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郊古城与西秦政权

民族日报 2019-03-09 09:42 大字

西秦的第一个都城——夏官营古城

(接2月9日4版)晋安帝义熙十年(南凉嘉平七年,414年),南凉国发生灾荒,南凉王秃发傉檀冒险带兵向西进攻吐谷浑的乙弗部落以补充国力,虽然大破乙弗、夺得牛马羊四十余万头,然而后方却被乞伏炽磐趁虚而入。乞伏炽磐听说秃发傉檀向西征乙弗的消息后,便率领二万精兵袭击南凉都城乐都,秃发傉檀的太子秃发武台率众抵抗,但十天就被攻克,随后把秃发武台和他的文武百官以及一万多户百姓迁徙到枹罕,并派遣平远将军犍虔率领五千骑兵追击秃发傉檀,秃发傉檀走投无路,于是投降,南凉灭亡。秃发傉檀被乞伏炽磐暂任为骠骑大将军、左南公,随从秃发傉檀的文武百官,按照才干选授或提拔官职。乞伏炽磐兼并秃发傉檀以后,兵强地广,设置百官,立妻子秃发氏为王后。十月改称秦王。继又逐北凉沮渠氏势力出湟水流域,并不时向河西进攻,掳掠人口,在南部多次击败吐谷浑树洛干,将势力伸入今四川省西部羌族之地,在东部扩展至上邦一带,所辖面积从甘肃武威到天水、陇南及青海东部,四川北部,共11州、30郡、48县、二护军,使西秦进入极盛时期。

西秦的强盛并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迅速走向衰亡。晋恭帝元熙二年(西秦永康八年,419年),乞伏炽磐立次子乞伏暮末为太子,兼领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建弘,对很多大臣将佐都封授官爵。

宋文帝元嘉三年(西秦建弘七年,426年)西秦国内形势逐渐恶化。同年十月,夏国呼卢古率一支夏军与西秦左丞相昙达大战于苑川以南的嵻昆山,乞伏昙达兵败退走。呼卢古进逼西秦国都枹罕,乞伏炽盘迁往保定连(今临夏东南)避之锋芒,以图再进。呼卢古连下南安、苑川,攻围枹罕郡、湟河郡(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县群科镇日兰古城)、西平(今青海西宁市),一路坑杀西秦士卒二千余人,掠民二万余人。

宋文帝元嘉五年(西秦建弘九年,428年),乞伏炽磐死,太子乞伏慕末即位,改元永弘。同月,乞伏暮末葬父乞伏炽磐于武平陵,上庙号为太祖。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利用乞伏炽磐去世的机会,夺得西秦西平(今西宁市)郡,又占领河南(今青海海南州),进攻西秦所属的乐都。西秦相国乞伏元基率领骑兵三千人救援乐都,沮渠蒙逊的大军攻陷了乐都外城,并切断了乐都城的水源,城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死于饥渴。乞伏元基率领左右亲军奋力抗击,才打退了北凉的军队。乞伏暮末遣使来到沮渠蒙逊的营中,答应归还作为人质的沮渠成都,请求和解。沮渠蒙逊接受了西秦的建议,撤军回国,随即又派遣使臣赴西秦吊丧。乞伏暮末用厚重的礼物,送沮渠成都回国,并派将军王伐护送。沮渠蒙逊对西秦的做法深怀疑虑,派恢武将军沮渠奇珍,在扪天岭设下埋伏,擒获王伐及其三百骑兵回国。不久,又派尚书郎王杼护送王伐返回了西秦,并送给乞伏暮末战马一千匹以及其他锦缎绫罗。同年七月,乞伏暮末派遣记室郎中马艾前往北凉回访。

