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彝族年,酒也醉人,情也醉人
篝火晚会现场10年来,一家人第一次在一起过年跟着爷爷串门去分猪肉曲别家族围坐在火堆旁烤肉曲别阿五家的小型“演唱会”尽情热舞昨(22)日是彝历新年的最后一天,随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今年的彝历新年在欢声笑语中热闹收尾。虽然新年过去了,但新年里的热闹精彩仍然值得回顾。
为了全程记录今年的彝历新年,捕捉一个个精彩瞬间,三江都市报记者兵分4路,去到乐山城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和马边彝族自治县,为您带来彝历新年的“进行时”报道。
想知道那位彝族老者“团圆路”背后的故事吗?想感受当地彝族家庭的新年氛围到底有多浓吗?想看彝族山村的新年新气象和彝乡游子的“新年晚会”吗?本报现在就为大家打包送上彝历新年特别报道“1+新年”,让您感受看得见的年味。
1 个人
团圆的新年
老人等待了十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金口河到乐山仅仅是一段100多公里的路程、3个小时的车程,但对一位彝族老者来说,这却是一段不一样的“团圆路”。
19日,彝历新年将至,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迎春村的家家户户都在为新年忙碌着,在外的亲人也都回到了村里。而此时,村长老布达尔的家里却冷冷清清,没有一点新年氛围。
他没有准备泡水酒、没有准备杀年猪,而是收拾东西准备出行。
没错,在全村人都忙着过年的时刻,他却准备离开家。别人问他,不在家过年,去乐山干嘛?他都淡淡一笑说,“想儿子了,去乐山陪陪他。”原来,十年间,老布达尔的儿子阿龙没有回来过过彝历新年。
儿子因工作回不了家,老人就远行陪儿子,为了让老人这段回家路不孤单,19日下午,记者专门去到老布达尔的家中,接他到乐山见阿龙。
出发之前,老人一点没闲着。为了让儿子吃到大山里的绿色蔬菜,他专门去到位于半山腰间的菜地,准备了一口袋的青菜、萝卜等;为了让儿子喝到正宗的羊肉汤,他找来邻居帮忙杀羊,将最新鲜的羊肉打包;为了让儿子能在乐山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他还专门买了锅碗瓢盆、菜板等厨具去“开灶”。
“阿龙一个人在乐山租房子住,工作忙,也没有时间开火做饭,这次去,给他厨房添置些东西,至少过年这三天,让他在家里也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在地里摘菜时,老布达尔一直喃喃自语着。
下午3点,随着大包小包装上车,老人这才在路上歇了会。一路上,老人的电话也没断过,家族里很多亲戚打电话来约拜访约喝酒,老人一路解释:“今年我就不陪你们了,我要去乐山陪我儿子过年。”
想着两三个小时后就能见到儿子,老布达尔心里很开心,一路上和记者聊着天。他说,他一辈子没读过什么书,只盼望着儿子能读书有本事,儿子也没让他失望,通过自己好好学习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后走出了大山,现在在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当医生。
言谈中,老人情绪有些复杂。“初中毕业后,阿龙就考到乐山去读书了,一直到现在整整十年了,由于外面彝历新年不放假,所以他也就十年没回家过过年了。”老布达尔告诉记者,他们父子俩不是十年没见,只是十年间,最重要的时刻没有团聚过。
当天傍晚时分,车停在了阿龙住处楼下,而此时,阿龙早已等在这里。“哎呀,我楼下就有菜市场,你还怕我买不到菜哦。”“家里的新鲜,再说,你也好久没吃过家里的菜了嘛。”“辛苦了,爸!”一下车,阿龙看到父亲带来的大包小包,心里感动,嘴上却“嗔怪”着。
夜色中,出租房里亮起了灯。一家人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饭和第二天彝历新年的饭菜,待他们一家团聚准备开饭前,记者为他们拍下了今年彝历新年的全家福,也是他们十年来的第一张新年合影。
1 家人
忙碌的新年
毕摩家欢乐的一天
21日凌晨5点,天空下着小雨,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湾儿沟村的苗尔干(音,小地名)笼罩在浓浓的云雾之中,58岁的曲别阿五已经早早起床准备,这天是彝历新年第一天,他家要忙的事儿还有很多。
