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制度及口巡检司文/王 军 影/许云鹏
巡检司始于五代,盛于两宋,金及西夏也有类似设置。元因宋金遗制,所设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在元代官署中,巡检司是品秩最低的一种。巡检司在元明清时期均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于元朝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
明代为配合里甲等制度的实施,更加重视巡检司的建设,设置的数量更多,而且依据绩效灵活置废,制度更加完善适用。明代巡检司的设置一改前代设都巡检驻扎在大府府城,明代的巡检司主要布置在乡村关津,在职级上作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机构,不算军队(也有特例,配合军队进行军事活动),具有军事武装的性质,却隶属于地方行政辖属。
明代设置巡检司的目的及功能是专为盘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等。据《明太祖实录?卷四》载,在“其关隘冲要之处,宜设巡检司以警奸盗。”又《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载:“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大明会典》载:“关津,巡检司提督盘诘之事,国初设制甚严。”从中可以看出,关津要冲之处,是设巡检司的主要地点。
巡检司的职掌,明代翟善等编《诸司职掌》载:“关津设置巡检司:凡天下要冲去处设立巡检司,专一盘诘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犯人,逃军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须要常加提督,或遇所司呈禀设置巡检司,差人踏勘,果系紧关地面奏闻准设,行移工部盖造衙门,吏部铨官,礼部铸印,行移有司,照例于丁粮相应人户内佥点弓兵应役。”《明史?职官志》所说,主要是捕盗和盘访奸伪等。另外,《皇明制者》卷五《诸司职掌?职方部?关津?设置巡检司》载:凡天下要冲去处,设立巡检司,专一盘诘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犯人,逃军、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须要常加提督。掌管对私盐贩子、逃军、逃囚盘诘之权的巡检,相当于当今的警官,所以维护地方治安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另外,巡检司可以缉捕盗贼、捉拿犯人,却不允许插手词讼。
巡检、副巡检的品秩在《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四》洪武十六年五月丁末条载:“吏部言:在京及各布政司库、各府仓税课司等衙门,宜定为从九品,巡检、释永、递运大使,原不给傣者,宜有给傣一石二斗,从之。”同书卷一百六十六洪武十七年十月庚午条载:“改织梁宝泉杂造军器等局司、狱司、巡检司,皆从九品。”《明史?卷七十五?志第五十一?职官四》中载:“巡检司,巡检、副巡检,俱从九品。主缉捕盗贼,盘诘奸伪。凡在外各府州县关津要害处俱设,俾率徭役弓兵警备不虞。初,洪武二年,以广西地接瑶、僮,始于关隘冲要之处设巡检司,以警奸盗,后遂增置各处。十三年二月,特赐敕谕之,寻改为杂职。”洪武十七年恢复从九品。因此,巡检、副巡检的品秩都是最卑微的,官位都是从九品,是极贫寒的官吏。但其所担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所在地的盗贼缉捕、治安巡防、震慑甚至镇压寇乱等,是州县衙门的派出机构,有权处理本辖区的治安和其他一般民事,尤其是在见识不广的乡下人面前颇有点官府之威。其次,置于要津的巡检司有盘查职能,不仅可以依法让普通行旅客商乖乖地接受检查,而且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检查过往官员和公差,只要本人或随从行李中夹带一点违禁物品,或想顺便做点走私生意就有可能被敲诈,因为巡检具有缉私甚至还兼有收税的功能。因此巡检一职在当时是令人眼红的官差,从这个意义上讲,巡检司的品秩尽管不高,但职权却不小。