同年(429年)五月,沮渠蒙逊讨伐西秦,乞伏暮末命相国乞伏元基留守都城枹罕,自己则退保定连城。西秦南安太守翟承伯等人叛变,据守枹罕谷,响应北凉军队的进攻,乞伏暮末大败翟承伯的军队。西安太守莫者幼眷,占据川城,背叛西秦,乞伏暮末发兵讨伐,被莫者幼眷击败,沮渠蒙逊大军包围了西秦的都城枹罕,又派他的世子沮渠兴国进攻定连。六月,乞伏暮末在治城反击沮渠兴国的围攻,生擒沮渠兴国。沮渠蒙逊率军撤退,乞伏暮末追击北凉军,一直追到谭郊。吐谷浑可汗慕容慕派他的弟弟慕容没利延率领骑兵五千人与沮渠蒙逊的大军会师,合兵讨伐西秦。乞伏暮末派遣辅国大将军段晖等拦击敌人,大败北凉军和吐谷浑汗国的骑兵。七月,北凉沮渠蒙逊派遣使臣出使西秦,送谷三十万斛请求赎回世子沮渠兴国,遭到乞伏暮末拒绝。沮渠蒙逊于是立沮渠兴国的胞弟沮渠菩提为世子,乞伏暮末则任命沮渠兴国为散骑常侍,并把自己的妹妹平昌公主嫁给他。

之后乞伏暮末的弟弟乞伏殊罗通奸其父乞伏炽磐的左夫人秃发氏,乞伏暮末知悉后禁止二人往来。乞伏殊罗害怕被害,就与叔父乞伏什夤计划谋杀乞伏暮末,但计划泄露,乞伏暮末逮捕了他们的党羽并将他们全部杀死,将乞伏什夤刳开肚子,把他的尸体抛到黄河中。乞伏什夤的同母弟乞伏白养和乞伏去列为此颇有怨言,乞伏暮末又杀了他们。

晋安帝元熙年间((419年-420年六月),北魏已占据甘肃东部地区,夏主赫连定被迫从平凉一道率部南移,迁徙于今甘肃天水、武都一带,由于其实力较强,原附于西秦的南羌、吐谷浑,纷纷叛西秦而投大夏,西秦国事愈发孤立,不得不另谋同盟。宋文帝元嘉七年(西秦永弘三年,430年)十月,乞伏暮末在北凉和大夏的军事威胁下,派使臣王恺、乌讷阗出使北魏,请求派兵援助。北魏许诺把尚在大夏占据的平凉郡和安定郡封给乞伏暮末。乞伏暮末于是纵火焚烧城邑,捣毁宝物,统率部众一万五千户,向东前往上邽(今甘肃天水)。乞伏暮末的大队人马刚走到高田谷,给事黄门侍郎郭恒等人阴谋劫特沮渠兴国,反叛西秦。但郭恒的密谋泄漏,乞伏暮末杀掉了郭恒。大夏国主赫连定听说乞伏暮末的大军将来进攻,发兵抵抗。乞伏暮末只好就地固守南安(今甘肃陇西至武山之间),西秦的故土全被吐谷浑汗国占领。十一月,南安的各羌族部落一万余人背叛了西秦的统治,共同推举安南将军、督八郡诸军事、广宁太守焦遗为盟主,但被焦遗拒绝。羌族部众于是劫持焦遗的同族侄子、长城护军焦亮为盟主,聚众攻打南安城。乞伏暮末向氐王杨难当请求援兵,杨难当派将军苻献率骑兵三千人,赶赴救援,与乞伏暮末合兵反击各羌族部落军队的进攻。羌军溃败,焦亮逃回广宁,乞伏暮末进攻广宁,亲自下手令命焦遗诛杀焦亮。十二月,焦遗将焦亮斩首,出城投降,乞伏暮末为焦遗加封号称镇国将军。之后西秦略阳太守弘农人杨显献出郡城,投降大夏。

宋文帝元嘉八年(西秦永弘四年,431年)正月,夏主赫连定突袭西秦大将姚献,大败姚献军,随即又派其叔父、北平公赫连韦伐率领一万人攻打乞伏暮末据守的南安城。当时,南安城中正发生饥馑,人与人相食。西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等,逃出城去,投降了大夏。乞伏暮末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用车辆载着空棺材出城投降,西秦灭亡。赫连韦伐把乞伏暮末连同沮渠兴国,一并押送到上邽。同年六月,夏主赫连定斩杀了乞伏暮末,以及西秦皇族五百人,西秦亡国。