湾儿沟村是一个不通水泥路的纯彝族村寨,位于山上的苗尔干共有64户人家,其中有24户都属于曲别家族。曲别阿五是家中4兄弟里的老二,同时也是4个儿子的父亲,而他在村寨里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身份:毕摩。
毕摩,是彝族从事原始宗教和文化活动的长者,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曲别阿五掌握着彝族的文字、习俗、历史、宗教等知识,主持村中的祭祀、祈福、婚礼等活动。“这些毕摩经书是我爷爷爸爸传下来的,有的传了好几代了,每到新年都要挂出来祈福祭祀用。”一边说着,曲别阿五一边整理着手中的经书。正因为有着毕摩的身份,所以他的新年比别人更加忙碌。
天逐渐蒙蒙亮,村寨里过新年的头等大事“杀年猪”开始了。“按照我们的习俗,杀猪要按照辈分高低挨着来,家里杀猪兄弟们都会来帮忙。”曲别阿五这一大家子共有9户人家,杀年猪要从他的大哥曲别羊长家开始。一个早上的时间,家里9户人的年猪都杀完了,大家清洗、切割、分块,各自忙得不亦乐乎。
曲别阿五家的年猪是最肥的,有150公斤重。忙碌一上午,曲别阿五家终于将年猪收拾好,倒出提前半个月开始酿造的泡水酒,大家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舍富”(音,即新年第一餐),年味儿飘满整间屋子。
到了下午,忙碌过后的村子里开始热闹了,曲别阿五带上自己的9个孙子孙女,到哥哥弟弟家挨着串门。“库什莫萨(音,即新年好)!”“孜莫格涅(音,即吉祥如意)!”村寨里不断响起祝福的声音。不管是否刚刚吃过饭,打完招呼进屋子,主人都会请你喝上一口泡水酒,吃上几块坨坨肉。坐在挂满香肠的火堆旁,大人们聊着天、吃着肉、喝着酒,而最开心的莫过于曲别阿五的孙子孙女们,孩子们房前屋后嬉戏打闹,给这个热闹的新年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带着晚辈们走完亲戚,曲别阿五回到家已是夜晚,亲友和邻居们都陆续到他家拜年来了。光是喝泡水酒、吃烤猪肉,这个新年还不够热闹,大家拿出乐器围坐在一起唱歌,有端起酒杯为客人唱的《祝酒歌》,有悠长古老的新年歌《库什妞妞》,还有小朋友们带来的曲别家家族歌……欢声笑语传遍了整个村寨,曲别家的新年第一天欢乐而难忘。
1 村人
追梦的新年
回到家乡聊巨变
每年的新年,这是彝族同胞必不可少的节目。不过,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外出务工回来的彝族兄弟们,却给这个年味儿添了一些新的“佐料”。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的新年,今年就过得有滋有味儿。
彝历新年第一天的上午,对于彝家而言,每家每户都是最忙最累的时候。直到下午,陆续有亲戚背着大包小包的礼包来拜年,才掀起又一轮高潮。
在解放村里“军民彝家乐”的院坝里,不断有外出回乡的年轻人来打桌球,大家聊天谈心。拿出一瓶泡水酒,老板黎军民为他们分别倒上一杯。
今年50岁的阿恩曲意,专程和儿子请假坐车从务工地重庆赶回来,过这三天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年。
阿恩曲意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今年23岁,一直跟着他在重庆打工,修建隧道。妻子则在家中务农,女儿在峨边读高中,成绩还不错。这次回来过年,阿恩曲意对生活有了更多的安排。
四五年来,阿恩曲意和儿子一直在外打工,每个月两人的工资也能存1万多元钱。今年,他准备带着妻子一起出去打工,让妻子看看外面的世界。“以前,我们在家,只能是干农活,然后靠养点猪、鸡来卖作为收入,这几年出去打工了,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好几番。”阿恩曲意坦言,自从出去打工后,他整个人的想法都变了,特别是对待正在读书的女儿,他总是鼓励她,一定要好好读书,只要读下去,他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她。
阿恩曲意感慨地说,人要多读书,要往高处走。所以,尽管村子里不爱读书的孩子仍然有,父母们也并不是很重视,但是,阿恩曲意会把自己这些感悟同孩子们的父母沟通,他特别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
