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阳 榆林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榆林日报 2019-11-27 12:40 大字

青少年运动会 刘继远摄 运动会上的腰鼓表演 刘继远摄 榆林高新六小二年级一班“听老红军讲故事,学榜样,做榜样”主题队会 高苗摄 榆林市第11届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资料图片) 实验中学新媒体新技术大赛 刘继远摄 榆林七中红色革命励志国学讲座 刘继远摄

本报记者陈静仁 高苗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不乱扔垃圾,遵守各项规定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中华美德是我们肩上的重任……”11月15日,在榆林高新六小举行的红领巾道德大讲堂上,“美德少年”武天雨与全校同学分享了自己生活中尊老爱幼、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故事,为同学们树立了美德榜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行为标准和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学校是读书学习之地,更是培养道德、提升个人修养之地。”高新六小执行校长李莲娜说:“我们通过举行红领巾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的美德故事,引领广大教师、同学和家长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通过品牌活动引领、实践空间拓展和外部环境营造,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编织成一张无缝隙的网络。榆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臻完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不断净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A、三位一体——

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文明少年

2019年,榆林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当中,榆林市三年级以上均以《可爱的榆林》为教材开设了地方课程。今年,榆林市164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技校普遍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升国旗、唱国歌、敬国徽主题班队会”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榆林市学生充分表达爱国情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3个方面出发,注重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将“红色榆林”“百年榆中”“生态榆林”地方资源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组织市直学校、高新区17所学校5至8年级学生共4000余人参与榆林市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10余次,通过体验式教育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确保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9年,榆林市城区建立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293个,城区45个社区全部建立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服务,榆林市共在城市、农村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779所。

建设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市家教指导中心今年举办了榆林市家庭教育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各社区负责家教指导工作的干部、市县社区家教指导中心老师及志愿者等140多人参加了培训。利用市电大办学资源,建成社区教育大学1所,各社区都建成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中心)。各类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服务指导站点立足当地,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书香家庭、快乐成长”等活动500余场,通过日常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传播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提升了家庭教育理念、知识、技能在广大家庭中的知晓率和普及面。

B、品牌活动——

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文化“大餐”

榆林市多部门联动,积极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祭英烈”“劳动美”社会实践等10多项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团市委、市少工委把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作为工作品牌着力打造,已连续开展13年,累计有1000余名城乡少先队员参加。活动一直坚持公益性、广泛性,让青少年通过亲身参与各式各样的参观寻访、实践体验,在切实感受时代变迁的同时也不忘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市科协多次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通过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市妇联开展“书香榆林、德润万家、亲子阅读、相伴成长”系列主题活动,征集榆林市优秀“家书家训家风家教故事”和“亲子阅读微视频”,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弘扬优良家风。

市司法局等部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全防范指导等工作,切实增强师生的法治观念和安全自防能力。今年以来,榆林市累计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66场、普法教育学习班29次,组织安全防范演练126场,参与师生19万余人次。

同时,榆林市各级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员还以学校大队为单位,积极开展手抄报、书法、绘画比赛和校园艺术节、国学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少先队员的校园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感受美、创造美、丰富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C、环境整治——

构筑青少年身心安全“堡垒”

“你好,周老师心理热线,你有什么困惑吗?”电话铃声一响,周华立即拿起电话,为打进心理热线的孩子们解答困惑。

周华是位于市区青山中路的榆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心理辅导老师,除了在电话中为孩子们疏导心理问题外,周华还经常在各种情绪宣泄室、团体辅导室、面询室帮助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

截至目前,类似青山中路这样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榆林市已建成6所,服务内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学习(考试)状态调整、亲子教育、人际关系、心理测验等,榆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同时,榆林市还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重点对网吧和校园周边“五毛食品”进行专项检查,对学校食堂和周边餐饮食品安全进行专项整治等。

公安、教育部门联合制定了《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十条措施》,对榆林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共开展督导检查2400余次,暗访检查中小学幼儿园3500余所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174处,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乱点154处。

其中,公安部门还将城区学校纳入网格化巡查,每日每校不少于两次。工作开展以来,在榆林市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建立治安岗亭265个,设立“护学岗”310个,每日部署警力3000余人次,出动警车700余辆次,榆林市210所学校安装了“一键式”报警装置,充分保障未成年人人身安全。

此外,执法部门也通过开展多次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校园周边专项整治,建立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档案卡98份,清理各类学校周边流动摊点1944处、2551人次。

新闻推荐

第六个劝募双休日,募得善款2300元 彭女士连续3年献爱心

天气虽然冷,但是志愿者劝募始终没有停下。11月26日中午,来自2019“善行100”甘肃活动组的统计显示,劝募持续至第六个双休日(2...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