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央媒深入一线见证“治转提”和“三大整治”新成效—— 兰州正在经历美丽蜕变

陇东报 2017-03-30 06:05 大字

3月28日、29日,中央驻甘新闻媒体齐聚金城,就庆阳市“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及“三大整治”攻坚战取得的新成效展开专题采访。来自中央驻甘的32家媒体记者深入近郊四区,探访基层一线,用声音、镜头、笔触来阐述他们眼中金城兰州的美丽蜕变。

政务服务优化便捷

“目前,我们可以办理兰州及白银、定西、临夏、甘南等市州的商标注册和商标抵押受理工作。”28日上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兰州受理窗口,国际商报甘肃记者站站长黄智杰首先将采访点对准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在主动提速审批、优化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兰州受理窗口正式运行,此举将对兰州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拓宽融资渠道以及推进品牌战略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黄智杰说:“今天我以一位普通市民的身份,走访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切身体验到了兰州市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带来的变化,便民、高效的服务是我最大的感受。”

据悉,下一步,市政务大厅将陆续进行项目“多评合一评估机制”、“一个窗口受理、一个部门牵头、一次性验收、一周内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服务模式”,以及“实现一张营业执照、一个社会信用统一代码记录经营资格、生产资质、特行许可等信息的商事制度”改革。“这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都将是我持续关注并着重报道的内容,这些措施也将为兰州的商企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黄智杰这样说道。

问题小巷变身文化小巷

走进城关区杨家园小街巷,中央新闻单位驻甘肃记者联合会会长周文馨被敦煌壁画、唐卡、丝绸之路线路图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元素深深吸引。在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时,她也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原本的垃圾点在改造后放置了一座配以古香古色文字的雕塑,“我们的目的就在于时刻提醒居民,我们是文明和文化的街区。”工作人员解释说。

“很高兴看到兰州的背街小巷结合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每条背街小巷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大家展现出每一条街巷不一样的故事和风貌,让市民在整治行动中,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周文馨坦言,在切身感受到这些变化以后,自己作为一名记者也很兴奋,“以后畅家巷、鼓楼巷、中街子将以历史文化名片为创建主题;井儿街将围绕民俗风情名片进行设计;老酒泉路、小沟头将围绕城市味道主题,深入挖掘街巷人文特色,展现民俗、美食文化……这些极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整治令人十分期待。我也希望利用好媒体的镜头、笔触、声音,将兰州的新变化向全国和世界传播出去。”

据了解,兰州市“三大整治”攻坚战开展以来,街道社区纷纷积极行动起来,像杨家园小街巷这样结合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等元素,围绕“丝路明珠、风土人情、现代都市、历史名胜、山水名城”,精心打造出的示范街巷,现已有32条。

智能系统助力大整治开展

在市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熟练的演示了系统在发现布控车辆后,3-5秒时间内迅速发出报警指令,通过GPS警员和警车定位系统,按远近2道拦截圈显示周边警力及具体人员名单,及时指令附近执勤交警拦截。消费日报驻甘肃记者站记者刘胜利被交警部门自行研发的缉查布控系统所展现的“神威”所震撼。

“真像是布下了‘天罗地网\’”,刘胜利感慨地说,“每个十字路口布控的高清探头可以清晰看到人的面部活动。任何交通违法行为都逃不开它的法眼。”据悉,截至2017年3月27日,庆阳市累计布控5.9万辆,发布拦截指令3338辆,成功截获1381辆,查获率达41.37%,查处毒驾11起,查扣非法号牌335副,并协助破获多起治安、刑事案件。

此外,在整治活动中,交警支队优化交通信号40处,对17条道路实施了绿波控制、6条道路实施了高峰拥堵控制,对6个路口实施了瓶颈优化控制、13个路口实施了单点优化控制,完成了全市380个路口CAD信息采集,188个路口建立了CAD交通渠划图……“我们也注意到,在严管重罚的同时,利用智能系统治理交通堵点乱点也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的亮点。”刘胜利说,“这些科学的规划,都提高了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村干部转作风“转”出致富路

如今来到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无论是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面,还是随处可见的蔬菜大棚,抑或是农业示范园及其配套设施,无不体现现代智慧农业的力量,及其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经营理念。

见到此情此景,中国县域经济报甘肃记者站站长牛新建忍不住说,“这种集生态农业观光服务、农业生产与技术开发、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化农业园区,建立起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了农业产业融合,极大地节约了农业生产、运营、销售成本,可以说,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真正走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前沿。”

据悉,“80”后村官——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文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带领李家庄村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思路,转变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其中,榆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了300亩包括果蔬采摘区、大田种植区、生态养殖区等在内的日光温室种植区。同时,吸收当地农民进园区务工,每人每天可挣到100元左右的工资。“原来单打独斗,也不会使用新技术,现在加入高科技农业合作社了,以前一年下来挣2万余元,现在收入翻番了,生活越来越好了。”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村民陈吉宝这样说道。

“‘智慧农业\’让农民尝到甜头,深刻改变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榆中的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牛新建不禁感慨地说,“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农村干部作风正在转变,不断发挥着先锋引领作用,真正体现除了‘治转提\’专项行动的精神要义。”

兰州日报记者刘超

新闻推荐

记者提前感受宝兰客专高铁的“飞速”—— 新型检测车75分钟抵达天水

3月27日DJ1803次检测列车跑出了278公里/小时的西北高铁新速度,据铁科院有关人员介绍,此次检测各项数据符合要求,车辆动力学、运行平稳性指标、信号集成商、轨道几何尺寸、接触网平顺性均在规定检测...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