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仁厚张公桥之传说
黄代瑞坟墓墓碑浮雕■罗功臣 周高鹏 邓仕琼 文 /图
“张公菩萨洗脚,沐川全城淹没。张公亭里一梦,京城皇榜高中”这首民谣从100多年前的光绪年间流传至今。
关于这民谣的由来,据沐川县沐溪镇仁厚村村支书黄秀成说,这其间还有一段亦真亦幻的动人故事。
张公是光绪年间仁厚村的一渔民,心慈如菩萨,每遇洪水便驾自家小船渡人,后又化缘凑款,发动乡民修建石桥,方便来往客商。这桥宽3米,长15米,用3-4米长的条石砌成,桥头桥尾各有一个石墩。这一座历史之桥,成了沐川去犍为、五通等地进行商贸的要道。俗称茶马、丝绸、盐巴古道。这桥就是张公桥,从此,桥上商贾往来,人流如织。
可暴雨天气,河水高涨,漫过石桥,客商常在桥头露天顿集、滞留。张公见状,就在桥头搭建了一个茅亭,供行人驻脚、休憩,这亭子就是张公亭。
关于张公亭,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光绪年间,有个叫黄代瑞的书生,出身贫寒,从小聪慧过人,7岁丧母,20岁丧父,他寄伯母篱下生活,写下“土瘠种松柏,家贫勤读书”的励志铭。在进京赶考时,恰逢河水高涨漫桥,黄代瑞书生无法过桥,就在风雨飘摇的张公亭里昼夜苦读,疲劳过度时就坐着打盹一会。张公菩萨见他如此勤奋,就托梦告诉他三天后洪水将退,能过桥应考。三天后,果然雨过天晴,书生日夜兼程,赶上考期,一举考中进士,受到光绪帝的册封。黄代瑞感怀张公菩萨的点化,死后葬于离张公菩萨约三公里的村中一坪坝。自今,这古墓还存在于仁厚村离黄支书家宅旁200米左右的竹林里,古墓庄严,碑上有古代人物、战马浮雕,有光绪帝的册封史记,有对黄代瑞一生功过评说的对联。传说,凡在张公亭里小坐、休息的有缘人,无论高低贵贱、无论聪明愚笨,都能受到张公菩萨点化,心想事成。
随着时代的更迭,这桥沧桑斑驳,已经难以承载过往车辆、行人,1954年修沐川到犍为公路时,拆古桥修新桥,古桥就寿终正寝了。至今,古桥的残存桥墩还在河两岸,清晰可觅。而张公亭呢,经历风风雨雨,早破败了。人们为了纪念张公,就在河岸石壁上刻一塑像,称张公菩萨。张公菩萨就一直看守这条河流,镇守一方人民不受涝灾之苦。若沐川发大水,水位到了菩萨脚背时,沐川将会全城淹没。站在新修的张公桥上,细心一瞧,张公菩萨塑像还在河对岸石壁上,慈眼遥相对。
曾经的张公亭就在今天仁厚村村委会旁新亭处,离张公桥几米远。2013年,在沐川县旅游局的牵头下,仿古亭修新亭,并把这段历史镌刻于亭旁大石头上。以期从此桥、此亭过往客商继张公慈悲济世精神,扬仁厚之遗风。
新闻推荐
本报讯(崔前东)“这双运动鞋很漂亮,是我喜欢的颜色,每次穿后都会马上清洗。”6月18日,家住沐川县炭库乡乐园村9组的范思宇小朋友正在洗刷鞋面,从她专注的眼神足以看出喜爱之情。范思宇能拥用自...
沐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沐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