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展产业助兰家沟“摘帽”

乐山日报 2016-06-21 07:57 大字

■ 蒋万华

2016年6月10日

晴   星期五

天气转眼就热似盛夏,昨晚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红花乡兰家沟村)村支书电话,新田岗组73岁的老党员胡远俊因病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悲痛。去年我们刚到兰家沟村召集党员开会座谈时,他还积极给我们介绍村情,帮助我们宣传扶贫政策,春节慰问时他身体还硬朗,没想到这么快就离世了。

早上八点,我和村主任徐泽平一起,抄小路步行到胡远俊家。村上许多人已经到了,看见我来,纷纷过来打招呼。胡远俊的老伴张奶奶看见我便开始抹泪,我连忙安慰她,让她节哀保重身体,询问有没有什么难题需要我们帮忙。“老伴从生病到去世,村上关心了好几次,邻居们也帮了不少忙,后事也都准备好了。”张奶奶表示没有什么困难。我代表工作组送上慰问金,她推辞了一番才收下。

大多村民都在,大家感叹一番后,话题便转到今年的发展上,“蒋书记,你想想办法嘛,去年羊角菜收购价才0.24元,种得好的话,一亩地也才卖700多块钱,大家都没有积极性种。”我知道因为价格低影响到了村民种植积极性。“要啥子价格大家才愿意种呢?”我借此机会征询大家想法,“要是价格能卖到3角我们就都愿意多种。”大家纷纷表示。

我心里开始盘算,去年我们争取了8万元养殖补贴金,要是能用这笔钱按每斤6分补贴羊角菜种植,能帮助村民发展500亩羊角菜种植。想到此,我马上打电话咨询我委收费科的胡科长,问价格调节基金是否支持这一方式和用途,得到他的肯定后,我告诉村民,要是今年收购价格无法上涨的话,我们将积极向单位汇报申请,为他们争取价格补贴。

同时,我向他们通报了村道拓宽改造项目申请的情况和进度。兰家沟村道仅3.5米宽,不通班车,村民出行和销售农产品主要依靠面包车,而兰家沟村是太坪村出入县城的必经之路,当前的交通状况给两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驻村近一年时间,他们反映交通不便的问题,我们经过申请和协调,终于初步争取到农村基础设施资金100万元用于村道拓宽改造,并且联系了县交通局开展部分前期工作。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很振奋。

我离开张奶奶家,同村文书葛元平一起来到彝族贫困户黎方体家。黎方体家5个人,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女儿和小儿子正在读大学,家里仅靠几亩薄地收入,经济十分困难。这几天他们刚从老林打笋子回来。

看见我来,黎方体和爱人赶忙从屋里搬出凳子。再过两个月他儿子就要大学毕业,之前他想考研究生,夫妇俩坚决不同意,因为家里实在没钱,又不知道怎么给儿子说,听说我也是研究生,就让我和他儿子阿木沟通。我给阿木分析了读研究生的利弊,还有当前的就业形势,建议他先找工作,如果坚持考研究生,考上的话学费我们帮他想办法。经过权衡,阿木最终还是选择先就业。“阿木找到成都一家好公司,工资3000多元。”黎方体用不太流利的汉语高兴地说。我告诉他们,我已经和市慈善总会联系,将他们女儿阿金纳入了助学计划,学费不用愁了,他们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来到兰家沟,从开始的陌生到现在与村民相处如家人,他们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有什么问题都要给我说一说。面对他们的期望和信任,我觉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现在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明年兰家沟村就要“摘帽”,我想在两年的时间里为他们多做一点事情,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点,摘掉贫困的帽子。

(作者系峨边彝族自治县红花乡兰家沟村“第一书记”)

新闻推荐

乐山市已全面开通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本报记者张力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同学们即将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几家欢喜几家愁”,尤其是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大学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家庭开支。但是别急,如今有个教...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