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赢“扶贫攻坚战”建设幸福新峨边

三江都市报 2015-10-29 15:25 大字

核桃种植已经成为峨星村重要的致富手段村民喂养领取的鸡仔“高海拔、无污染是这里的优势,我们可以考虑发展一些林下养殖,打造几个绿色畜产品品牌,同时结合已有的猕猴桃种植,合力打造特色农产品。”10月21日上午,在海拔1000多米的峨边彝族自治县平等乡高岩村村委会,从乐山市直机关工委来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陈文彦正和村干部一起商讨着高岩村的脱贫路。

自今年8月初进驻高岩村之后,陈文彦几乎每天都奔走在这个彝汉合居的村庄,把每家每户的地理位置、生活现状、具体困难等实际情况搞清楚是他这两个多月来做得最多的事。

“先摸清家底,以后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陈文彦的做法既是峨边彝族自治县“第一书记”们的写照,也是该县落实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自2010年以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5亿元,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10个专题,建成彝家新寨60个,全县3.4万困难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成绩要肯定,但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对于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钟小川看来,只有让全县剩下的30456名贫困人员脱贫,建设幸福的“新峨边”才真正有了保障。

“精确摸底”

让有限资源惠及真正贫困户

“要让有限的扶贫资源惠及真正的贫困户,精准识别至关重要。”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栗那针尔的这句话既给全县的***工作定下了基调,也为后面的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去年6月起,该县1500余名干部,组成19工作组,分赴全县19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开展了“摸家底”行动,对贫困户的收入状况、致贫原因、脱贫潜力等进行详细摸底。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有没有‘病老娘\’。”按照这次摸排行动的“五看”标准,全县在“摸家底”行动中共识别出贫困村106个、贫困户9396户,共计30456人,并全部建档立卡。

在此基础上,今年该县开展了建档立卡数据核查与清理,及时更新了平台数据,做到“户建卡、村建册、乡建簿、县建档”,建立健全贫困户信息库,确保了贫困识别建档立卡数据与扶贫对象相对应、相衔接、可追溯。

为让有限的扶贫资源惠及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该县还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施了动态管理。根据工作安排,该县要求在每年3月底前,完成对上一年贫困人口数据的动态调整,脱贫则出、贫困则进,做到有进有退、进退有据。

在对***对象依据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后,该县按照“五个一批”对全县的***对象进行了分类帮扶,其中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6449户13819人、移民搬迁安置1696户5008人、低保政策兜底2253户5785人、医疗救助扶持5905户7070人,灾后重建帮扶6户16人。

“精心规划”

“第一书记

”积极探寻脱贫路

就在陈文彦和村干部一起商讨村民脱贫路时,在海拔1400米的峨边彝族自治县万坪乡约嘎村,从该县县委宣传部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李阿洪则正在为村里刚刚启动不久的扶贫项目——100亩重楼基地建设奔走着。

从前期修通通往基地的公路、协调购买重楼种子,到后期请农技专家指导、教授种植,以及帮村民联系销路等等,李阿洪都在积极出力。“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一天都等不起。”这是李阿洪任“第一书记”两个多月来说得最多的话。

与此同时,该县沙坪镇郭凡村则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从县委办信调政研股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刘成超正指挥村里的帮扶对象领取政府赠送的猪仔和鸡仔。

“念到名字先到这边来领猪,领了猪再到那边去领鸡,还要领饲料和药品哦,大家回去要好好喂……”今年28岁的刘成超一边招呼着大家依次领取,一边“拨打”着他心里的另外一个“算盘”——如果这次遇到哪家把猪仔和鸡仔喂得好,同时又愿意搞养殖,他打算重点培养一下,以便以后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

从乐山市环保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到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岩乡共和村的“第一书记”,张开河没有用多少时间就适应了自己角色的转换。刚到村子,他就为自己准备了登山鞋、冲锋衣等户外装备。

“我们村属于典型的山地村,出门山高路陡,一双皮鞋走不了几天就报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张开河将村里短期的开发瞄准村里那1200多亩已经成材的人工林和800多亩荒山,尤其是那片只要手续齐全就可以有计划砍伐和补种的人工林。“现在主要是要想法修通村里的道路,不然啥想法都是空谈,然后再去办理相关证件,村民就有了发展其他项目的启动资金了。”当前,为村里修路成了张开河最关心的事情。

