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沫若杯”看文化品牌的打造

乐山日报 2016-12-04 00:00 大字

■ 方 童

作为乐山文学界的一个品牌活动,迄今已开展个年头的“乐山文学日”活动受到各方关注,而月日也成为乐山文学人的节日。举办专题讲座、文学采风、签名售书……与以往“文学日”有所不同的是,这六年来,借助“文学日”的响亮名气,乐山举办了三届“沫若杯”全民阅读征文活动。在今年第三届“沫若杯”全民阅读有奖征文颁奖典礼上,还举行了经典诵读展演,在传统经典的诵读之音下,本届征文活动的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一一出炉,展示出乐山打造文化品牌的决心和信心。

如果说“沫若杯”全民阅读征文活动是投向乐山文化品牌打造的又一块试金石的话,那么近年来,由市作协一手打造的各种文学活动可谓深入人心。中秋诗会、端午诗会……乐山文学队伍中的诗人率先发力,用传统节日和诗歌联姻的形式,“嫁接”出了枝繁叶茂的诗歌集群,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诗人纷纷为嘉州诗人点赞,参与其开展的各种活动。令人欣喜的是,在向外探索“走出去”的同时,乐山诗人的作品连番上榜全国各大选刊、年度精选,甚至还整体出击,在各大文学网站开设“乐山诗人作品赏析”,引来各路诗人的侧目和期待。

实际上,以文学的形式打响文化品牌,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尝试。为促进乐山市文学创作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升乐山文学的影响力,“乐山市郭沫若文艺奖”可谓影响深远,包括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民间文艺、影视、戏剧曲艺在内的优秀文艺作品,在彰显乐山厚重文化,表达艺术家立足乐山这片厚土勤奋耕耘方面,浓墨重彩,余音绕梁。除了乐山倾心打造的“鸿篇巨制”,一些区县也动作频频。比如峨眉山市,也相应举办了“峨眉山文艺奖”表彰当地的文艺创作者,一方面从资金、政策上鼓励文艺作者出精品,另一方面也夯实了当地的文艺创作队伍,为培育新人创造了条件。

文化品牌的打造,不像经济实体,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见效神速。对于地方而言,对文化品牌的塑造,需要以长远的目光“慢养”,而非在短视中匆匆搭台匆匆唱戏。乌镇戏剧节为何能热闹多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的坚守,在坚守自己艺术的同时,把一出独角戏唱成了有着国际范的世界大戏。当下,各地似乎都倾心于文化品牌的打造,然而,热效应之下,却是过多的冷场和频频拆台。 究其原因,不外乎对自身定位不准,乃至于误入看热闹反被热闹害的深坑。

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传承上来说,乐山都有许多可圈可点能够做成品牌的原材料。如何烹饪出大餐,如何在万千颜色中寻找出自己的色彩,需要我们坚守住自己的阵地,在古城唱出新曲,以慰这片神圣的土地。

新闻推荐

彭琳参加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分团审议共同把乐山建设得更加美好

彭琳(中)参加峨眉山市代表团审议本报记者彭国平摄本报讯(记者马锐)昨(24)日,市委书记彭琳前往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峨眉山市代表团、夹江县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同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并就文旅发展、工业转型...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