二、西秦的历史影响

作为割据一方的西秦政权,虽然统治时间短暂,仅立国四十六年,但其建国及兴盛的历程中,对甘肃和临夏地区的交通、人口、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古代王国的声威。

(一)开拓了陇右地区的交通

西秦初期的活动仅限于苑川、金城、河州一带,东晋义熙五年(西秦更始元年,409年),乞伏乾归复国后,以苑川、河州为中心,伺机向外扩张,用武力开拓疆域,从东晋义熙六年(西秦更始二年、410年)至刘宋元嘉三年(西秦建弘七年,426年),的十余年中,先后从后秦、南羌、吐谷浑、南凉等国夺取了大片地盘,扩大了势力范围,在开拓疆域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军事扩张对军需物资的需要,西秦以河州为中心,对甘肃陇右地区分别通往青海、天水和陇南的不同方向的道路、交通进行了大力开拓,对陇右地区道路交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在黄河上修建了“天下第一桥”。

公元411年西秦迁都枹罕后,为了便于对建都青海的南凉政权的进攻和保证对占领地方的物资运输,西秦与公元412年在今积石山县安集乡尕鲁坪的鲁班滩和永靖县炳灵寺姊妹峰之间的黄河上建造了一座飞桥,因两岸高而窄狭,桥似从天而降,故名“飞桥”。据《水经注》记载,“枹罕有河夹岸,岸宽四十丈,义熙中乞佛(乞伏)于此上作‘飞桥’,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唐太宗贞观年间,名将李靖出征吐谷浑时来到炳灵寺,看到这里的奇山异水,遂题写了“天下第一奇观”,随同出征的官员同声称赞,便称飞桥为“天下第一桥”。西秦在当时战争频繁,科学技术及其落后的条件下,在波涛汹涌的黄河建成了第一座飞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揭开了黄河桥梁建设的文明史。到了北宋年间,宋夏之战时,这座飞桥被毁,《西夏书事》载:“先断炳灵寺桥,星章峡栈道,四面急攻……”。此后,“天下第一桥”就成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和文人墨客笔下凭吊的对象了。

(二)促进了陇右的人口发展

西秦连年与后秦、后凉、南凉、北凉、吐谷浑、南羌等进行战争,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了将征服地的人口强行迁徙到其统治中心或军事要地的措施,先后迁徙人口三十余次,共十四万户,其中掠夺万人以上的就有七次之多,仅《西秦录》中的记载就有十几条之多:“使乞伏益州攻克之阳、鹯武、允吾三城,俘获万余人而还”。“乞伏乾归收众三万,迁于度坚山”。特别是从公元410年到425年间,先后从上邽(今甘肃天水),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县)、襁川、临松(今张掖境内)等地就掠夺人口十八次,计十二万户,其中迁徙于枹罕的约有九万户。迁徙的民族有吐谷浑、鲜卑、羌、匈奴、氐、汉等族,这些大量迁徙的人口为西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员和劳役,极大地补充了枹罕、苑川等地长期战乱造成的人口锐减,同时也增加了陇右地区的人口数量,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和民族大融合。

(三)推动了陇右地区的文化进程西秦建立政权后,其统治区域内多为羌族、鲜卑、吐谷浑、匈奴等少数民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开始接受汉文化,延纳汉族士大夫,学习汉人的统治经验,自政治上推行封建政治制度。“置百官,仿汉制”,西秦政府还设置了传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延请名儒“以教生徒”,对鲜卑族贵族子弟进行汉文化教育。据《通鉴》记载,乞伏炽磐以太子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总揽全国军政,以名儒焦遗为太师,与参军国大谋,表明了儒文化已受到鲜卑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崇尚佛教,据《榆中县志》载,鲜卑乞伏氏“崇尚佛教,供养玄高、昙弘、玄绍3位高僧为国师,追随弟子300余人。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名僧法显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西行取经,到西秦国都苑川勇士城时,适逢佛教徒坐夏,留住3个多月”。说明西秦已经有很好的佛学和修行氛围。另外在永靖县炳灵寺石窟中已确定的年代最早的169石窟,就是西秦乞伏炽磐建弘元年建成的。这些一系列汉化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陇右地区的文化发展。

