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到底怎么搞?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1-09 06:11 大字

主持人:本报记者 周金泉 闻亚

嘉宾

中国农科院加工所所长 王凤忠

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 金新文

贵州省农科院加工所研究室主任 李咏富

贵州省农科院加工所研究员 林 茂

重庆市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所研究员 曾顺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 田 浩

日前,由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新疆6地的7家省级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同发起的西南片区省级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联盟在成都成立。农业专家们济济一堂,分享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具体实践,也为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拓展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刺梨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西南省份,近年来,四川省沐川等地相继发展刺梨种植业和加工业。

此次,贵州省农科院加工所研究室主任李咏富,分享了贵州发展刺梨产业的经验并展望未来刺梨产业发展趋势,让人耳目一新。

“刺梨口感酸涩,鲜食比例非常小,大多是用于加工,加工可消耗掉80%的鲜果。”李咏富介绍说,目前贵州40家刺梨加工企业开发了刺梨原汁、饮料、果酒、含片、精粉等10多种加工产品,但刺梨产品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

李咏富认为,作为药食同源药材的刺梨,刺梨保健食品的受众面更广、市场更大,往保健食品方向发展是未来重点方向。但是,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产品外观不可取,这会给消费者“用于治病的药品”的感觉,因而,食品形式的刺梨保健品才是刺梨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李咏富建议,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开发益生菌发酵饮料、刺梨果粉等加工产品,并利用刺梨榨汁后的副产物开展刺梨油脂等产品开发。

对于四川省大多地方种植的脆李、火龙果,如何搞好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专家们的分享也令人大受启发。

重庆市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所研究员曾顺德介绍,重庆主栽李子品种大多为脆李,是第二大主栽水果,但其采收时节正值盛夏,脆李采后三五天即失去原有质地和风味,为此,重庆开发了脆李益生菌饮口、脆李脆片、脆李果酒等加工产品,同时,针对电商配送现状,设计新的包装配送模式,防止碰撞损伤、减少果粉脱落。包装箱内设有保温舱、蓄冷剂容纳舱,而且,保温舱内均设计有泡沫半椭圆型凹槽衬垫。

贵州省农科院加工所研究员林茂谈到了火龙果加工综合利用,据其介绍,贵州目前已有了火龙果果饮、果酒、果干的加工,同时,还利用加工后的果渣加工果冻。

多种理念碰撞劲掀“头脑风暴”

除了分享农产品加工的好经验,与会专家还掀起了一场关于农产品加工产业理念的“头脑风暴”。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但却存在种植面积过大、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幅度大的问题。”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金新文介绍说,“我们的做法是以生产符合加工要求的原料为标准,倒逼种植模式、田间管理模式、收购模式的改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组织部分枣农进行高产标准枣园示范,实行以质论价的原料收购模式;合理确定干制与深加工的比例,提高红枣的整体经济效益,在现有红枣酒、红枣脆片、枣粉的基础上,开发红枣浓缩汁、红枣口服液、红枣果脯等产品。”

一些专家认为:“没有市场的加工是盲目的,没有加工的种植更是盲目的”;一定要“了解市场需求,引导一产开展加工专用型品种的种植”;“加工原料专用化,改变混种、混收、混贮、混加现状,采用专用原料生产独特性、标准化产品”。

中国农科院加工所所长王凤忠认为,哪怕一瓶果酒能消耗掉20斤鲜果,但鲜果种植面积过大也不行,种植的规模首先就要适度。“一定要用最好的原材料才能生产最好的加工产品,不要用残次果进行加工。”他建议,“残次果可作工业原料。”

王凤忠提出了“三个苹果”理论来说明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在市场发展期、机遇期,产品供不应求,好比是“金苹果”;当市场同质化严重、产品供大于求,则沦落为“烂苹果”;这时,就要千方百计走品质差异化、加工差异化路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沦为“烂苹果”的农产品变为“银苹果”。

王凤忠还分享了一个“三刀经济”理论:第一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粮去壳”“菜去梆”“果去皮”“猪变肉”,增值20%;第二刀,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粮变粉”“肉变肠”“菜变肴”“果变汁”,增值60%;第三刀,共产物梯次利用,“麦麸变多糖”“果渣变果胶”“骨血变多肽”,增值3-10倍。

“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我们这边有地方政府买单,减少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浩介绍说,去年7月,云南省腾冲市政府出资并提供科研场地,由他所在的加工所负责购买设备,帮助当地加工企业提升技术、改进设备、开发产品,“我们为企业提供从采购设备到SC认证的‘一条龙’服务,加工企业只需‘拎包入住’。这既便于科研成果的有效落地转化,又解决许多企业缺乏研发资金、不懂专业的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教育扶贫奏响最美乐章

彝区孩子们通过绘本学习普通话彝区孩子们在“学普小舞台”上表演山海情深,教育传情。2017年,浙江与乐山签订《东西部扶...

沐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沐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