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峨边:彝家新寨有三变

乐山日报 2014-06-11 19:28 大字

解放村彝家新寨风貌本报记者 方方摄■王永春

日前,笔者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放眼望去,一栋栋红黄黑三色图案装饰的小楼掩映在绿树中。走进村子,只见潺潺流水从村中流过,房前屋后的地里种满蔬菜和果树,有的果树正在开花、有的果子已满枝头。村子里孩子们在阿依园(幼儿园)里快乐的做游戏;老人们三三两两在村里广场上或悠闲地晒着太阳,或细声交谈,妇女们则低头专心的绣着东西……

“住到新家,生活变化大得很。”一位老莫苏(老人)的话道出了彝家新寨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生活条件有巨变

彝家新寨建设,让村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解放村,笔者见到,一栋栋新居错落排列,村内道路平坦,道路旁安放着漂亮的路灯。广场、农家书屋、农家超市、医务室、警务室、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走进村民家中,宽敞的客厅、舒适的卧室、整洁的厨房、洁净的卫生间一应俱全,家具家电陈设其间。栋栋房屋间的空地上种着果树和蔬菜,让寨子既像大都市的别墅群,又具农家气息。

解放村彝家新寨是峨边彝家新寨建设的一个缩影。2010年峨边启动彝家新寨建设工作以来,全县已完成50个村的彝家新寨建设,还有10个村正在建设之中。新寨建设让群众住上了好房子,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生活习惯有巨变

彝家新寨建设,让村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住在山上,住的是烂房子,恼火得很,做啥都不方便。”大堡镇双溪村月儿坪彝家新寨村民拉布拉根说,过去由于居住环境差,“三块石头一口锅、四块石头一张床”是彝族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居住条件差,用水靠到较远地方背,洗漱就成了问题;由于经济条件差,家中几乎没什么家具,全家老小的衣服就挂在屋里临时拉起的一根绳子上。“新寨建好了,我们就在寨里修了垃圾池,污水处理设施,还安装了20多个垃圾箱。每天有两名保洁员打扫村子;每周一,全村家家户户都会集中对村子进行清扫。”解放村村主任阿祖永波说。如今,随时走进解放村,见到的都是长流的清水、干净的地面,难见垃圾踪影。“我城里的‘亲戚\’经常带礼物来看我,还教我收拾房子、打扫卫生。”解放村村民阿佐阿拉说。为让村民养成好习惯,峨边妇联牵头,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女干部进彝寨、结彝亲,结成一帮一对子,新寨建到那里,结对帮扶就跟进到那里。这些“亲戚”不仅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发展生产,还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打扫卫生、叠放衣被、整理房间等技能,帮助他们养成勤洗脸、洗手脚、洗澡、洗衣被的卫生习惯,养成吃饭上桌的生活习惯。为让新风进彝家,峨边在彝家新寨开展“好婆婆、好儿媳”“五星家庭户”“环境保护先进家庭”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家庭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并实行动态管理,促进村风民风文明纯朴。

思想观念有巨变

彝家新寨建设,让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没得技术,不敢出去,干完农活就在屋头打牌喝酒晒太阳耍。新寨建起来了,生活方便了,培训学到了技术,大家都有了出去打工赚钱的想法和底气。我现在外出务工,每个月能挣到五六千元。”解放村村民阿祖马石说。目前,解放村彝家新寨41户村民中,有50多位村民外出务工。

建筑、厨师、电工等专业技能培训,让村民能带技外出务工;彝族刺绣,让妇女们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各新寨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蔬菜等种植、养殖业,村民的收入一天天多起来,曾经的“等靠要”思想成为过去式。

新闻推荐

峨边聚焦“9+4”正风肃纪见实效

本报讯(贾首健记者尹瑶)近日,记者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务中心大厅,看见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而不乱,礼貌地让群众入座,端上一杯热茶,俯下身子认真倾听、耐心讲解,让群众倍感亲切。“他们...

峨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峨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