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杨村乡碑坪村出现生姜滞销,产品供过于求、价格暴跌。驻村帮扶工作组积极协调,伸以援手,通过与商贸公司对接,成功——破解“姜”局
姜农喜数卖姜钱■ 本报记者 马锐 文/图
12月1日,寒风扫过,天上下起绵绵阴雨,阴冷的天气掩盖不住姜农压力骤减的心情。当天,沐川县杨村乡碑坪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挤满了“姜”局破解后前来领钱的村民。
市场波动致生姜滞销
“彭明军,你有1.6吨白姜,一共1689元。”村支书刘建华一边喊着名字,一边把一摞百元钞票递到姜农彭明军手中。
接过姜款,细细数过之后,彭明军脸上挂了几天的愁容终于变为了笑容。“今年生姜价格低得没办法,五毛钱一斤都少有商家上门来收,这种价格让生姜烂在地头都比挖起来投入工价划算!”面对记者的采访,彭明军倒了一番苦水。
“生姜种植是碑坪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这里海拔、土壤与降水条件非常适合生姜生长。目前,全村生姜种植已达到1000余亩。”聊起碑坪村的生姜产业,“第一书记”周亚飞颇为熟悉,“去年生姜价格走高,最高每斤能卖到3元钱,村民对市场的把握和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足,价格一好就盲目扩大种植,谁知今年供求关系一变化,生姜价格一跌再跌,眼看着一年的收成可能化为泡影。”
“就是就是,去年价格高,我家7吨姜卖了4万多元,看到行情好今年我加大种植面积,本想又有个好收入,结果你看嘛,哪晓得遇到了这么个情况。”种姜大户陈明走过来抢过话头,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市场的收购价是每斤生姜0.5元,而从地里挖一斤的工价大约就要0.3元左右,加上施肥、运输等花销,种自家地的情况下大约要卖到0.7元一斤才能保本。“前段时间着急惨了,还好今年有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忙,找来了谢总,给我们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帮我们挽回了些损失,真的非常感谢!”
企业收购破解“姜”局
陈明说的谢总是乐山通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幼林,就是他以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帮助姜农渡过难关。
“上个星期市政协驻村帮扶工作组找到我,问有没有办法给予收购,双方多次就市场行情和企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判断,我们最终敲定以每斤7角的价格进行收购。”谢幼林说。
“你们为什么愿意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来收购?怎么样去承担这多出来的收购成本?”记者问道。
“我们是市级龙头企业,而碑坪村又是省定贫困村,本来扶贫攻坚就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杨村乡出现生姜滞销,我们有能力帮助姜农渡过难关,当然应该站出来。”谢幼林介绍说,“我们拥有5000吨蔬菜气调保鲜库,现在高于市场价收购生姜回来有条件保鲜冷藏,过段时间等市场价格涨上去了我们再出库出售,依然有利润,我认为这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做法。”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由于接近年关,通贸公司又短时间内大量收购生姜,流动资金一度告急。“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和周亚飞赶紧把这一情况反映给市政协。经过政协多方协调,最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乐山分行很快为通贸公司提供了信贷支持,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每位姜农都现货现款。”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干利强说。
“订单+品牌”闯市场
“从这次生姜滞销来看,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上村民对市场的盲目乐观,出现生姜供过于求,价格暴跌,幸好这次有多方联合施策,通过综合扶贫措施,成功化解了此次难题。”周亚飞表示,这已经不是碑坪村第一次出现生姜过剩滞销了,工作组正帮助村里同通贸公司商谈,准备通过市场化手段,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优质地域品牌,解决姜农盲目种植问题。“另外,我们正培育一个茶叶种植示范项目,积极推动碑坪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破单一产业发展弊端。”周亚飞说。
当天下午,通贸公司的大货车开进了碑坪村,已经打包装袋的生姜经过称重,被一一搬运上车,又有100吨滞销生姜被收购运出。在这之前,谢幼林已在碑坪村和邻近的村收了170余吨生姜,加上当天起运的100吨和地里准备挖起收购的100吨,此次经过市政协驻村扶贫工作组综合协调,杨村乡大概有370吨滞销生姜被成功收购,眼前的“姜”局正在被破解。
新闻推荐
■王振东12月12日阴今天是周末,终于有空坐下来,将前段时间的帮扶工作,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沐川县新凡乡太和村开展扶贫驻村工作期间,我走访了每一户贫困户,逐户了解他们家庭、生产收入...
沐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沐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