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的记忆 从打开一个院坝开始
早年,武兴民的父亲买下了冻青树50号的大院,种下的一株石榴树粗壮美丽,开花结果几十年,最多的时候每年结果百余个。
可惜大约40年前,这棵院中最让人激动的石榴,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倒下了,果实落了一地。几年后,冻青树50号大院也索性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但分散各地的武家人,依旧因为冻青树50号这个街巷门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那是家族最初的情感归宿。
冻青树50号大院是个典型的二进门院落,不包括前后花园,估计500多平米建筑面积。之前的主人据说是位姓张的将领,武兴民的父亲购得后,又分配、变卖,变成了七八户人家的大杂院。
典型传统铜扣大木门,关上打开,都伴随着厚重的一声“嘎吱”。堂屋之前,最大的院子被十字小径划隔成方正的四块。小径的两侧是万年青,叶片硕大翠绿。
树木则有石榴、梨子、柚子、椿芽……石榴在中秋前后成熟,最大最红的先拿来敬奉祖先。果实丰硕之时,也是院中除了过年之外最热闹的时刻,每家分着吃,用井水洗过之后,清甜无比。
胭脂花,美。最香的还是栀子,洁白的花朵,是夏夜的芬芳。
朱红色的油漆,大块的透明玻璃,室内高挑通透,春暖夏凉,一把蒲扇就可以过一个夏天。
地面铺着木地板,天花板也是一层木板,阻挡了灰尘的落入,楠木的柱子和家具,从未曾有大的虫蛀。在武兴民侄儿郭青的记忆中,爷爷的老式雕花木床的四只脚下还压着神兽玄武,不可谓不精美。
这么大气讲究的院落,藏得隐蔽,得从街边商铺之间进去,穿过一个小天井才得以窥见院子的繁华。
夜幕之下,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各家各户便从花园四周的自家屋里,将小木桌小凳子搬出,坐在院子中闲聊,讲当时最时髦的故事,《一颗纽扣》《一双绣花鞋》《福尔摩斯侦探案》……
院子中那位张老师声音高低缓急,讲得极好。小孩子也拿着小板凳坐在一旁听得有盐有味,第二天讲给同学听,又从同学那里交换来新的故事。
等到了有收音机的时候,早上各家在院子中洗漱的同时,收音机声音调得极大,这家在听新闻,那家在听评书,可一到上班时间,院子就又变得安静了许多,少了生活的喧闹声,杂乱的是院子中堆放的物品。
小孩放学了,一起做完作业打闹起来,又增添了生气。和武兴民一家相隔不远的冻青树38号,先前是名流公馆,后来成了银行的职工宿舍,那个院子中的男孩多,最出名的当属1987版《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
院子里一拨小孩最爱在院子里面捉迷藏,从这个院子钻到那个院子,风风火火。
一群小伙伴,最好耍的游戏还是“划甘蔗”。七八个人围在卖甘蔗的小摊上,每个人捏着甘蔗,一只手一只手往上垒,最先到甘蔗顶上的人最先“划”。两米多长的甘蔗,小孩得站在板凳上,手拿一把刀,刀在甘蔗上绕两圈之后,瞬间从中间劈下去,“唰”的一声,劈掉的长度就等于你吃到的那节甘蔗的长度。手艺好的可以一刀从最上面劈到最下面,相当让人佩服。
夏天,三五个小伙伴要约到走路去九眼桥的河心村游野泳。69信箱82信箱,这些单位每周有电影看,5分钱一场,武兴民和小伙伴也要翻墙进去看。
10多岁,想跟着院子里的大学生去峨眉山耍,家庭困难,5块钱都准备不起,武兴民哭着要去,最后他母亲硬是找邻居借了钱,拦汽车去,坐火车回,最后花了3块钱。
武兴民家的堂屋由他的父亲和家中的男人居住,堂屋右边20多平米的屋子,则是他的母亲和家中的女人居住,密集的床最多用蚊帐稍微遮挡隔开。
