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新城风景独好

兰州晚报 2019-10-14 09:20 大字

步步惊心网红桥花海留影兴隆山握桥 (榆中县委宣传部供图)

“陇中苦瘠甲天下。”100多年前,榆中县北部山区是千沟万壑,旱渴荒凉。新中国成立以来,荒凉渐褪,绿色渐浓。从“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到造林12.9万亩,榆中北山让荒原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如今,北山一座座焕发生机的山梁是榆中生态环境建设的行动方向。近年来,榆中县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018年,全县投入资金1967万元,完成造林绿化7.4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4.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5.5%,全县绿色家底逐年丰厚。未来,榆中县将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功能配套完善、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力迸发的生态创新城,努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园林美化

打造生态创新城

初秋的榆中北山,绿色浓郁,山花烂漫。而几十年前,这里却是“荒山秃岭和尚头,林草奇缺水如油,三餐难度人外流”。

就是在这样栽活一棵树要比拉大一个娃娃还难的榆中北部山区,在被誉为“陇上塞罕坝”的榆中县贡井林场,广大林业工作者以大地为纸、青松为笔、汗水为墨,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牢牢地钉在贫瘠的土壤之中,克服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等重重困难,以超乎想象的牺牲精神和苦干实干的意志,累计造林12.9万亩,书写了一段绿色传奇。

绿色在蔓延,如今榆中县处处洋溢着绿色的气息。南河公园内的片片绿意,李家庄的花间田正开出花蕊,健身广场上的大妈大姐欢快舞蹈,迎宾大道上的国槐、刺柏绿叶迎风招展……近年来,榆中县围绕“生态榆中”建设战略,多措并举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让生活环境变“美”、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不断打造“绿树、田园、文化”形象,使三者紧密相融,在增绿提质、田园打造、人文塑造上做足文章,打造符合榆中实际的最优生态环境。2016年以来,榆中县共新增绿地面积222.74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绿化覆盖率达到36%。

2014—2017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9.4万亩。2018年,仅郝家营造林点承担省市植被恢复造林项目7211亩、栽植苗木50万余株,点播柠条种子6吨。2019年,榆中县生态创新城绿化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造林5500亩。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00万亩,建成全国林业生态示范县。

田园风光

推进乡村振兴

田园风光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名片。榆中县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位于兴隆山脚下、县城旁边。几十年前,李家庄不过是一个人均收入几十元钱的贫困村。而今李家庄成为了可以独自承办各类节会,吸引数万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从4月份开业到现在生意很不错,仅五一期间就赚了两三万元左右,十一期间又赚了两三万元,预计今年能赚10万元。”站在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的花海前,村民张志伟说。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开业以后,张志伟在家里开了一家特色小吃,收入翻了数番,日子过得挺有滋味。

农民收入提高,村容村貌更有了极大改善。如今,在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里走一走,花香四溢,各种亭台楼阁点缀于花海之中,虽然已经10月份,但这里却仿佛把春天留下来了。李家庄村党总支书记张建文说,他们特意栽种了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就是要保证这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草、闻到花香。今年这里成功举办了花间田音乐节,一时间让名不见经传的李家庄成了“网红打卡地”。

耕地流转入股分红、棚改搬迁进社区、入股特色风情小镇,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和全省农村“三变”改革省级试点村,李家庄村田园综合体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搭建产业平台,盘活闲置资源,开展股份合作,探索出了强集体、优主体、富农民的“三轮驱动”新模式,让李家庄村成为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也是甘肃省首个田园综合体。

近年来,榆中县着眼助力新型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2019年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冲刺之年,集中力量、强化投入,切实把田园综合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倾力打造集智慧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主题娱乐、时尚运动、康体养生养老、农耕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不断提升城市魅力,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文化旅游

打造精致生活

浪街村位于榆中县小康营乡,距县城5公里,村落东西狭长,西临兴隆山脉,北与具有神话气息的凤凰山相接,旁邻栖云之山。浪街村有“勾起现代人的乡愁情怀,呼唤现代人的回家旅途”之美称。如今,走在浪街青砖铺就的古朴小吃街上,各类仿古建筑林林总总,屋檐高挑、错落有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很有古韵。“北京爆肚”、“陕西油泼扯面”等各个小吃店鳞次栉比,游客天南地北的口音夹杂着商户招揽生意的吆喝声,十分热闹。

近年来,按照“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浪街村立足村域实际,引进冷凉型蔬菜种植,建设山东寿光第四代日光温室大棚70多座,引进一边倒油桃、西甜瓜、西葫芦、藜麦和多肉等新特品种发展特色种植。同时,依托浪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资金、流转土地,打造老家浪街旅游综合体,构建以生态农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脱贫致富。

马坡乡地处榆中的南山地区,位于兴隆山风景区后山,属高寒二阴山区,是盛夏避暑胜地。近年来,马坡乡也推出“旅游+”,促进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双轨发展。2017年,流转土地2000多亩打造高山梯田花海,其中种植油菜花1000亩、藜麦1000亩,立足于建成以生态景观为特征的兰州城市后花园,将打造集民宿旅游、田园体验、自驾、骑行、徒步观光为内容的生态旅游带。

国家4A级景区兴隆山、青城古镇、老家浪街……如今乡村旅游已提升旅游扶贫能力,带动5000多人通过参与旅游经营增收脱贫。建一个景区,美一座乡村,富一方百姓,群众在家门口脱贫致富,走出了景区带村、旅游带富的旅游融合脱贫新路径。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昕申亮/文甘霖/图

新闻推荐

老师认为影响孩子上课 家长意见不一 手机进校园 究竟该不该禁

前几天,城关区的李女士无意中从上高中的女儿包里翻出自己以前的旧手机,手机背壳上贴着孩子的班级与名字。李女士觉得很奇怪...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