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村来了个“女强人”

兰州日报 2020-06-02 04:29 大字

宋海慧为农民现场讲解播种技术

进村入户看变化

初夏时节的榆中北山,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驻地石台村村委会里其乐融融。

5月27日,记者慕名走进石台村,村委会门口白底红色的圆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牌匾格外醒目;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一色的铺砖路面平平整整;道路两旁的田地里,塑料地膜下的经济作物生机勃勃,透出了几分绿意;山峦间的村庄里干净整洁。

中午时分,宋海慧正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围着火炉整理帮扶工作有关资料,并不时与几位村民讨论产业扶贫的具体问题。

“宋书记确实没得说,是咱们村的‘女强人’。我之前销售百合时,箱子上面没有打上我的微信,宋书记看到后,亲自为我写了一段话,并连同电话、微信一起打在了百合包装箱上,客户们在收到货后,主动加了我的微信,其中不乏海南、广东的客户,去年我的1000多斤百合在一个月就销售一空。”提及工作队的帮扶情况时,村民白守连脱口而出。

白守连说:“我们现在已经把她当‘村里人’看了。她的穿着朴素,而且心眼还好。她有股子韧性和魄力,还是个农业专家。她组织我们利用农闲时间上夜校,学习农产品种植技术。不论是谁家的事,都一视同仁。当得知她即将要离开时,村民们真的舍不得。”

石台村位于贡井镇政府所在地以北12公里处,全村6个自然社,户籍人口220户828人。去年6月,宋海慧赴石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宋海慧认为,扶贫更要扶智、扶志,在帮助农民物质扶贫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上的扶贫、扶智和扶志。

工作中,宋海慧利用“石台村兴农富农夜校”,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当地农民集中讲解农作物属性,并开展田间指导,通过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技术培训,以帮助当地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同时,讲解农村医保政策,以及马铃薯等农作物疾病防治技术。去年国庆假期间,举办“我爱祖国我爱家乡乡村文化艺术展”,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还激发了农民朋友的文化素养,丰富了其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对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归属感。

春节前夕,宋海慧在组织当地擅长书画农民参与的基础上,邀请市书画协会的行家里手,与当地农民一起现场挥毫泼墨,切磋技艺,为当地群众“送福”,以文会友,让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驻村工作队认真工作,石台村风清气正,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积极性明显增加,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石台村共有建档立卡户67户。其中,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已脱贫建档立卡户65户。全村总耕地面积9727.36亩,人均耕地11.75亩,主要增收产业为劳务经济和马铃薯、百合、玉米、养羊等产业。全村有2个农民合作社。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务工收入占70%、产业收入占30%。

据了解,2014年石台村脱贫29户127人,2015年脱贫28户115人,2016年脱贫2户7人,2017年脱贫1户6人,2018年脱贫10户40人,2018年未脱贫4户16人,其中新识别2户5人,无返贫户,贫困发生率降至1.73%;2019年脱贫2户5人,剩余未脱贫2户11人。

第一书记的心里话

宋海慧:把群众的事办妥我们就安心

宋海慧现在的身份是榆中县贡井镇石台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其实,她是兰州市副食品基地建设中心的副主任,还是兰州市农业科技行业的业务能手。

驻村以来,宋海慧每天除正常工作外,时常加班加点,并将每天的工作情况及一些感悟写在工作日志上。记者在其工作日志上看到,帮助“五保户”宋可勇去10里之外的镇上取照片、为宋家贤误食农药的羊寻医找药送牛奶、工作队员石亮帮张巨龙拉运农机、吴海鸿为帮扶户杨正芳送种子地膜等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事宜,一目了然,真实客观地展现了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情况。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件件事关群众的小事,在宋海慧及驻村工作队队员的眼里却是大事。对此,宋海慧在工作日志中写道:“任何事情的成败,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脱贫攻坚更是如此。国家的政策再好,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班子去落实。否则,群众就不能及时得到实惠,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从点滴小事就可看出这一点。”

“虽然我们的农民朋友现在还不是很富有,但他们很幸运。因为不管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党和政府都会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谈及即将离开石台村时,宋海慧难掩泪水。她说:“驻村工作即将满一年,我也学了不少东西,我们的农民很质朴,也很有创造性,我觉得工作队的作用真的不小。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是继续派工作队,在结构上要有所改变,可由年轻的农业技术科研人员,以及基础设施分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并根据村子的不同需要,配备涉及水利、道路、医疗、教育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农民朋友走上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万宏文/图

新闻推荐

生猪生产稳步恢复 肉价回落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祁玉洁近期,随着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下调,屠宰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产区与销区之间运输恢复畅通...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