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追寻红安红

德阳晚报 2016-10-26 00:00 大字

□郑  烨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红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红安南部多丘陵,地力不算肥沃。风暖雨润草长莺飞的天气里,坡岗上的松树也少见丰润,清一色干瘦挺拔。大巴车在稀疏的林间小路上拐了几道弯,到了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故居所在地——高桥镇李家大屋。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鄂东山村,背山面水,安宁祥和。略有不同的是,庭间草木葱绿,门前碧水清幽。八年前,故居建成纪念园,增加了纪念馆、图书馆和门楼,设施修葺一新,显得更加干净整洁。

故居也经修缮,不过基本保持了原貌。五间土坯瓦屋,小门小窗,是李家祖辈做佃农租住的庄屋。西侧两间为其父母住屋,一桌一椅一灶台,一床一柜一纺车,陈设极简陋。新增的是一个小展柜,里边放着李氏家谱,从上边看,其祖上一穷二白,一直以佃为生。

李先念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光,并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尔后的经历,世人皆熟悉:“入川陕,走河西,驰骋中原,将军不下马;理仓禀,问经济,剪除蟊贼,元首正是他。”他的丰功伟绩,纪念馆里用图片和文字作了详细的叙述。

十岁入私塾,读了三年书后,拜师袁学福学木匠,并成为师傅在汉口亲戚棺材店的徒弟。如果不是参加革命,李先念可能就是师傅之后知名的木工艺人,以精湛手艺谋得一家的生活,这在当时也会为许多人所羡慕。

但他没有。从艺生涯的所见所闻,激发了深藏在心中的那股不屈,一如贫瘠土地上坚强成长的松,不为一灶炉热柴薪,誓作千家安居梁栋。凭着这股坚韧不拔,他和老一辈先烈一起,为黑暗的旧社会送上了一口棺材,开创了新中国的新天地。

讲解员介绍,李先念常有一句话:我的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都是学来的。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身经百战厥功至伟而不自傲,经国济世驾轻路熟而不自负,他的谦逊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

挺起的是大别山脊梁,敞开的是大别山胸襟。坚韧如松,虚怀若谷。

一株古枫青翠欲滴。其树高大,目测近二十米;其冠繁茂,掌形新叶遮蔽天日;其杆粗壮,足有两人合抱之围。古树多虬枝峥嵘、斑驳沧桑,此枫却表皮圆滑、苍劲奔放。在这个叫许家田的地方独树一帜,傲视群林。

如盖的树荫下,是去年才修的一溜高大的青砖瓦房。正门门楣悬一方横匾,上书五个大字:王近山故居。

得益于电视剧《亮剑》的热播,将军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许多将领,包括一些职衔比他高的将军。也因此,将军传奇的一生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出来,为大家乐道津津。

将军放牛出身,十五岁参加革命,从大别山到太行山,从大西南到朝鲜半岛,二十岁任红军师长,四十岁成为共和国开国中将。他是毛主席口中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王疯子”。 邓小平同志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许多艰苦战斗最后是他去完成的。并为其纪念文集题字:一代战将。故居展厅里,一帧帧照片真实再现了将军英勇奋战的戎马征程。照片中的将军,标准国字脸,浓眉大眼,风流儒雅。如果不是那身军装,给人的感觉倒像一位学富五车的书生。

书生自有意气。二十三年的烽火岁月,将军始终驰骋在战争的最前沿,沙场点兵,所向披靡。闻听将军的事迹,不由得想起大洋彼岸那位把四颗将星刻在军车上个性张扬的二战明星。有评价说,将军具徐帅之勇、刘帅之谋……。血勇之躯里,涌动的是勇往直前、舍身忘我的革命英雄主义。疾恶如仇,敢说敢做,敢作敢为,将军乃血性之人。

