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非遗蓉城绽放精彩
向家班舞狮峨眉武术井研农民画院院士现场作画■本报记者 曾文 文/图
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印道·第二届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9月11日至9月20日,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乐山夹江年画,峨眉山佛教音乐,井研农民画,彝族刺绣、漆器、银饰、服饰等7个项目参展。
据了解,本届非遗节是备受瞩目的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400多个项目,数百个传承人参展。加上博览园常态展的展示项目,参展项目超过了1000项,展览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非遗主题展览。
乐山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35项,已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分别为4项、36项、67项、128项。参加非遗盛会,不仅推动乐山文化走出去,也为世界了解乐山打开了一扇窗。那么,本届非遗节上,乐山馆有哪些看点?通过对外交流和学习,乐山对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又学到了怎样的经验?
梵音袅袅
走进乐山佛文化
刚进入乐山馆,由乐山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演绎的峨眉山佛教音乐《小板参台》便声声入耳。宁静、清新、淡雅、自然的韵律使人在听闻间,不知不觉慢下脚步。木鱼、铃、鼓、铛……发声清脆,音极和畅,营造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首曲目是音乐家亚欣等人1955年在峨眉山寺院收集整理的,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经典曲目。”据乐山川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戴梀介绍,《小板参台》是峨眉山佛事活动的一项仪轨,因年代久远渐渐失传,选择这首歌作为峨眉山佛教音乐代表参加非遗节,正是想通过非遗平台,展示乐山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愿望。
据了解,峨眉山佛教音乐是峨眉山僧人千百年来进行佛教仪式过程中,经过集体完善、口传心授而保留下来的寺庙音乐。目前,峨眉山寺庙所用佛曲有100多首,融合了本地语言、民歌和川剧曲调,形成独具乐山特色的艺术语言,是我国宗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佛教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现场刺绣
彝族文化夺人眼球
“彝族姑娘都会刺绣吗?”“这就是彝族器皿吗?花纹好精美。”“看,这儿正在现场做银饰呢!”……非遗节期间,乐山馆内的小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快成为一大亮点。阿咪子身穿彝族传统服饰,三三两两围坐着,一边刺绣,一边聊天,俊俏的脸蛋,精湛的技艺令观众直呼“真美呀!”
“这是你们的传统工艺吗?我们也是这样织披毡。”来自攀枝花馆的傈僳族人贺树美听说乐山馆有传统彝族文化,便赶过来和这里的阿咪子交流手工技艺。她说,傈僳族和彝族同属一个族源,所以一见到彝族人就感到亲切,希望通过非遗节了解更多彝族文化。
小凉山彝族服饰在质地、款式、纹样等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刺绣、贴花、镶嵌工艺娴熟,生活中极为普通的动植物都能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并升华为艺术品。银饰被认为是美和富有的象征,在彝族人的生活和信仰中有着重要地位。彝族小伙子现场打造银饰时,熟练的功夫更是叫人连连称赞。千年传统工艺银饰文化是小凉山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动植物花纹的戒指、手镯、衣扣皆打造精巧,雕刻别致。
“展示了刺绣作品40多件,彝族男女盛装8套,还有很多银饰品、漆器,我们想通过这些展品突出纯手工制作这一特点,因为手工技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广新局文物股股长吴树芳说。
动态展示
年画、农民画跃然纸上
“对,就是这样,先把颜料涂在雕版上,再把纸放上去,来回轻刷……”在夹江年画展示台前,传承人张荣强正在教观众制作年画。“原来夹江年画是这样做出来的,太有趣了,这幅亲手完成的年画很有意义,我会好好收藏。”来自成都的周玉琼告诉记者,她早就听说过夹江年画很出名,但一直没机会了解,这次通过现场制作,让她对夹江年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张荣强告诉记者,夹江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历史悠久。凭借构图丰满,色彩鲜明,浓郁乡土气息的艺术特征,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很困难,我们正在努力挖掘年画中更多的文化精髓,以年画的工艺为载体,创新表现形式,让这项文化更多地融入百姓生活中。”张荣强说。
另一边,被誉为全国农民文化艺术“一村一品”优秀项目的井研农民画也正以画师现场作画的方式引人注目。笔尖在纸上来回游走,颜料不断填充,一幅色彩艳丽,乡土风味十足的农民画就完成了。“不仅有画,我们还以这种表现形式开发了陶瓷、丝巾、折扇等系列艺术品。”在井研县文广新局局长李旭东看来,只有不断发挥创意,开发新产品,让传统艺术以生活化方式融入百姓生活,才能将它更好地传承下去。
主题展演
乐山元素闪亮登场
9月14日,在非遗博览园世纪舞广场上,乐山代表团以饱满的热情为观众献上了一台乐山味十足的文化大餐。
曾获得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群星奖”音乐类一等奖的《乡绊》一登台,就将观众带入浓郁的彝族风情中。阿咪子婉转动听的歌声在广场上回荡,许多观众闻声而来,驻足欣赏。而动作灵活多变的峨眉武术,借传统拳术、舞刀、棍棒,在时快时慢,快慢相间中将峨眉派武功“刚柔并济、内外皆修”的独特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独具乐山特色的“嘉阳河”流派川剧作为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在登台表演时,格外吸引眼球。除了变脸、吐火等经典内容,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郁的表演形式,更是受到观众连连称赞。
“真是看过瘾了,特别是彝族的姑娘,个个都能歌善舞,真的很精彩!”成都市民杜女士说,自己到过乐山好几次,以前只知道乐山大佛、峨眉山,看了表演后,她对乐山彝族文化很感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到乐山,好好感受民族风情。
集体观展
探讨乐山非遗发展
非遗节期间,乐山市各县(市、区)代表团集体参观了台湾工艺创意馆、中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等,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交流非遗保护经验。
台湾工艺创意馆内,精选了近百件台湾地区的传统工艺精品展出。12位工艺大师现场演示了染、竹、织、茶、漆五大类工艺。近80岁高龄的竹编工艺传承人李荣烈,亲自演示竹编制作工艺。现场展示的“篮胎漆器”作品,结合竹材强韧、漆料温润的特性,在李荣烈的精心构思下,有了更多创意和价值,很受观众喜爱。
五洲情展厅内,传统的夏布织造技艺、藏族唐卡、中国年画、景德镇手工制瓷技术等精品非遗项目,摇身一变,成了精致服饰、床上用品、伴手礼袋、饰品等现代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注重生产性保护。也就是说,要通过生产、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能产生效益的产品,才能真正让它在社会发展中立足。”在市文广新局局长谢晓明看来,深入挖掘非遗项目的多重价值,发挥其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保持本真特点和核心技术工艺的前提下,探索资源合理利用,将其积极融入到乐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乐山非遗将更具活力,进一步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做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颜学海记者孙雁鸣)为积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老丫村驻村帮扶工作组积极寻找社会各界力量,力争为老丫村3名在读的贫困大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