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天险”与知府赵时吉

宜宾晚报 2019-12-26 10:58 大字

锦屏山上,有一座被称为寨子岩(古称太洪山)的山峦,远看呈长方形,犹如文人书案上摆放的屏风。从古至今,屏山百姓都把它作为“风水宝地”。

走进寨子岩,发现它高低不平,是由丹霞地貌形成的红色悬崖峭壁。在崖上,《屏山县志》记载有古人题的 “赤城天险”和“赤崖雪霁”遗迹。笔者在锦屏镇集翠村的红崖上,找到“赤城天险”几个大字。“赤城天险”为摩崖题记,阴刻,楷书,从右至左书刻,题幅2.4 米×2.4 米,蔚为壮观。落款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五月吉旦、马湖府知府关西赵时吉题。

话说马湖府

马湖,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湖在今凉山州雷波县,与邛海、泸沽湖齐名的四川第三大天然高原湖泊。

鲜为人知的是,屏山曾经叫“马湖”———清朝初年以前,在以今天的老屏山县城(现锦屏镇)为中心(包括今天的马湖)的金沙江下游广大地区,都被称为“马湖”。

不用说春秋时期,屏山县就分属为古蜀国和古僰候领地,中都河流域也成为古蜀国鱼凫王族后裔世居之地。也不用说在汉代,屏山就属犍为郡僰道、朱提县。更不必说,三国时期,蜀汉在今天新市镇一带置安上、马湖县。那么,就说说屏山叫“马湖”这段跨越千年的历史吧。

《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三国时,蜀汉于马湖地区设马湖县、潜街县。“马湖”二字出现由此开始。往后,从马湖县到马湖部、马湖路、马湖府,再到屏山县,与“马湖”相关的这一历史长达1500多年。

隋、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统治,“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不上户,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 (《新唐书地理志》) 。于此,在以屏山为中心的小凉山地区建立马湖部,隶属于西川剑南道戎州府,辖殷、驯、骋、浪四个羁縻州。唐初,马湖部彝族首领董嘉庆被唐朝廷封为归义郡王。《旧唐书·地理》载:马湖有董蛮董春乌部。据嘉靖《马湖府志》府纪四载:"唐乾符二年,高骈筑城于戎州,马湖部置镇,号称平夷军。又筑城于沐川,置长宁军。

宋代,四州演变为三十七部,宋乾德四年(966年)置马湖部,彝族首领董春惜自称三十七部王子。马湖部下辖“夷地七村”,即:胡延(原福延镇)、黎溪(老屏山县城)、平夷(今新安镇)、夷都(今中都镇)、什葛(今新市镇)、蒲润(今雷波县)、荒桃(今马边、沐川县),以上七村设置马湖夷部七村都大使,负责管理夷务。

元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则变羁縻制为土司制,在省与路之间设置宣尉司或宣抚司。至元九年(1272年)设置马湖路总管府。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帝授封昝顺为马湖部蛮夷宣抚司,马湖部蛮夷宣抚司又称叙南蛮夷宣抚司,治所叙州(今宜宾市)。第二年,即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蛮”归附,朝廷在其地域设置马湖路总管府,下辖六个长官司。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湖部改为路后,设立总管,府治迁于夷部溪口,汝作(人称蛮王)为马湖路总管(元代的官衔),改设土官,官员以当地土族为主体,施行土官治理、以夷制夷、汉土兼治的政权制度,隶属四川布政司。马湖路率泥溪(今屏山)、蛮夷(今屏山新市镇)、平夷(今新安镇及云南绥江县)、夷都(今屏山中都)、雷波(凉山州雷波县、云南省永善县部分)、沐川(乐山市沐川县、马边县)六个长官司。其间,至正六年(1346年),并六长官司为雷波、沐川、泥溪三长官司。至正二十三年(1364年)又分三司为雷波、沐川、蛮夷、平夷、泥溪五司。

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路治迁至今锦屏镇(老县城),修筑土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顺帝(妥权巾睦尔)被朱元璋推翻,建立了明朝。