而这份血性,让将军没有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中败阵。幸好历史自有公论,毕竟瑕不掩瑜。也因如此,这份血性更真更实。血性,是生命的尊严所在。如那株古枫,历尽两枯之劫,而生机依旧。也像故居小院墙角的那钵月季,虽然只拥一抔土,在春风里也要热烈绽放。

一连多日天气晴好,黎明时分却开始了一场雨。伴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我们撑着伞,缓步走进了长胜街。

长胜街是七里坪镇的一条古街。七里坪地处鄂豫交界,沿倒水直通阳逻,历来是大山连接武汉的商贸重地。不到一华里的街道,清一色青砖黑瓦,飞檐脊兽,石雕门柱,木格花窗,数十家各色商号沿街两侧一字排开。在当时,这里绝对是繁华富庶之地。

商贸的发展,让一些家境殷实的年轻人有了外出求学的资本和条件。他们率先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受其熏陶感染,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把革命的火种带回大山深处。在这里,成功策划了“黄麻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长胜街成为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吴焕先、郑位三、戴克敏、曹学楷,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彪炳千秋。

顺着光滑的石板路,一步步向前走去。走过七里坪工会,走过合作饭堂,走过苏维埃银行,走过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个红色经典,一砖一瓦无不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奋斗历程。

鄂豫皖中西药局旧址,也是郑位三革命事迹陈列馆。这里原是他祖辈经营的大生祥药铺。武汉学成归来,郑位三没有遵循父亲光大祖业的愿望,并说服父亲捐出全部家产,组织领导掀起了农村大革命高潮。民谣传唱道,“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他是鄂豫皖、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年届三十即被尊为“位老”。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恃,心清如玉,淡泊如菊。

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这正是长胜街的力量所在,革命先烈莫不如此。雨水洗刷了连日的灰尘,青石板路光亮如新。行走在长胜街,在暴风骤雨岁月的追忆中,享受这和风细雨的温润。

□郑  烨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红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红安南部多丘陵,地力不算肥沃。风暖雨润草长莺飞的天气里,坡岗上的松树也少见丰润,清一色干瘦挺拔。大巴车在稀疏的林间小路上拐了几道弯,到了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故居所在地——高桥镇李家大屋。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鄂东山村,背山面水,安宁祥和。略有不同的是,庭间草木葱绿,门前碧水清幽。八年前,故居建成纪念园,增加了纪念馆、图书馆和门楼,设施修葺一新,显得更加干净整洁。

故居也经修缮,不过基本保持了原貌。五间土坯瓦屋,小门小窗,是李家祖辈做佃农租住的庄屋。西侧两间为其父母住屋,一桌一椅一灶台,一床一柜一纺车,陈设极简陋。新增的是一个小展柜,里边放着李氏家谱,从上边看,其祖上一穷二白,一直以佃为生。

李先念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光,并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尔后的经历,世人皆熟悉:“入川陕,走河西,驰骋中原,将军不下马;理仓禀,问经济,剪除蟊贼,元首正是他。”他的丰功伟绩,纪念馆里用图片和文字作了详细的叙述。

十岁入私塾,读了三年书后,拜师袁学福学木匠,并成为师傅在汉口亲戚棺材店的徒弟。如果不是参加革命,李先念可能就是师傅之后知名的木工艺人,以精湛手艺谋得一家的生活,这在当时也会为许多人所羡慕。

但他没有。从艺生涯的所见所闻,激发了深藏在心中的那股不屈,一如贫瘠土地上坚强成长的松,不为一灶炉热柴薪,誓作千家安居梁栋。凭着这股坚韧不拔,他和老一辈先烈一起,为黑暗的旧社会送上了一口棺材,开创了新中国的新天地。

讲解员介绍,李先念常有一句话:我的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都是学来的。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身经百战厥功至伟而不自傲,经国济世驾轻路熟而不自负,他的谦逊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

