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树林和他的“驳骨堂”
他是中医现代化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其中西合璧、古今并用的诊疗特色在乐山及省内医学界都具有较大影响力;
他是一名具有超前发展意识的团队领军人,曾经的小诊所在他的带领下发展成为具有“二甲”规模的专科医院。9项中药方剂发明专利、成立中医药研究所、其汇编整理的《峨眉僧医驳骨疗法》申报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就是乐山驳骨堂骨科医院院长、峨眉僧医驳骨疗法及彭氏古方养身秘传疗法传承人彭树林,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医“卫道士”和创新者。
传承
正骨传人立志弘扬中医文化
彭树林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就受到中医学的熏陶,培养了浓厚的兴趣爱好。1986年,彭树林拜峨眉派僧门传人钟文举为师,学习拳术。钟文举曾随峨眉派清虚法师和当时有“南方大侠”之称的曾成龙学习武术和骨伤调治技法,不仅精通单刀和虎豹拳,而且对中医骨伤治疗也很在行。彭树林从师不仅学到了武术技法,还学到了独特的、博采众家之长的中医骨伤调治技法。耳濡目染之下,他开始立志习医,悬壶济世。
1989年彭树林考取了行医资格证后,最早在乐山城区兴发街开设骨伤诊所。1995年,随着国家对民营医院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加上慕名而来的患者增多,彭树林开始思考诊所发展的问题,后来在现在的乐山岷江二桥桥东侧征地修建了新的住院部。几经发展,医院正式命名为乐山驳骨堂骨科医院。
“‘驳\’既正,而正骨手法是骨伤科治疗方法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彭树林在继承古传峨眉派武术伤科及祖传彭祖养生医学治疗之秘传精华的同时,不断的总结临床经验和探索,融入现代医学的先进诊治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中医骨伤、骨病诊疗方法和康复保健体系,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
这些年,在彭树林的治疗下,一个个患者奇迹般治愈,有抬着进来走着出院的自贡大娘,有慕名组团前来看病的“上海女人帮”,有为治病迁学回乡的稚嫩少年,还有重新站起来的矿工兄弟……
创新
勇于探索获9项专利
从医生到医院管理者,彭树林不但有扎实的中医根基,更在业务管理上下工夫,专注于医疗技术成果的总结和研发。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投资上百万元建立了驳骨堂中医药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医技术和中药种植配制。
在近30年从事骨伤科医疗实践中,彭树林不断探索,潜心研究骨伤科领域存在的多种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科学见解,带领团队研究创新发明了治疗风湿、类风湿、痛风、养生养颜等九种药物及制备工艺,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另外,他还创新发展了以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的“三点五步”优选优化驳骨诊疗新体系。
“中医传承不仅仅是‘术\’,而且是‘道\’。我们要认真钻研古籍经典,精益求精,悟真求道,勤于临床,在不断传承中学习新知。”彭树林感叹,在传承中创新,一直是他多年来在做的一件事,打破陈规、创新发明,坚持自然实践,实事求是地以疗效为金标准。
开拓
让“中医现代化”造福更多百姓
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彭树林一直都在用实际行动振兴发展中医。“这也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传承是中医药的生命之根,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怎样更好的传承中医,让更多的老百姓受惠于中医药?这是彭树林想要实现的目标。
2015年,乐山驳骨堂骨科医院获准立项在峨眉山市征用130亩土地用于修建养生养老中医培训基地,为医院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社会和潜心钻研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药专业培训籍以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传承人谋划更大的战略格局。
“自古独药不成方,方药才能真正体现中医疗效。只有中医药量化才能走出落后和局限。”彭树林一直积极倡导中医现代化,他认为,只有形成体系,具体量化,便于掌握操作,才能让更多的人学中医、用中医、兴中医,才能让中医药真正惠及全民。2016年年底,在彭树林的主导下,由乐山驳骨堂骨科医院整理汇编的《峨眉僧医驳骨疗法》已申报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步将提交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彭树林正朝着心中设想的中医现代化之路步步迈进。彭树林告诉笔者:“中医是一门讲究阴阳平衡、兼蓄包容的科学,有人曾送我‘三点医生\’的绰号,说我‘有点江湖,会点武术,懂点医术\’。虽然这是一个略带调侃的评价,但我还是基本认同。虽说我出身中医,但我对西医诊疗方法并不排斥,反而提倡加以辨证运用。”
彭树林认为,中医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辨证施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迫切需要现代化,必须遵循中医几千年积攒的理论基础,按照诊断、药物、治疗等板块分布,在现代医疗活动中不断摸索、开拓与创新,从而验证,完善。“只有这样,中医学术和理论才能循环渐进,生生不息,造福更多的民众。”
刘英
新闻推荐
4月18日,80岁的老茶农熊家春在峨眉山有机茶茶园里采茶。4月18日,生态农业专家王勤(右)在龙洞村与手工茶技师交流。人物镜头宋代诗人陆游赋诗“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称赞的就是峨眉山茶。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