没有多余的房间。为了武兴民结婚,母亲特地将偌大的厨房隔成两间,一半住人。炭灰加泥沙混合,铺平之后才在最上面抹一层水泥,也算是三合土。
几间房屋用油漆翻新了一遍,裙板、柱子、窗框都不放过。结婚的家具请人从山里面买回木料,然后武兴民和朋友在家刨成木板,自己作成柜子。竹丝加上从厂房里面弄来的弹簧,做成了沙发的垫子……家具也都是自己做的。
为了这场婚礼,一大家人很早就要忙活起来。亲戚老表在婚礼的几天前就来到家中帮忙,帮着母亲用大锅做饭,女同志扎花剪大红喜字,表哥书法好,就帮着写几幅字。拼拼凑凑,这场婚礼,是全家人的心血一点点筹备起来的。
婚宴正席放在现在的蓉城饭店,8桌酒席,20元一桌,吃不完的最后还用三轮车拉回家,亲戚老表继续住在家里吃了好几天。物资紧缺,结婚的喜糖,每人只发两颗,烟只能一支一支地散,大家还是开心。
而到了过年,更热闹,所有的子女都要到院子里,帮着母亲做饭买菜做饭打下手,全家人一起筹备好几天。
那阵,在院子里居民最期盼的声音就是邮差的。邮差吼一声某个人的名字,再喊一句“盖章”就知道是远方亲人往家里寄钱了。几块几十块,母亲拿着户口簿到暑袜街的邮局去取,总算是盼到了。
钱没寄到的,就只能邻居间相互借,过两天再还上。
住在大院里的邻居亲近,晚上最多只关大门。负责关大门的人总要大吼一声“有人留门儿没有?”谁家有晚回来的,答应一声,然后负责最后关门。
院子中有没有矛盾?当然也有。拿张老师来说,他当时分配到了厕所旁的住房,后来硬是把厕所隔起来占为己有。院子里其他二三十号人不得不走上一截路,到忠烈祠东街的公厕解决问题。幸好那口水井还在,不然洗衣服吃水都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水井是武家和旁边的公馆共同拥有的。铁皮水桶扔进井里,让它沉下去装满水,再用竹竿一把一把拉上来,考手艺。看着厨房中两只大水缸没水了,武兴民就帮着提水回家,双手拎着水桶,很像扛酒的。
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自家的旱厕和水井,附近更多的居民要去忠烈祠东街的公厕,自来水的取水点在公厕对面,一分钱两挑,随时都要排长队,挑回去,不是汗打湿了后背就是水荡满了裤腿。
不管是自家的厕所还是公厕,每有郊区农民进城掏粪,就到处都弥漫着一股怪异的味道。下水道堵了,随时还得请人来疏通。
院落好看,但也没那么方便。(文/彭何 插画/郭映)
藏在成都闹市的4处老院落
1、白果苑
“白果苑”茶园坐落在成都市房管局房产交易中心的正北方,得名于院中的银杏树——大概30棵,每棵有三层楼高,排成两列,整齐地生长在院落中央。
茶园建于1984年。之前是个小院落,茶园在小院落的基础上向外扩建了一部分,现在有3000平米左右。
在白果苑喝茶的人中,有为了见老朋友从三环外的住处坐10多站公交车赶来的退休大爷,有刚刚从房产交易中心走出来的年轻人,也有玩累了在这里歇歇脚的外地游客。
2、鹤鸣茶社
鹤鸣茶社坐落在人民公园内,是一个享誉盛名的成都老茶馆。上世纪20年代一户大邑龚姓人家修建此茶馆,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
穿过一座写有“鹤鸣茶社”的仿古门楼,一大片沿湖摆放的木桌和竹椅映入眼帘。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传统老成都的味道。桌上摆的是青花瓷盖碗,烧水用的是老虎灶,置身其中的是具有川西风格的建筑。
3、邱家祠堂
龙王庙正街街口正对着喧嚣的红星路四段,出街口右转不到500米,便是成都最繁华的春熙路。在一片高楼林立中隐藏着一块古旧的祠堂——邱家祠堂。
邱家祠堂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建筑面积为1098平方米。该建筑为“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梅州邱氏家族迁至成都所建。
