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峨边:高山上的订单农业

乐山日报 2015-10-31 19:06 大字

收购商正在收购莲花白   王永春摄

收购商正在收购莲花白   王永春摄

■本报记者 周黎丽

金黄的玉米棒串成帘,装饰着农家屋墙;翠绿的莲花白“颗粒饱满”像珠玉,成排似链,粉饰着肥沃田野;一堆堆玉米秸秆堆放在地边,像哨兵守卫着进入收割期的蔬菜……日前,记者走进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宜坪村,寻访田野风光背后,创新带来的幸福味道。

进入10月中下旬的宜坪乡,到处呈现一片忙碌景象,老百姓一边在忙着砍莲花白来装车,一边还要忙着种植第二季蔬菜。今年莲花白价格一直保持在每公斤1.5元左右,农民只需在地里砍来背到村道边上,就有西昌、宜宾、绵阳来的买主直接买走,第二季蔬菜的订单也早已签好,农民只管放心按统一技术种植就行。

宜坪乡距峨边县城14公里,海拔高度1100米、人口7000余人、耕地面积1.9万亩,是峨边的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地,号称“峨边小粮仓”。为做好土地文章,增加村民收入,让村民脱贫致富,峨边在该乡建立三高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探索出“薯、玉、蔬、蔬”种植新模式,拓展了村民收入空间。

正在地里收割莲花白的宜坪村村民李文静一边收割自家地里的莲花白,一边高兴地向记者说着种植新模式带来的增收甜头,感受着订单农业带来的幸福。“我卖完莲花白就种萝卜,卖了萝卜点洋芋苞谷,人不闲地不空,1亩收入能上万元。不出家门,蔬菜就被订购一空,根本不愁卖。政府辅导我们推广的种植新模式让我们增收不少,合作社为我们提供保障和服务,订单农业,高效有保障。”

李文静口中的合作社是宜坪村党支部书记张仕清带领大家成立的“峨边惠民脱毒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支部+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采取“薯、玉、蔬、蔬”轮作种植方式,把过去只有一季的单一种植变成了四季种植,实现亩产“吨粮万元田”的收入。

“合作社采取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等多种运作,每年按合同规定付给农民土地流转金,并长期雇用50、60个人员做小工,使一大批从事农业的剩余劳动力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通过就地务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来获取收入。为整合规模化的核心蔬菜种植示范片区,合作社对该片土地的农户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每亩土地折价10000元,合作社采取保价收购和订单收购的形式销售,入股社员享受年底分红。”张仕清介绍,合作社对土地入股的农户,提供“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购销售”,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宗旨,按照规章制度、章程,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经营、盈余返还、社员享受平等权利、全部财产归社员所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品牌效益,追求最大经济价值。

“合作社与我们签订收购合同,以马铃薯为例,最低收购价每斤0.8元,最高的时候每斤收购价1.2元,收完后,还为我们分红。有合作社带领,增收有搞头。另外,合作社有314亩严格管理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高端蔬菜路线让大家对未来更充满盼头。”村民张明州说。

据悉,合作社现在有核心基地1800亩,辐射带动全乡4500亩,现发展有会员245户,带动全乡845户农户。

来到合作社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三两个村民正在采摘已经进入收获期尾声的二荆条辣椒,来自西昌的两辆货车在远处等待辣椒装车;地里,萝卜正安静地等待收获,它们早已经被来自西昌、眉山等地的泡菜企业预订一空……

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优势,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坚持山区经济绿色发展、高效发展、集约发展,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持续加强其产业化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健全保障扶持机制,着力构建彝区同步小康的新格局。

新闻推荐

太阳能装备送到彝家新寨

■王志坤10月19日小雨早晨7:30,刚吃完早饭,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屈晓波镇长就高兴地把我叫住,“走,今天我们去接太阳能。”看着屈镇长满脸的笑,我心也乐了。今天,150多套太阳能热水装备,要进我们的彝家新...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