三、西秦现存的历史遗迹

西秦距现在已有近1600多年的历史了,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天灾人祸的破坏,使得西秦大量的建筑、文化等历史遗存在岁月的流逝中已消失不见,仅为我们留下了一鳞半爪的残存遗迹和墨术题记,成为西秦政权存在的实物见证和研究西秦的重要实物资料。

①残存的都城遗迹。西秦先后迁都共有八次,修筑都城七处。分别为公元385年,乞伏国仁建立政权时,筑勇士城(今甘肃榆中县夏官营),为西秦第一个都城。公元388年,乞伏乾归继位后,将都城迁到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固城西);公元395年,因金城南景门倒塌,出于忌讳,乞伏乾归又将都城迁回西城(今榆中县苑川西);公元409年七月,西秦复国后又都于度坚山(今甘肃靖远县境);公元410年八月,又复都苑川。公元412年,乞伏乾归迁都谭郊,同年10月乞伏炽磐继位后,又迁都枹罕(今临夏市),直至西秦灭国。在西秦的都城中,枹罕建都时间最长,为十九年,谭郊建都时间最短,从修建到结束只有十一个月,现大多数都城已无迹可寻,仅存榆中县的勇士城和积石山县的谭郊城遗迹。

勇士城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夏官营镇上堡子村西北500米处,又叫夏官营古城,此城为西秦的第一个国都。城址平面呈方形,边长350米,城垣虽然大都倾圮,墙基却基本保持完好,墙垣为夯土版筑,残高4——10米,基宽8——12米,顶宽2——4米,夯层厚0.08——0.16米。南、北、西三面的城门依稀可辨,城东、南、西三面外有壕沟,宽30米,深10米。西、北、南辟门,西门外有瓮城,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南门外瓮城东西长40米,南北宽25米。城内占地一百二十多亩,现已全部辟为农田。地面采集有宋代釉陶片和瓷片。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西秦城建史和榆中地方史有重要价值。

谭郊城位于甘肃省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四、五社以北2700多米处的平地中,城址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44000平方米,城墙系夯土所筑,南城墙城门依稀可辨。据《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志》和《陇右名物大观——古今地名》记载,该古城为南北朝时期西秦所筑的都城谭郊城,为西秦政权的七处都城之一,现古城墙仅存南城墙一段,长150米。根据史料记载,谭郊古城修筑历经三个月,参与筑城的人员有徙民和兵士三万多人,但作为都城共使用了八个月,是西秦历史上使用时间最短的都城,关于谭郊城很快便遭到废弃的原因,史料缺乏记载,根据后人的推测,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该地周边群山环绕,交通不便,谭郊城所处地势狭窄,难于满足作为一国都城的必备条件;二是此地离西秦的劲敌南凉政权不远,虽然有黄河作为天险,但缺乏必要的缓冲迂回地带,不利于西秦的安全。不论何种原因,该城墙作为西秦国的都城墙之一,成为西秦政权在甘肃和临夏地区活动的实物见证。

②开凿了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的黄河北岸积石山中,最早叫“唐述窟”、“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之名。石窟分布在大寺沟西北侧的红砂岩壁上,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其中以下寺最为壮观。现保存有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窟龛183个,大小石雕像近800尊,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西秦时期的石窟主要有169、192和195窟,以169窟最为著名,该石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是炳灵寺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窟内现存佛龛24个,造像68身,壁画约150平方米,其中第6龛内保存的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高0.47米,宽0.87米,500余字,内容为第6龛造像发愿文,末行书写“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建弘”为十六国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的年号(420-428年)。“玄枵”“是十二星次之一。这些丰富多彩的石窟艺术,是西秦留给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完)

新闻推荐

甘肃省今年将着力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本报兰州讯(记者燕春丽)2月28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今年甘肃省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通...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