祠堂是古建筑的木结构,主要是柏木架构,朱红的大门装饰着铜兽,地上用规整的青石板铺设,祠堂内随处可见精美的雕花和壁画。
4、崇德里民居
崇德里民居位于锦江区红石柱横街,始建于1925年,建筑面积达539平方米。它由30多处院落、巷弄组成,每户院落不尽相同。
据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记载,崇德里北起中东大街,南接红石柱横街,两头入口处分别筑有结实的骑楼。
1920年代,一位名叫王崇德的商人在此买地建房,因此取名崇德里。2012年,崇德里存留部分由艺术家王亥设计运营。(夏午)
文殊院街区/
曾经成都 豪宅院落的集中地
文殊院街区,在过去,曾有不少官商名流居住于此。
从2003年开始,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曾祥庸就和一帮专家学者参与到文殊院片区的保护工作,直到2006年10月开始文殊坊正式开街。
曾祥庸团队介入时,文殊院片区的院落已经破破旧旧。期间曾祥庸团队一共走访了十多二十个院落,询问了众多和这些院落相关的后人、门卫,收集了大量图片资料,最后形成文字素材10余万字。许多以前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显露出来。
据说成都名小吃担担面,最早也是从文殊院片区流传而出的。达官贵人的太太小姐,晚上喜欢打麻将,小姐们手一挥,佣人们掀开大门喊一声,卖面条的小摊小贩就挑着扁担上前。
经过专家鉴定研究讨论后,最终保存了原酱园公所街56号,原头福街39号,珠宝街28号,珠宝街38号,五岳宫街21号公馆,以及在原址保护了五岳宫街11号的门楼。
原酱园公所街56号
文殊院人气鼎盛,清朝人、太和酱油的卓秉括牵头,当时就吸引了成都好几家造酱大户在这儿成立了“酱园公所”。
卓秉括曾经官至宰相,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公馆豪气的门斗上方写着硕大“酱”字,一目了然的气派。
原酱园公所街56号,相传是酱园公所的办公场所,标准的三合院建筑,上房开拓,房屋高朗,宽阔的屋檐,“烈日不怕晒,下雨不湿鞋”,无论什么天气,人都可以在屋檐下穿行自如。
酱园公所街也是中国第一条行业公所街。
珠宝街38号
院子的布局是普通的三进院,院子的南面是一个大院,东西各有一个小院的格局。上房五间,明间为堂屋,房屋高敞,是主人别院。东西厢房各三间,自成小院,单独出入,又另有小门直通上房。
原头福街39号
原头福街39号是成都人熟悉的马家花园,据说是一位姓马的儒商所建。此人颇懂经商的门道。后来专做军火生意。丰厚的利润得以使他购地修建宅院。
三座独立的一字形五开间厅堂组成的院子,北屋坐北朝南,前有敞廊后有倒座。花园深幽,石狮子和飞檐都极具美感。
最让人惊艳的还是建筑的特色,院子在川西民居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西洋建筑建筑的风格,砖砌的拱门和花墙有巴洛克风格,而屋子里面的装饰,融合了英国建筑的端庄雍容,和法国建筑的纤巧细腻。
这么华美中西合璧的院落,在当时的成都都很少见。
五岳宫街21号
传说这儿是马家祠堂的所在地。能在文殊院片区既有公馆又有祠堂,可见马家在当时是多么兴旺。
看过祠堂的布局,入口处便是高达6米的石砖拱门,幽深的小巷,走过80多米才可以看到宅院大门。你更会惊叹马家当年的社会地位和家族实力。
(彭何综合自曾祥庸著《大话文化地产》)
新闻推荐
第一次遇到被抢劫这种事,峨眉市民杨某到现在还有些后怕:“包被抢走后,自己还上前追。如果劫匪身上有凶器,突然转头行凶,怎么办?”幸而,被抢当晚,劫匪仅是仓皇逃窜,杨女士果断向警方报了案。然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