对于巡检司的职责考核《中国历史纪事年鉴查询》洪武二十五年条下载:“巡检考课之法的更定原规定,巡检考满给由,无私过的升正九品,犯私笞的本等用,杖罪的降杂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闰十二月十五日,吏部奏言:“巡检之职,当以捕获逃军、逃囚、盗贼等项多者为称职。若只拘过名,不考功迹,则侥幸者多。有在任三年,获军囚三二百名之上,为犯私罪而降者,有全无所获依例而升者。似此功过不明,陟罚未当,乞更定其法。自今巡检考满,捕获军囚、盗贼等项二三百名之上、无私杖者升一级;有私杖者降杂职对品用。一百名之上、无私杖者,对品用,有私杖者降杂职。三十名之上、无私杖者降杂职;有私杖者降边远杂职。不满三十名者,发边远充军。若有强贼及逃军聚众劫掠,能擒获以除民害者,二十名以上、无私杖者,升一级,有私杖者对品用。十名之上、无私杖者对品用;有私杖者降杂职。九品以下、无私杖者,降杂职;有私杖者降边远杂职。若擒强贼、逃军六十名之上,或只二十名,而又能获军囚二百名之上及擒伪造宝钞及伪印者,具奏升陟。朱元璋批准,著为令。”
明代安定设两个巡检司,一为口,二为鸡儿嘴(今属会宁)。据明万历张嘉孚《安定县新志》载:“口巡检司在县北五十里,成化二十年(1484年)监生刘昱奏请设立。”口巡检司司治在口古城,设巡检一员、司吏一员。清康熙年间张尔介《安定县志》载“口巡检司在县北五十里,成化中二十年(1484年)监生刘昱奏请设立,今裁,宜复。”说明在康熙年间,口巡检司即被裁撤,但从实际来看,口巡检司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张尔介提出了“宜复”的主张。鸡儿嘴巡检司同时被撤,也在“宜复”之列。
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素有“陇中旱码头”之称。宋代时就置口关,《巩昌府志》载:(安定县)“关一:口”。明代至清初,安定县地广人稀。明嘉靖中(1522~1566年),全县户数为3225户,总人口35478人,据《巩昌府志》载:安定县原额户口三门九则不等,共丁一万九百五十丁。口周边山大涧深,人烟稀少,常有匪盗出没,而口古镇却“居人稠密,烟火相联。”(《定山野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口北面的青石峡,长20余公里,峡谷两边山势高峻,山峰峻峭,岩突兀,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残元势力曾数次穿青石峡侵入安定,杀戮抢掠;明清时期,口“北通靖会,西达兰宁”(《定山野志》),与鸡儿嘴同处于西安通往兰州中大路安定境的两端,是重要的交通咽喉之处。口以西十里至称沟驿,翻车道岭通往榆中,车道岭是安定西面最重要屏障;从口经称沟驿南行,经川坪村九条岘,是通往内官营、西达临洮的重要通道,因此,在设巡检司对于盘诘过往无路引人员,缉捕盗贼、捉拿犯人、逃军、震慑奸盗具有重要意义。
口古城始筑于明成化十二年(1484年),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22.5米,有东西两门(均无瓮城)。明清两代,安定县衙在古城内均设置了公馆。据《定西县志》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虎门销烟”名臣林则徐谪戍新疆途经口时曾在清公馆稍事歇息,后继续北行,晚宿于称钩驿(旧属口),次日离境西去;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月,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自定西拔营迁往兰州幕府时途经口,亦曾于巡检司城内清公馆歇息;光绪年间,岁贡生刘文源(今称钩驿人)在口旧城公馆内创办私学,前后20多年,举人万中伦、贡生赵卿云等及北乡一带秀才皆出其门下。
如今的古城内有十余家村民居住,城墙尚残存数段,只有东南角、西南角和西北角三处基本保存完整,其中西南角残高8米左右,透过残垣,仍能体会到古城雄壮的气势,北墙上,尚存有一段近三十米长的残墙。当地村民在古城内建一座“无量祖师”庙,每年的农历六月六逢庙会期间,人流如潮,传统秦腔演唱、书画才艺交流及民俗等活动如火如荼,主场周边摆摊设位,小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和选购者们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各类传统小吃吸引着人们,热闹非凡,当地人称之为“六六盛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伊晓明特约记者冯忠海薛晶予)近日,城关公安分局刑警直属大队充分发挥专业队伍优势,在坚持“命...
榆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榆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