在峨边,像他们这样为***努力贡献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今年4月,该县启动了“千名干部联万家”活动,全县除教师、医护人员外,几乎全员出动,组建106个由“第一书记”、1579名部门干部和乡镇干部组成的驻村帮扶工作组,结对帮扶全县贫困户,构建了“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单位对贫困村、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的“三个全覆盖”工作格局。

“***”

让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精准\’的更高要求,是要求我们在精确识别后,更要准确分析,因人因户制定帮扶政策。”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朱万春对全县的扶贫要求很明确: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要因人因地而异,其他地方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切忌盲目的“复制”,浪费了有限的扶贫资源。

在紧扣建设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示范区发展定位,结合省市“3+10”扶贫政策、“六个精准”要求和“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峨边彝族自治县制定了产业扶贫、基础扶贫等10个专项推进方案,建立完善了问题、帮扶、解决“三本台账”,并由县领导带队到21个省级部门主动衔接“十三五”规划和专项扶贫规划,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项目帮扶上,从2015年起,该县财政每年将安排1500万元用于***,今年已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扶持种养业发展核桃、桢楠、猪鸡等种养业。据了解,今年该县共向全县19个乡镇纳入***养殖项目产业发展的贫困户2426户8399人,发放鸡仔92389羽、猪仔3649头。

如果说发放鸡仔、猪仔是“图”养殖周期短,见效快,那么根据群众意愿、科学验证、因地制宜地发展核桃、桢楠种植等项目,就是培育增收的长效项目,就是帮助贫困户“放长线钓大鱼”。目前,这“一长一短”均在该县有序开展着。

在该县沙坪镇峨星村的山坡上,一株株核桃苗生长茂盛。村支书鲁惹维布告诉记者,他们全村共计种植了3026亩核桃,人均种植2.32亩,预计挂果后每亩收益在10000元左右,比现在每亩种玉米七八百元的收益要高出很多。

据了解,早在2011年,峨边彝族自治县便与省林科院展开了合作,在引进优质核桃进行试种后,再通过对沙坪镇、勒乌乡等乡镇的5000亩次生核桃树进行品种改良,已初步收到效果。为扩大种植面积,今年,该县新建核桃扶贫产业基地10417亩。与此同时,栽植珍稀树种桢楠20万株,每棵树每年的产值可以达到100元,以30至40年为一个周期,每棵树的收益都将接近3000至4000元。

在教育扶贫方面,峨边坚持大力发展中小学寄宿制教育,稳步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在义务教育“三免一补”、“9+3”免费职业教育基础上,尤其注重对建卡贫困户大学生的资助力度,特别安排200万元扶贫资金,由县教育体育局实施对建档贫困户大学新生进行帮扶,对大学本科的学生每年补助5000元,专科学生每年补助3000元,帮助解决因学致贫的问题,直到学生完成学业或该家庭脱贫为止。目前全县已创办“一村一幼”31所,正在加快新建24所,建成后将基本覆盖106个省定贫困村,新增学龄儿童1800人。

该县强化医疗扶贫,在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的基础上,采取“县招乡用”、“村医乡聘”、“村医乡派”等方式,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缺乏的难题,力争到2018年实现所有行政村基本医疗卫生全覆盖。

作为全省最先试点彝家新寨建设的峨边,自2010年以来,全县投入彝家新寨建设资金3.22亿元,完成彝家新寨建设60个村、实施住房建设6833户,惠及群众34165人。今年,全县彝家新寨投资1.47亿元,其中县上投入5000万元以上,涉及9个乡镇、10个村,惠及群众1475户、7375人。

乐山日报记者  叶华安  记者  甘国江  文/图

新闻推荐

彝历新年前167户贫困户领到生活必需品

贫困户现场领取生活必需品三江都市报讯(记者李昕锋摄影报道)作为第二个全国扶贫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在彝历新年到来之际,11日,四川省扶贫基金协会乐山市分会和乐山市扶贫开发协会工作人员来到峨边彝...

峨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峨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