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很乐山”我幸福
热闹的张公桥好吃街记者魏玉婷摄刘萍1979年所办购物票证美味火锅乐山美食白宰鸡乐山美食豆腐脑乐山美食钵钵鸡乐山美食甜皮鸭乐山小吃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现在还要吃得养生
“饮食方面的变化就太大了!”谈起如今的生活,家住乐山中心城区的刘萍感慨颇深。今年66岁的刘萍,是乐山城区人。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买什么都要票证,有肉票、副食品票、豆制品票、油票等,现在我还保留有几张当时的购物票。”刘萍介绍,1979年她生了小孩。那时,每人每月有一斤半肉、半斤清油、半斤白糖、3包香烟、5块豆腐的供应。儿子出生后没奶吃,奶粉是托北京、上海的亲戚买了寄来的,米粉是找人从泸州带回来的,全家人的供应白糖凑起给小孩吃,为了积攒粮票换水果给孩子吃,刘萍那时每天只吃两顿饭。
“改革开放后,市场开放,物品越来越丰富,如今想吃啥就买啥,家里的冰箱都塞满了。现在的餐饮内容丰富多样,在乐山除了中餐,火锅,牛排、西点、素餐等都随时可以吃到,我们老年朋友些经常约起进馆子聚餐,从以前追求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养生转变,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刘萍谈道。
40年来,物质的不断丰富,让沐川县建和乡庙坪村一组73岁的村民骆培兴也有切身体会。“最近这段时间,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杀年猪了,有的一家人还杀了3头年猪。”骆培兴谈道,改革开放之前吃肉很稀奇,有的家庭一个月都打不了一次牙祭,好些人家连粗粮都接济不拢。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村里以前办喜事吃九大碗菜品以萝卜、海带、坨坨肉为主,现在的酒席摆满了鸡、鸭、鱼,甚至有虾、蟹等。
品味慢生活
“一网打尽”乐山美食
“改革开放40年间,乐山中心城区的餐馆由以前的寥寥几家发展到现在的遍地开花。陆续兴起了张公桥好吃街、嘉州长卷·天街、嘉兴路美食街、王浩儿河鲜美食街等美食街区。”今年63岁的市中区张公桥好吃街餐饮协会会长范宗友亲历了乐山餐饮业的发展变化。
作为首批在张公桥街开餐馆的商家,范宗友1997年在那里开了一家羊肉馆,如今他在这条街的餐饮店已经发展为了3家。他介绍,2000年,张公桥街的餐饮店由几家发展到了十多家,如今入驻商家达158家。夜幕降临,张公桥好吃街灯火辉煌,沿街麻辣烫、跷脚牛肉、老腊肉、羊肉汤、火锅、豆腐脑、烧烤、叶儿粑等上千种美食云集,在这里可将乐山美食“一网打尽”,众多的市民和游客与亲人朋友相约,围着热气腾腾的汤锅和各式美食一边聊天一边大快朵颐,甚是惬意。
40年间,乐山美食不断发展创新,“吃在四川、味在乐山”的美名继续远播,并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跷脚牛肉从一种河滩、路边饮食到进入大雅之堂,成为了乐山特有的饮食文化,经营店开到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甜皮鸭目前已走出乐山,享誉全国;乐山鱼火锅在火锅界独树一帜,岷江边上的王浩儿河鲜美食街,经营船只由最初的一只变为了数只。“以前我们在岸边,把王浩儿渔港江上河鲜船当风景看,现在自己一家人上船吃鱼火锅也成为常事,在船上一边品美味、一边看风景。”市民曾树全说。
40年来,市内各地大量兴起的茶楼、商务会所也提升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我喜欢喝茶,40年来,喝茶由以前的解渴,转变为现在的品味生活、感受茶文化。”市民邹大爷介绍,以前喝的是面面茶,现在喝的茶经过精挑细选、品类众多,讲究茶的品牌和品质。茶馆的陈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在茶楼除了品茗,还可以赏瓷器、名家字画、手工艺品,可以读书、三五知己聊天、开展亲子茶艺活动。一壶香茗、一碟茶点、一曲禅音,让时光慢下来,让人身心舒展、神清气爽。
记者 张清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张清摄
新闻推荐
下列机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乐山监管分局批准,颁发金融许可证,特此公告。许可证流水号:00560275金融机...
沐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沐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