挺起的是大别山脊梁,敞开的是大别山胸襟。坚韧如松,虚怀若谷。

一株古枫青翠欲滴。其树高大,目测近二十米;其冠繁茂,掌形新叶遮蔽天日;其杆粗壮,足有两人合抱之围。古树多虬枝峥嵘、斑驳沧桑,此枫却表皮圆滑、苍劲奔放。在这个叫许家田的地方独树一帜,傲视群林。

如盖的树荫下,是去年才修的一溜高大的青砖瓦房。正门门楣悬一方横匾,上书五个大字:王近山故居。

得益于电视剧《亮剑》的热播,将军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许多将领,包括一些职衔比他高的将军。也因此,将军传奇的一生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出来,为大家乐道津津。

将军放牛出身,十五岁参加革命,从大别山到太行山,从大西南到朝鲜半岛,二十岁任红军师长,四十岁成为共和国开国中将。他是毛主席口中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王疯子”。 邓小平同志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许多艰苦战斗最后是他去完成的。并为其纪念文集题字:一代战将。故居展厅里,一帧帧照片真实再现了将军英勇奋战的戎马征程。照片中的将军,标准国字脸,浓眉大眼,风流儒雅。如果不是那身军装,给人的感觉倒像一位学富五车的书生。

书生自有意气。二十三年的烽火岁月,将军始终驰骋在战争的最前沿,沙场点兵,所向披靡。闻听将军的事迹,不由得想起大洋彼岸那位把四颗将星刻在军车上个性张扬的二战明星。有评价说,将军具徐帅之勇、刘帅之谋……。血勇之躯里,涌动的是勇往直前、舍身忘我的革命英雄主义。疾恶如仇,敢说敢做,敢作敢为,将军乃血性之人。

而这份血性,让将军没有倒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却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中败阵。幸好历史自有公论,毕竟瑕不掩瑜。也因如此,这份血性更真更实。血性,是生命的尊严所在。如那株古枫,历尽两枯之劫,而生机依旧。也像故居小院墙角的那钵月季,虽然只拥一抔土,在春风里也要热烈绽放。

一连多日天气晴好,黎明时分却开始了一场雨。伴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我们撑着伞,缓步走进了长胜街。

长胜街是七里坪镇的一条古街。七里坪地处鄂豫交界,沿倒水直通阳逻,历来是大山连接武汉的商贸重地。不到一华里的街道,清一色青砖黑瓦,飞檐脊兽,石雕门柱,木格花窗,数十家各色商号沿街两侧一字排开。在当时,这里绝对是繁华富庶之地。

商贸的发展,让一些家境殷实的年轻人有了外出求学的资本和条件。他们率先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受其熏陶感染,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把革命的火种带回大山深处。在这里,成功策划了“黄麻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长胜街成为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吴焕先、郑位三、戴克敏、曹学楷,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彪炳千秋。

顺着光滑的石板路,一步步向前走去。走过七里坪工会,走过合作饭堂,走过苏维埃银行,走过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一处革命遗址就是一个红色经典,一砖一瓦无不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奋斗历程。

鄂豫皖中西药局旧址,也是郑位三革命事迹陈列馆。这里原是他祖辈经营的大生祥药铺。武汉学成归来,郑位三没有遵循父亲光大祖业的愿望,并说服父亲捐出全部家产,组织领导掀起了农村大革命高潮。民谣传唱道,“董必武、郑位三,领导人民把身翻”。他是鄂豫皖、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年届三十即被尊为“位老”。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恃,心清如玉,淡泊如菊。

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这正是长胜街的力量所在,革命先烈莫不如此。雨水洗刷了连日的灰尘,青石板路光亮如新。行走在长胜街,在暴风骤雨岁月的追忆中,享受这和风细雨的温润。

新闻推荐

卢学民记者刘宇男省交警总队发布省道线乐山

本报讯(卢学民记者刘宇男)1月30日,省交警总队发布省道103线乐山市境内重要交通信息:因省道103线峨眉山市鞠槽至乐山市沙湾区城区道路改造,将对省道103线162公里处的临江大桥实行断道施工的交通管制,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追寻红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