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凉山10万笋农“吃不饱”

四川日报 2013-05-17 16:38 大字

竹子开花 笋山归寂

□欧军 本报记者 刘若辰

今年5月,峨边彝族自治县,笋山静悄悄。

往年“十万笋农淘金”的盛况不复存在。地处小凉山的峨边彝族自治县拥有68万亩天然竹林资源,每年四五月,笋山上有来自周边的马边、美姑、甘洛等地达10万之众的采笋人。

而今年,68万亩三月竹中,超过50万亩开花死亡。林业专家说,三月竹每50-100年就会开一次花,开花后竹子就会枯萎死亡,而要恢复到开花前的水平,需要8-12年时间。这意味着,这8-12年间,“笋农”不能再靠笋吃饭了。如何解决生存问题?

走访

最多时笋农9成收入靠采笋

5月11、12日,记者在峨边县木呷村、杨河乡等地走访时了解到,采笋收入往往占到村民年收入的9成。

为使采笋科学合理,防止滥采,在杨河乡,政府把三月竹林区分片交由农户管护。木呷村文书阿者成提家负责管护二三十亩三月竹林区。每年,他家在这片林区可以采到约5000公斤鲜笋,能卖两三万元,这占到他家五口人全年经济收入的9成左右。

村民阿成芦布做了好几年竹笋生意了。2012年,他靠收购鲜笋初加工,赚了20万元,而今年收入还不到往年的2成。

无笋可采,三月笋加工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地一家三月笋加工企业,往年能加工清水笋1000多吨,今年在峨边只收到二三十吨鲜笋,且价格较去年翻了一番,生产出来的清水笋成品价都要超肉价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设法去重庆、云南收购,许多订单不敢接。

问路

企业转型、专业复林,还有什么招?

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五旺有限公司的清水笋已走进了东南亚市场。但在企业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两条生产线只有一条生产线开工,加工的不是竹笋,而是榨菜。“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转型。”公司负责人郝旭峰说,没有原料的困境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企业,为公司转型出谋划策。目前,该公司正在建新厂区,新厂区建成后将上四条生产线,主业务将由竹笋加工转型为猪肉深加工。“我们正在想办法,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缩短恢复时间。”峨边县林业局局长鲁子李尔说,目前峨边县正在对接省、市专家,也希望社会各界能为此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帮助。

新闻推荐

今年大小凉山彝区记者钟美兰记者从凉山州招

今年大小凉山彝区本报讯(记者钟美兰)6月5日,记者从凉山州招办获悉,今年四川省在大小凉山彝区13个县(区)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由政府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补助,组织大小凉山彝区学生到内地接受三年免费中...

峨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峨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