时间,音乐节和啤酒、小龙虾、世界杯等“IP”一样,刷爆了年轻人的朋友圈。

据了解,2017年国内市场共有音乐节269场,这个数字是十年前的10多倍。音乐节为何扎堆出现?眼下的音乐节又如何盈利?对此,成都商报记者进行了市场调研与多方采访。

数量激增,但同质化严重

2000年,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了国内第一个原创音乐节“迷笛音乐节”。17年间,“音乐节”形式的现场音乐已在国内遍地开花。据道略音乐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现场音乐报告》显示,2016年音乐节演出票房达4.83亿元,全年共举办202场。到2017年,这一数据再次被刷新,据小鹿角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音乐节已达269场。

现场音乐从业者李扬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国内偏大型的音乐节大致分三类:草莓音乐节为代表的专业化连锁音乐节;峨眉山花海音乐节为代表的城市景区音乐节;成都汽车音乐节为代表的产品音乐节。“国内音乐节绝对还有上升空间,这跟年轻人将音乐节逐渐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有关。”李扬同时认为,数量上升也带来了音乐节质量下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热闹的生意”盈利却较难

“赚钱的音乐节还不到15%”。早在2012年,摩登天空总经理沈黎晖就这样估计。

其中亏损的代表,是2012年的大爱音乐节。据多家媒体报道,这台音乐节邀请了崔健、郑钧、陈冠希、韩庚、范晓萱、苏打绿、罗大佑等大咖,赚足了眼球。然而,大爱音乐节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亏得一塌糊涂,甚至发不出工作人员的工资。大爱音乐节首席执行官陈述称,因为前期仓促的宣传和后期票房销售遭遇黄牛等问题,大爱音乐节亏损了4000万元以上。

经过6年市场的酝酿,据了解,除了已成熟的连锁化音乐节以外,赚钱的仍然是少数。音乐节这个“热闹的生意”却在盈利上存在很多困难。但“赔钱赚吆喝”的事情,为何吸引了如此多主办方扎堆加入?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经济逻辑?

春游音乐节给出的答案是“喜爱”。但对大多数商业性质的音乐节而言,主办方看重的更多是人气。“音乐节这三个字就是一种吸引人的噱头,不管是哪一类型的音乐节,先做招牌再考虑盈利,这是很多主办方的逻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赔钱”依然扎堆上

音乐节背后的经济账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门票收入外,广告赞助、衍生品已成为重要收入板块。在2018成都草莓音乐节的现场,记者发现近二十个品牌在园区里设有摊位,且设有自己的官方站点,现场售卖唱片、帽子、鞋等周边物品。

微影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5音乐节的那些事儿》研报显示,票房收入占国内音乐节总收入的60%~65%,赞助和衍生品分别占30%和5%~10%。

音乐节带来的隐性影响也值得关注。《2016年1~8月音乐节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显示,由事业单位举办的音乐节占20%,由传媒公司和风景区举办的也占到20%。音乐节已成了地方GDP、推广旅游资源的“新名片”。

张北草原音乐节、山东即墨的古城音乐节、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等,都在于吸引大量人群,带动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了几万人到现场,还愁他们不消费吗?”李扬称。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俞瑶

新闻推荐

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有序有力推进恢复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斯炜)昨(22)日上午,乐山市委书记彭琳来到市防汛指挥中心主持召开防汛救灾减灾专题工作会,听取市级相关部门及...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