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驻华使节在兰州市考察三北工程建设 外国友人盛赞兰州荒漠化防治工作

兰州日报 2017-06-20 08:34 大字

【本报讯】6月19日,国家林业局组织外国驻华使节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等国际代表一行40余人来兰,就兰州市三北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成效进行考察。

在榆中县北山高坪护林站,生长旺盛的柠条使干旱、贫瘠的群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区,自2013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林业治理面积12万亩,栽植各类树木300多万株,平均成活率达75%以上,随着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该区域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改善。

每到一处,许多外国友人都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这么大的规模,在他们国家是很难做到的,中国真了不起。

巴基斯坦驻华参赞阿巴斯表示,他对兰州市在荒漠化治理、土地治理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感到惊奇。他认为,巴基斯坦的气候跟兰州非常相似,也面临着一些相似的生态问题。回国后,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一带一路”的规划之中。希望通过两国间的合作,学习中国防治沙漠化的经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王春峰说,这次选择甘肃,主要原因是河西走廊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工作在国内是做得非常好;二是河西走廊承载着历史的内涵。兰州防止沙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对我国控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都有很大的意义。

据了解,兰州市周边生态治理历时30多年。在国家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的长期支持下,采用基本建设制度进行建设管理,完成了58万亩城市周边山地的植被重建和生态修复。如今,该区域已是春有山花烂漫、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累累硕果、冬有长青松柏,形成了城市与森林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文明体系,并为黄土高原旱区水土流失治理探索出了可复制的经验。兰州市也因此成为全国旱区生态建设的典范城市之一。

据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的生态成效评估,该生态修复工程年涵养水源3997.46万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万吨,年释氧量73.51万吨,年滞尘量75.20万吨,年固土量227.65万吨,年减少黄河泥沙量61.12万吨。监测显示,环山林区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00至2000个,达到世卫组织“空气清新”标准。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晟君

新闻推荐

榆中县4123名考生应考

记者在榆中考区三个考点看到,交警、运政、医疗、电力等相关部门人员均已到岗,都做好了一切应急准备。考点门口醒目的敬告牌、维持秩序的民警、认真检查考生身份证和准考证等证件的工作人员,使整个考...

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榆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