阿恩曲意年轻时当过兵,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响应政策,买了养老保险,每年自己都会按时交钱。“政策越来越好了,日子越来越好了。”他对乡邻们这样说,也对自己的家庭有个希望:再干几年,女儿考上大学,儿子结婚,在城里买套房子,他就知足了。
25岁的阿祖欧罗,是村里走出去的歌手。目前,他是成都一个组合的成员。现在,他的组合就在成都的酒吧驻场演唱,也会参加一些商演活动。
阿祖欧罗的孩子已经两岁,妻子在峨边县城开了一家店铺。每年回来,他都感觉家乡的变化大极了。而对阿祖欧罗自己而言,他当歌手,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因为他心中藏了一个梦。他想趁自己年轻,多储备,有朝一日,他想在成都开一家农家乐或者酒吧,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为了这个梦,他一直在努力着。
这次回来,除了看望亲人,阿祖欧罗也和村子里的年轻人打桌球、聊天,他们都有一个共识:要为自己闯出一片天。
1 群人
狂欢的新年
彝乡游子的篝火晚会
熊熊的篝火在夜空里欢腾,500多名年轻男女围绕在周围跳舞,随风摇曳的火光映红了一张张青春的笑脸……这是21日晚,乐山师范学院举行彝历新年篝火晚会的狂欢场面。晚会上,最开心的就是一群彝族学生了,他们是这场舞会主要的组织者。
早在几天前,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大二学生余阿生,就和他的彝族小伙伴们忙开了,篝火晚会选什么音乐,哪些彝族同学来带舞等问题,他们都进行了仔细的安排。
晚会开始后,余阿生点燃了现场的篝火,夜空里蹿起的火束绽放出温暖的光芒,现场响起一阵阵“WOW”的尖叫声,对参与彝历新年篝火晚会的汉族学生来说,篝火对于他们而言是新鲜的是好奇的。而对彝族学生来说,点燃的篝火,让身在异乡的他们感受到了家乡过年的气息。
“同学们,跳起来嗨起来,拉起你旁边同学的手,不要害羞!”在现场,余阿生担任起“DJ”一职,带动现场气氛。
而来自该校体育系大四的邱建东、政法学院大一的赵松明等多个彝族同学,都是舞会里的领舞者。“左左右右,转身跳起来!”180多个彝族同学,分散站在跳舞的人群里,带领其他民族的同学们跳起热情似火的彝族舞,边跳边唱,气氛嗨到爆。这些舞姿娴熟的同学大多是来自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的彝族学生。而乐山的彝族学生,由于路途较近,都选择回家过年了。
据了解,攀枝花、凉山的彝历新年时间与乐山有些不同。上大学以来,因为课业安排和离家较远,大多外地的彝族学生都没有回家过年。乐山的彝历新年时间是11月,所以大伙也入乡随俗,在这期间过起了年。
今年21岁的余阿生,是攀枝花市盐边县人,在他的家乡,每到彝历新年,一家老小都要穿上新制的民族服装,热闹上三天三夜。在他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就是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一起围炉而坐,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开心心过年。去年上大一的他,参与了师兄师姐们组织的彝历新年篝火晚会,特别开心和温暖。今年,他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
邱建东是攀枝花市米易县人,读大学以来他都没有回家过年。他说,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穿新衣,现在在外求学过年的时候最想家。还好,每年过年的时候,爸妈都会从家寄来香肠、腊肉。“吃到这些东西,就感觉好温暖。”邱建东说,离家在外还是很想家,尤其是彝历新年的时候。不过,有学校老师为他们送来的坨坨肉、泡水酒,还有一场和家乡一样热闹的篝火晚会,冲淡了想家的思绪,感受了在过年的欢乐氛围。
本版文图由三江都市报彝历新年报道组记者 周洁 赵芳莹 宋雪 魏玉婷 采写拍摄
新闻推荐
一、助人为乐模范肖华清井研县宝五乡三溪村4组村民张素霞(女)中国水电七局退休职工二、见义勇为模范李明忠市中区个体工商户徐开兵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逻回村二组村民...
峨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峨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