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村一幼”覆盖乐山彝区

四川日报 2015-11-26 01:26 大字

新华社成都11月25日电(记者余里)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爬行,半山坡上,一座彝族风情的村寨映入眼帘。午后的阳光下,村头的幼儿园里,一群彝族孩子们正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做着游戏。

这是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彝家新寨。底底古村海拔1000多米,是一个彝族集居村,也是一个贫困村。彝家新寨2014年建成,建筑以红黄黑为主调,新寨建设改变了村子的面貌,活动室、卫生室、幼儿园一应俱全。村委会底楼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就是村里的幼儿园,村委会前1000平方米的广场,成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场地。“村里以前没有幼儿园,送孩子读书要去距离很远的镇上,很多家长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幼儿园园长罗知子说。

下午3点,28岁的洛子布哈准时守候在了幼儿园门口。“我就是没上过幼儿园,学前教育缺失,学习老跟不上,长大后也没能走出大山。”洛子布哈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又重复自己的老路,他原打算将孩子送到镇上的幼儿园,可镇上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家里人要在附近租房,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想到有一天幼儿园会开在我家门前,而且不用花一分钱,女儿就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学前教育。”每天早上10点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洛子布哈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再也不会“耽误打工”了。中午,孩子们在幼儿园能吃牛奶加萨琪玛或米花糖的免费营养午餐。“对我们而言,有了幼儿园真是方便多了,我女儿现在会唱很多歌,还会跳舞,讲卫生,懂礼貌,进步太大了。”对孩子的变化,洛子布哈很欣慰。“最关键的是,幼儿园是免费的,距离家的距离走路不过十分钟。”“没有‘一村一幼\’前,农村的学龄幼儿在村里自然生长,在地上摸爬滚打,卫生习惯不好,安全意识淡薄。”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弘表示,“一村一幼”工程实施后,学龄幼儿在幼儿园里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安全得到保障,促进了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

据了解,乐山市彝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共有45个乡镇、286个行政村。直到2013年,这286个行政村仅有2个幼儿园,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62.6%。

自2014年起,乐山市投入资金720万元,解决园舍建设、生均公用经费、教师工资等问题,全力推进“一村一幼”工程。为确保“一村一幼”教师队伍稳定,乐山市采取“公招一些正式教师、转岗一批小学教师、临聘部分代课教师、村官和志愿者等兼任教师”的方式,解决村幼教师配备难题。2014年,全市共配备“一村一幼”教师116名。

“虽然提前五年实现彝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的目标,但接下来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只有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从政策和机制上给予充分保障,才能以更好的资源留住学生和教师,确保‘一村一幼\’可持续发展。”张弘说。

新闻推荐

唤醒冬睡地叩开致富门

12月3日,记者驱车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瓦洛村,沿着蜿蜒的水泥路,从山脚一直往山顶,只见路两旁的地里是一片片碧绿的莲花白和青菜。来到村里,只见房前屋后,也是一片碧绿,整个新寨生机勃勃。“再过两...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