明朝承袭元朝土司制度,洪武四年十二月(公元1371年),马湖路元广威将军安济归附,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改立马湖府,安济授世袭土知府。明代弘治8年,土知府安鳌被诛,改设流官知府。

明万历十七年,在马湖府下设立屏山县。

清雍正五年,裁马湖府,单留屏山县属叙州府(今宜宾),雍正七年,划金沙江以南归云南昭通府。

赤崖雪霁

“马湖山水绝有奇处,然隐僻莫可考也。”据屏山最早的县志嘉靖《马湖府志》载,马湖府有十二景,即“龙湖十二景”。包括:石龙回观、岭凤展翅、龙湖夜月、桂楼观澜、书楼笔架、沙洲渔火、三溪合秀、五峰献奇、赤崖雪霁、宝堆春眺、宝屏拥翠、万涡晚渡。

“赤崖雪霁”位居龙湖十二景第九位,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隐僻莫可考”,其称谓虽然与乾隆《屏山县志》所记载略有差异,然皆指同一景点。

明朝成化户部郎中刘忠有诗赞道:“丹崖万仞如峭壁,晴雪照人光欲滴。挥毫欲写昆仑图,千丈生绡何处觅。南枝小春花未开,湘筠半卷当瑶台。酒斟忽作郢中曲,歌罢满楼清气来。”

近代的《屏山县志》把“赤崖雪霁”称为“锦屏山题记”。赤崖山紧邻锦屏山,“赤崖雪霁”名气大增,无形中也为锦屏山的秀色加了一注筹码。而赤崖山下还有明清闻名屏山的太洪寺,成化同知赵远有诗赞:“云拥阴阴雨欲来,山人指点太洪隈。肩舆不惮羊肠路,世事闲消绿蚁杯。趁暖可怜平地草,傲寒惊见半崖梅。不妨载酒频相酌,怀抱于今对景开。”而什么是“题记”?中华辞海的解释为:就名胜古迹或有纪念性的文物等着文抒怀;亦指所著之文。“锦屏山题记”的落款是“明嘉靖知府赵时吉书”。那赵时吉到底是何许人也?

赵时吉其人

赵时吉,字汝修,号岐南,生于明代孝宗弘治十年(1496 年) 。嘉靖元年 ( 1522 年)中举,时年 27 岁。嘉靖二年(1523 年)被授任河南中牟县教谕,因严己尽职,渐次提升,历任邯郸县知县、山西宁乡县知县、南康府(今江西赣州)同知、 左府经历、户部员外郎,擢郎中、马湖府知府、辽东太朴寺少卿。

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 ,赵时吉担任马湖府知府,时年 52 岁。那时的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崇山峻岭,荆棘丛生,虎蛇出没,交通极为不便,真可谓蛮荒之地。“马湖僻在万山水中,山行妙峰,林著丛棘,而蛇虎则盘踞矣,往来者苦之。水行波涛靡际,微风汹涌,舟触则碎,而人多溺焉。”他发动民工1000余人,披荆斩棘,进行大规模的筑路工程,“开山四十里,用石工火焚滩石”,于是水陆两路皆“坦夷”、“清平”。赵时吉主持完成的这一浩大工程,有效地解决了当时交通运输上的困难,无疑对发展这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赵时吉在马湖府任职 8 年后,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升任辽东太朴寺少卿,时年 60岁,遂辞职,荣归故里,广置田产,在凤翔城西郊过着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四年后,他不幸胸患病疮,于明穆宗隆庆四年( 1570 年)去死,享年 74 岁,仕途生涯33年。

赵时吉的“赤城天险”和“赤崖雪霁”两副题记如今将其人和其事一起载入了屏山历史。

新闻推荐

深山刨汤宴“欢” 大雪凉风村“暖”

12月7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地处深山的沐川县新凡乡凉风村二组寒意甚浓。曾经的贫困户张再军家的小院里却格外热闹,他的心...

沐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沐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